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纳托·古图索
——以画笔为刀剑颂扬革命意志

2022-12-31 18:01付冰冰
人民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法西斯画笔画作

本刊记者 付冰冰

“全身乌黑、衣不蔽体、瘦骨嶙峋、躬身低头,尽管右臂绷带已渗出血,仍坚持用双手提起一筐沉重的硫矿石”,10月30日,中华世纪坛“百年·无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落下帷幕。历时100天的展期里,官方简介不足300字的《受伤的硫矿工》不是主角,但这幅居于一隅的画作却吸引了众多为之驻足的目光。2022“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期间,这个集梵高、莫迪里阿尼、毕加索、莫兰迪等46位艺术家代表作于一堂,62幅画作总估值10亿元,首次来华的意大利现当代名画展里,被艺术史家贝伦森誉为“继承了意大利美术伟大传统的最后一位画家”的雷纳托·古图索以画笔为刀剑,向人们展示了意大利无产阶级反抗法西斯的艰辛历程。

针对法西斯统治他以画笔为刀剑

古图索的故乡位于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西北部巴勒莫,关于他的出生时间流传着两种版本:一种版本是1911年12月26日,另一种版本是1912年1月2日。他的父亲是一名土地测量师,喜爱画水彩画,受其父影响,古图索很早就开启了绘画生涯。

“如果不与时代和社会背景相对照,则难以准确理解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艺术家。”了解古图索亦是如此。1928年在巴勒莫读书期间,年少时期的古图索曾有过一段追随意大利未来主义画派的时光,后因未来主义画派崇尚军国主义,并与法西斯合流,古图索果断选择与该画派分道扬镳。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了意大利辉煌灿烂的岁月,那么,1922—1943年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对内残酷镇压社会党和左翼人士时期,则成为意大利近现代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这段贯穿古图索成长的青少年与中年的时光里,无数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员的鲜血让他看到意大利最引以为荣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多么不堪一击。“一具渔民的尸体被海浪冲到沙滩上,风暴过后,大海恢复如常。海浪轻抚沙滩,在阳光照耀下,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这一幕对于当时很多人而言或许早已麻木的场景,却强烈冲击着古图索的内心,成为当时20岁的他创作《帕利努罗》的灵感。

此后,意大利法西斯统治下那些战火纷飞的斗争岁月,非但没有阻碍古图索的创作,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斗志,将思想凝聚于笔端,以画笔为刀剑,坚定不移刺向法西斯。

经历过经济的困顿,体会过政治的不公,古图索以笔下的线条勾勒内心,以内心指引他的人生方向:1931年,参加罗马和米兰两个反法西斯美术家团体;1938年,创作第一幅油画作品《从埃德纳火山逃跑》;1940年,加入当时尚处于艰难时期的意大利共产党;1945年,当选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积极投身于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1951年,在莫斯科获得列宁勋章;1953年,创作《一个工人之死》,作品虽然表现的是悲剧,画面却传递出作者对工人阶级革命斗争所持的乐观态度和必胜信念。

当意大利在法西斯统治下集体向“右”转时,古图索却选择成为一名左翼社会活动家。由于他的绘画作品始终关注并尝试揭示现实,颂扬工人和农民的革命意志、直面现实的勇气、永不消逝的良知,他的作品拥有可传承后世的品质。

立场鲜明的斗士他关注“近处的哭声”

二战后的最初几年,古图索进入创作的繁荣时期,他时常在意大利共产党机关报《团结报》上发表作品,并抨击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

回顾古图索的绘画生涯,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工人罢工等革命题材都是这位“立场鲜明的斗士”的创作主题。在刻画《受伤的硫矿工》等作品时,古图索用了近乎单色的画法,突出了工人受苦难之深重。画作没有说教和渲染,却生动地揭露了现实。

《西西里农民争回弃耕荒田》《受了伤的罢工者》《罗马工人的星期天》《阿卡拉里奥大桥的战斗》《唱“国际歌”的少女》《读报的工人》《西西里罢工中矿工的妻子们》《占领地主荒地》《受审》《受刑》《被捕的罢工雇农》……漫长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古图索始终用艺术形式关注祖国命运。这些主题鲜明的油画作品是古图索对“近处的哭声”的关切,体现了古图索对社会现实作出的及时反应。通过画笔,古图索就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与形而上的作品相比,古图索更喜欢描绘人民。”1980年的《纽约时报》登载了一篇评价古图索的文章,作者意大利帕托瓦大学美学教授迪诺·福玛乔在文章中对古图索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古图索没有选择象牙塔内形而上的创作道路,而是选择通过艺术活动的社会功能不遗余力地将人道主义贯彻终生。在20世纪的众多艺术流派中,他始终不跟风、不逐流,凭着对现实的关切和斗争精神,以画笔为刀剑,从一而终贯彻左翼社会活动家的理想,享誉画坛。

20世纪70年代,古图索步入创作晚期。这一时期,他开始缅怀曾经一起奋战的革命战友,并为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总书记、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创作《陶里亚蒂的葬礼》,以悼念曾经的战友。1987年,古图索在罗马与世长辞。

画匠画皮难画心他用灵魂刻画经典形象

“熟练掌握绘画技法,迅速准确画出任何事物的琐碎细节、任何人物的细腻表情,这些功底最多只能帮助一个人成为画匠。要想成为画家,还要跨越更高的门槛,这个门槛就是要找到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都是艺术表达感情的手段,没有感情,绘画内容和绘画形式只是缺少灵魂的题材和颜料。”

正如中国国画大师吴冠中对梵高的评价所言,那些流芳百世的画作“并不是手的产品,而是画家用灵魂画出来的,所以谁也无法模仿”。古图索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呐喊的初心,使他与毕加索、梵高等人共同勾勒出西方绘画从古典艺术到现代前卫艺术的百年演变路线,同时又以其独特的人民性区别于其他画家而享誉中外。

初步了解古图索后,同样需要认识收藏他的作品并联合主办此次“百年·无极”展览的美术馆。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成立于1883年。彼时,刚刚统一的意大利亟须“构建全民共同的文化身份认同感”,肩负这样文化使命的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应运而生。它承载了非常重要的使命——“塑造意大利国家的现代性,构建意大利国家现代性的主体身份认同”。成立后的美术馆不仅成为意大利统一后的重要艺术阵地,也成为影响意大利现代和当代艺术的重要风向标。

一个国家忘记过去,一定没有未来;但如果一个国家只看过去,也一定没有未来。“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可以在艰难时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此次展览)展现了疫情之后,意中两国在文化交流领域加强合作的共同愿景。”在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看来,此次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展览,既是2022“意中文化和旅游年”活动的精彩继续,同时证明了意大利艺术遗产的多样性和博物馆体系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诚然,在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里,艺术如同大海卷起的浪花生生不息,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浪花里的古图索用浅显易懂的形象描绘他所感受到的社会现实和人的心灵,刻画了遭受深重灾难但又抱有艰难希望的人。

本刊记者获悉,11月底,《受伤的硫矿工》和另外61幅画作将从北京空降成都,再次开启“百年·无极”之旅。届时,这幅画作将带领人们看到怎样的过去?预见怎样的未来?当年那片海浪轻抚的沙滩,如果在阳光照耀下终于什么都没发生,对于画作的主人而言,也许是最令其欣慰的消息。

猜你喜欢
法西斯画笔画作
永远很遥远
小画笔
小画笔
小画笔
学生画作欣赏
法西斯的“撸子”
神奇的画笔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