强党建:“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2022-12-30 00:57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上海干部工作

“上海有一大会址,还是二大、四大召开地,革命传统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人心、激励向上的一种精神动力。”

2007年3月30日下午,习近平和上海市领导班子成员一起,来到兴业路76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这是他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后,第一次公开活动。在细细观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后,他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这是上海的骄傲,我们有幸在上海工作,既感到十分光荣,更倍感责任重大。”

7个月后,习近平告别上海,前往中央工作。临行前,他特意到市委各部门告别。在市委组织部,他走进每一个处室和大家一一握手。走到大门口,他一只脚已经踏进车厢,又转过身,对组织部的干部们说:“上海的党建要成为中央的一个点。”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这个概念,习近平极为重视

从来到上海的第一天起,习近平就把抓好上海党的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和突破口。在上海,他有两个“首次亮相”:一次是在全市党政负责干部面前,一次是在市民面前,都颇具深意。

2007年3月24日下午,在宣布中央任命的干部大会上,新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的发言简短朴实、语气坚定、掷地有声:“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6天后的3月3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中共一大会址。作为一大会址所在地卢湾区的区委书记,沙海林是当天提前几个小时得到通知的。而按惯例,市领导到区里调研,一般都会提前几天通知。“但我并不惊讶,在此之前我已经有预感,感觉他会来。因為这么多年来,习书记对党的历史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对党的建设一贯非常重视,对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领导地位,也是一次次不断强调。只是没想到,他会来得这么快。”沙海林说。

8月28日,习近平调研卢湾区时,向区里的干部们强调:“卢湾区是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从精神象征的意义来讲,卢湾也应该成为党建的先进所在地,这样才能不辱门楣。”

习近平对党史的重视是全方位的,他对党的历史上的重要纪念地都十分关注。

2007年3月30日下午,习近平一行离开一大会址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二大会址。和在一大会址一样,他悉心听取介绍,对展厅内的各种史料看得非常认真。他对一起参观的领导干部说:“瞻仰一大和二大会址,就是要进一步激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豪情和斗志,把上海建设得更美好。”

7月12日,习近平到虹口区调研,特意来到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仔细观看一件件珍贵文物和一张张历史照片。他郑重地对大家说:“我们党的前五次代表大会都在国内召开,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我们一定要把党的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教育下一代,这也包括要把四大纪念馆建造好,把史料征集好,要重视党史研究工作。”很快,虹口区委成立了中共四大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紧锣密鼓地展开筹建工作。2012年9月,中共四大会址从原先的陈列馆升格为纪念馆,建成后对外开放,完成了习近平的嘱托。

习近平在跟上海的干部交流时,曾经很感慨地说到他的工作轨迹:“我在很多革命圣地工作过,陕西有延安,河北有西柏坡,福建有苏区,浙江有南湖,上海有一大会址,还是二大、四大召开地,革命传统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人心、激励向上的一种精神动力。”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时常告诫大家,上海在党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要充分认识抓好上海党的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因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这个概念,习近平极为重视、反复强调,要求大家要牢记历史使命。对此,上海广大干部群众深感责任重大。上海始终牢记习近平的嘱托,这些年加紧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生动讲述建党故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传承好共产党人的光荣与梦想。

在习近平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无论是在上海工作的7个月零4天,还是到中央工作后,他念兹在兹的是如何把党的光荣传统继承好、发扬好,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好、推进好。正如他多次跟上海干部说的:“这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上海“要更加坚定地在国家战略下思考行动”

习近平到上海工作后,最关注的一件事就是两个月后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这是一次换届的大会。习近平一到上海,就要求党代会报告起草组尽快拿出初稿。沈立新是当时市委研究室的主任科员,也是报告起草组成员。他回忆:“初稿完成后,习书记马上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每次都要汇总大家的意见,然后对起草组提出明确的修改要求,工作特别细致深入,让我们起草组都很受教益。”其中,让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习近平提出对报告作两处大的改动:

一是对党代会报告的初稿框架作了调整。他明确要求,起草党代会报告、谋划上海未来发展,必须着眼“四个放在”,这段论述在当时就引起很大反响,多年后人们发现,这对此后上海发展的引领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预料。

