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

2022-12-31 12:04本刊编辑部
中国勘察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建设发展

■ 本刊编辑部

阳春三月,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世界迎来“中国时间”。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在这样一个关键之年,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召开的全国两会,为“复兴号”巨轮的乘风破浪指引了方向,也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划出了重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工作的分量依然很重,相关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新的一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如何找准与新发展格局的最佳契合点,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我们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梳理了其中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相关的主要内容。

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 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 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 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就业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因增值税税制设计类似于先缴后退的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

● 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 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

● 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 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 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

● 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 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 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 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

● 继续扩大市场准入。

● 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

●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事项,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

● 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 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 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

● 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 弘扬企业家精神,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尊重市场规律,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

● 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 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深化科技评价激励制度改革。

● 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

● 加强科普工作。

●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

●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 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 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 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

● 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

● 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 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应用能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推动消费持续恢复

● 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 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

●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 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 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节约集约用地。

●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 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

● 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强化规划引领,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 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

积极利用外资

● 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 优化外资促进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 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提高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

●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 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 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 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强化交通和建筑节能。

●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 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 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

●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 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用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遗产,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

● 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猜你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