二是在报告修改过程中,习近平特别强调讲政治和加强党的领导,要求将党的政治建设部分单列。最终定稿的报告对加强党建增加了很多篇幅,大大加重了这方面的分量。

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期间,习近平参加了好几个代表团的小组讨论,对每一位代表的发言都听得很认真。有代表讲到基层党员干部的心态问题,习近平插话说:“上海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总体是好的,我们要开好党代会,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为之一振。此后,他多次要求,上海的党员干部要有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在一次区县代表团的讨论中,等大家都讲完了,习近平开始发言。时任青浦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子骏当时坐得离习近平很近,他看到习近平没有讲稿,只带了一个小本子,语调平稳、思路清晰,“习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改革精神、创新思路、扎实举措,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习近平十分注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此,习近平多次要求上海的干部提高认识,在阐释上海的发展时,他反复强调上海“要更加坚定地在国家战略下思考行动”。

作为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说过一段后来被广为引用的话:“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要更加坚定地在国家战略下思考和行动。上海的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上海的发展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对此,时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刘卫国最深的感受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习书记不仅坚定,而且自觉。”

在与中央保持一致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习近平不仅从大处着眼,同时也非常注重一些细节。

上海当年提出“社会主义新郊区建设”,与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并不完全一致。习近平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明确地说:“上海农村虽然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工作中也可以有自己从实际出发的做法,但大的口号、工作的基本原则,必须与中央保持一致,不能另搞一套。”从此,上海不再使用“社会主义新郊区”的提法。

2007年7月,上海的东方卫视开始转播央视《新闻联播》,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之前,上海由于地域面积较小,又多是平原地区,央视信号已全域覆盖,所以东方卫视一直没有转播央视《新闻联播》。习近平到上海工作后,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向有关方面了解情况,随即提出要求,东方卫视必须转播央视《新闻联播》,不能强调特殊性。时任上海市委办公厅副主任朱纪华,清楚地记得这些细节。他由衷地感慨:“习书记是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的。”

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刚一落幕,习近平又提出新要求:起草新一届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和加强自身建设意见,并亲自主持起草工作。后来,他还主持起草了新一届市委工作规则。

这三份文件,有循例和破例的不同。时任市委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周蔚中参与了这些文件的起草工作,他回忆说:“一般来讲,市委换届后,都要制定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和市委工作规则,但当时习书记特别提出要制定加强自身建设意见。”

后来,上海市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八个坚持”,对于这些规则、意见的制定,习近平高度重视,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而在关于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部分,他特别提出,市委常委会除了听取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市政府党组、市政协党组工作汇报外,还要每年听取审议市高院党组、市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

上海市委办公厅同志向习近平请示:“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中已经提到要听取审议政法委工作汇报,是否还需要听取审议‘两院党组工作汇报?”习近平明确指出:“这不是一回事,都要听取审议。”

2015年1月,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的工作汇报。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责、大胆工作、发挥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两个方面哪一方面都不能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汇报,是保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性安排,意义十分重大。

从中,不难看到2007年上海实践的影子。

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

习近平一到上海,就跟相关部门打了招呼:“尽快安排基层党建的调研。”

2007年4月17日,上海大雨如注。习近平不改行程,冒雨前往静安区,进行了一次国企和基层党建的调研。

第一站,上汽集团公司。迎接的人群中有位美国人,他是上汽集团外籍执行副总裁墨斐。习近平跟他聊起企业的情况,他告诉习近平:“共产党员是企业中最有责任心的群体,是最好的员工。”习近平听了十分高兴。随后,习近平自己撑着伞,来到江宁路社区(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看望基层党员干部。他的冒雨前来,让大家十分感动。

习近平关切地询问江宁路街道党群工作者、党支部书记滕霞瑾:“党员服务中心工作条件怎么样?”“你们党建工作的模式是怎样的?工作任务是什么?”习近平语气亲切,频频发问。

滕霞瑾一一回答,习近平听后点点头,说:“我以前在浙江工作,杭州的基层党建重点在园区,上海的情况不一样,党建重点是楼宇,希望你们把党建工作做得更好!”

当天走出江宁路社区(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习近平看到旁边是淮安里居委会。虽然当天的调研计划中没有这个点,但他还是决定进去看看,主要是上门看望社区干部。此时,正好有不少社区居民在搞活动,看到习近平进门,大家都有点喜出望外,不禁叫出声来:“习书记,我们正在参加健康测试和老年书画班学习,都是我们居民自己组织的。”习近平微笑着点头,走进时任淮安里居委会党总支书记薛芳华的办公室,说道:“你们社区干部辛苦了!”他仔细询问居委会干部的待遇和工作强度如何,工作经费是否有保障。听了汇报后,他表扬大家工作做得很好,“结对共建”等也很有成效。他对大家说:“居委会的工作是我们党的社会工作基础,潜力很大,要做得更好。”

习近平离开后,居委会干部们还时常回忆那天的场景:“习书记很实在,没有讲深奥的道理,但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他对基层、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对社区工作的关心,我们基层的干部都很受鼓舞。”

下一站,中华企业大厦。习近平到这里调研,就是要实地察看支部如何“建在楼上”。

“楼宇经济”是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典型的经济形态,各类商务楼宇内聚集了大量高學历、高技能、高收入的青年群体。但当时,上海不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成了“隐形党员”。同时也有一部分党员反映,党组织很多时候是“挂牌的地方走不进,不挂牌的地方找不到”,没有覆盖到楼宇、园区等“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集中的区域。走进大厦,习近平来到港商独资的力新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他走到各位党员当中,与他们亲切交谈,还问起一名党员的入党情况。然后,他看了公司的党员活动场所,并仔细阅读党员公开栏中的内容。他还询问了公司的党支部书记是否专职、开展哪些活动等内容。

那天,习近平在静安区整整调研了一个下午。调研座谈会上,在听取了静安区开展社区党建的情况汇报后,习近平首先表示肯定,认为上海的基层党建工作,是非常有特点的,有很多工作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很多先进的经验,我过去都有耳闻。看了静安区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再加上了解了一些情况,加深了印象,像楼宇党建、园区党建、党员服务中心这些做法,都是上海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摸索创造的新鲜经验,很值得进一步提炼升华。

在上海不长的工作时间里,习近平走遍了上海市的19个区县,每次的调研重点各有侧重,但加强基层党建是必谈话题,而且他几乎每次都会对党建工作提出具体而富有前瞻性的要求。

2007年8月28日、9月21日,习近平两次来到卢湾区五里桥街道,考察基层党建等工作。习近平尤其关注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叮嘱区和街道干部:“基层党组织抓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做得更好一些,使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时任卢湾区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武平说,根据习近平的要求,五里桥街道在基层党建方面,又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机制与做法。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作为部分场馆所在地的五里桥街道,充分尝到了强化基层党建带来的甜头。

世博会试运行期间,有些游客表达了一些小遗憾,认为浦西园区的公交线站点设置不合理,下车点距离场馆太远。他们的意见很快得到了回应。五里桥街道党工委和紧邻的世博园D、E片区临时党委实施联建。他们现场办公,没几天就拿出了新线路,公交车绕着片区兜了一圈,增加了8个站,几乎覆盖所有场馆。正因为基层党组织主动跨前,确保无缝衔接,“不归我管”“我不知道”这样的话,再也听不见了。

2007年9月11日,习近平到长宁区调研,这是他到上海19个区县调研的最后一站。调研中,他再一次对社区党建提出了要求。那年,上海基层党建全覆盖的工作布局已经接近完成,达到90%以上的覆盖率。习近平在谈到基层党建下一步目标时多次强调,要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战斗力。

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依然十分关心上海的基层党建工作。每次到上海考察,都要了解基层党建的新进展,并提出新的要求。

明确要求上海的党员干部,要做到六个“始终不忘”

2007年习近平到上海工作时,这个大都市正处在一个相对特殊的阶段。

就在上一年,上海发生了社保资金案,暴露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问题。当时的上海,正面临不小的困难和挑战。接下去应该怎么走,上海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这种局面,习近平要求深刻汲取社保资金案教训,对党的自身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刻反思,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4月13日,在上海市委常委会学习会上,习近平语重心长地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公仆‘权力和‘考验”。

为此,他明确要求上海的党员干部,要做到六个“始终不忘”:始终不忘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忘“两个务必”的要求;始终不忘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始终不忘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始终不忘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行和操守。

在一系列调研中,习近平听到一些反映,比较集中的是说在干部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有的干部一人兼两个身份,既保留党政干部身份,又是某个国企的高层,拿的是企业的高工资,退休时则以公务员身份退,两边的好处都占了。习近平看到了这个问题,向市委组织部提出明确要求:“干部管理不能‘一干两制,当党政领导干部就不要考虑挣钱!”

上海市委组织部马上行动,给全市相关干部发通知:要么留在企业,要么回归公务员岗位,必须作出“二选一”的选择。之后,这个现象得到了遏制。

2007年8月10日,上海召开全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会议的主题就是做好上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习近平要求上海的各级领导干部总结反思社保资金案的深刻教训,切实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一定要过好“五关”:切实过好思想关,仔细算好“利益账”“法纪账”和“良心账”;切实过好权力关,自觉把手中的权力置于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切实过好社会关,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坚守原则和底线;切实过好亲属关,既要管好自己,又要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切实过好生活关,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过五关”要求一经提出,在上海的领导干部中引起强烈震撼。6年后,习近平亲自部署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12个字,与他在上海工作时提出的“过五关”,一脉相承。

那几年,上海土地批租领域贪腐案件时有发生,纪检监察工作就从土地市场管理着手。当时,上海土地批租都在区县层面操作,漏洞较多。习近平提出要求后,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到2008年3月,上海土地交易市场开业,全市所有的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等土地交易活动,都通过这一集中的交易平台公开进行,实现统一交易场所、统一信息發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运作监管。这是比较典型的从制度设计上预防腐败,对规范全市土地批租领域的市场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理念。

2015年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就像2007年在上海工作时,提出干部管理不能“一干两制”,习近平再次要求上海,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对于上海市委针对少数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经商办企业的问题进行更严格的规范,习近平给予肯定。他要求上海在试点中按照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的规定稳妥实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两个月后,上海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上海在职省部级领导干部和264家单位的1802名领导干部全部进行了专项申报。到2015年10月底,对18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规范。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股道。在上海,领导干部已普遍顺应这一大势,按规范明确实行“一方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规定的领导干部,其亲属主动退出经商活动,或干部本人辞去现任职务。

这一制度的实施,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引起的反响更为热烈。“干部配偶、子女经商不一定就有腐败,但老百姓的观感很差,对党的威信、政府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一些基层公务员坦陈,不能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反腐既靠思想自觉,更靠制度约束。作为全国首个“吃螃蟹”的改革,上海这项史无前例的严规,因为触碰到了痛点,一度引发广泛热烈的议论,但改革依然坚定推行,且取得了不俗成效,后来逐渐向全国推广。因此,得到了习近平的肯定。习近平在上海关于党建的思考与实践,与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反腐败斗争总体方略高度一致。

上海发展的关键,要依靠一支能够担当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

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始终高度重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在身边工作人员心目中,习近平就是以身作则的楷模。习近平到上海工作不久,市委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就发现,他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习惯。比如,作为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开会一般掐着点准时到就行了,但他经常会提前几分钟进会场,而其他参会人员看到市委书记已经早早地坐在那里,不仅觉得安心,更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另外,他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办公厅每天报送的材料和简报、当天的报纸杂志,晚上再晚也一定看完再睡觉。

在短短7个多月里,习近平的调研考察马不停蹄。有时候前一天晚上看材料看得很晚,第二天如果是去郊区调研,一般都要一早出发,他就会带两个馒头在车上当早餐。工作人员说,先吃了早饭,推迟点出发吧。他总是说不用,早点出发可以多看点地方。他说:“现在已经很好了,在浙江工作的时候,出去调研路程远,有时候午饭也带在车上吃。”

习近平一直十分重视加强农村党建,曾特别指出:“除了抓好国有企业、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之外,还要抓好以下两点:一个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有一个就是外来人口的党建工作。”他每次去郊区调研都强调引导农村基层组织既要重视抓好经济,又要重视抓好党建和村务管理。

2007年6月19日,习近平来到闵行区调研。在上海各区县中,闵行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浦东新区。此时的闵行已经从以农村为主体的近郊区,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城区。

习近平深入调研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制造业企业和街道社区,对区里的干部说:“市九次党代会强调要注重郊区农村发展,你们有能力有条件在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方面走在前列,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他叮嘱时任闵行区委书记孙潮:“要想尽办法,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反哺农民,关爱外来人口。”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习近平說:“闵行区要引导农村基层组织,既要重视抓好经济,又要重视抓好党建和村务管理,特别要重视抓好基层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基层干部,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要为他们的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9月27日,习近平出席了上海市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工作会议。他提出:“要培养好、建设好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特别是要结合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切实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肯带领农民致富、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要不断拓展农村干部和人才队伍来源。”

习近平还明确要求:“教育广大农村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关注民生,到困难多的地方去解决最难解决的问题。”

这些重要论断回答了加强农村党建的必要性和重大战略意义,是对农村党的建设、基层组织管理的加强、创新和提升,是上海加强农村党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不仅展开密集调研,召开多次座谈会,还经常找干部谈话。他到上海后,马上找市委几位副书记谈话交心。罗世谦当时是分管纪检和统战工作的副书记,有一天应约到习近平住地谈话,他估计要谈一个小时左右,只作了一些简单准备。没想到,在汇报时,习近平不断插话提问,谈了整整一个下午。

因为罗世谦以前长期做组织工作,习近平还询问了很多干部的情况,特别是年轻干部。“他希望我多说一点,既讲干部的优点长处,也讲缺点和发展方向,谈得很深入。我的感受是,习书记工作做得特别细致,思路很有前瞻性。”罗世谦回忆。

习近平常说:“对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来说,首先自己要行得端、坐得正,处处模范带头。但是,仅仅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抓大政方针、抓保障、抓队伍。”

令时任市委办公厅副主任朱纪华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在工作作风上注重言传身教,使他们受益匪浅。“他对工作十分投入,而且严谨认真,要求也是很高的,但他给我们的感觉是如沐春风。他常常通过润物无声的行动,让我们深受感染,从心里觉得应该向他学习。”

有个细节,引人思考。在上海,习近平把他的组织关系放在了上海市委督查室。

2007年8月20日,习近平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到市委督查室党支部过组织生活。习近平专注地听大家发言,又同大家亲切交流,对整个督查工作的重点、方法、要求,讲得清晰而全面。习近平跟督查室的同志们说:“任何工作,如果光有决策没有落实,都只是一句口号,必须重视抓落实,重视发挥督查在抓落实方面的重要作用。”时任上海市委督查室副主任马咏华参加了那次难忘的组织生活。他说:“习书记对督查工作有着深刻而系统的思考,他的语言很生动,当时就说,督查工作看准了就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加以落实。”

2013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各级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而对敢于担当、勤政敬业、勇于直面和解决困难矛盾的党员干部,习近平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

2014年12月10日下午,主要负责上海法院司法改革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因公殉职,年仅47岁。习近平得知此事后,对邹碧华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批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习近平关于邹碧华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人说,传承邹碧华的精神和力量,是对他最好的缅怀,这将激励每一名党员干部努力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有着“钉钉子”精神的党员干部,当然应该树为典型。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时,也曾指出另外一面:“在一段时间里,对干部的教育,往往是正面教育较多,警示教育较少,教育的震撼力不够。”

这又点到了要害。以往,上海开党风廉政会议,都是请几位正面典型上台发言,对党员干部的触动不够。此后,上海市纪委开始拍摄“贪欲之害”系列警示教育片,基本上每个发生在上海的贪腐大案,都会被拍摄成反腐警示片,在全市各级党组织进行专题放映,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在习近平眼中,上海发展的关键,是要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依靠一支能够担当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其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干部队伍是决定因素。

在抓干部作风中,习近平把文风看得很重,认为这也是党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讲话喜欢用接地气的典故和成语,他曾跟时任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战说起,当年他到陕西插队,到了之后给父亲习仲勋写了封信,说了自己在那里放羊的情况。“父亲在回信上用红笔帮我改正了错别字,这事给我震动很大,后来每天放羊都随身带一本《新华字典》学习。”

王战后来跟研究室的同志讲了这件事,他说:“这是习书记在给我们提要求,让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习近平身边工作人员都还记得,他每天的阅读量很大,而且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就会转给他們。有一次,习近平看到《解放日报》上有篇短文,写的是诸葛亮在《知人性》中谈到七条知人之道:“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他批给市委研究室,说可以在起草党风廉政建设文稿时引用。

在2007年8月召开的全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他说到要加强干部考察和监督时,就引用了诸葛亮的“知人七道”,生动简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多年后,上海的干部每每谈及习近平对上海党建的关注,都很感慨:“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时间不长,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进一步强调了上海在党的历史上的地位。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第一部党章也诞生在上海,这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光荣与骄傲,也意味着我们特殊的责任与使命。”

(责编/张超 责校/赵雪纯、李希萌 来源/《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本书编写组著,北京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第1版等)

猜你喜欢
上海干部工作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不工作,爽飞了?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选工作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