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营林工作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2022-12-31 19:04孙海龙
种子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营林检疫病虫害

孙海龙

(朝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 朝阳 122000)

病虫害问题是我国当前营林工作中面对的难题之一,通过对我国当前的营林工作研究发现,多数地区的营林工作都受到了较大的病虫害干扰。病虫害不但降低了营林工作的产值,也破坏了森林生态圈的平衡,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损失。营林工作中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自然环境因素较大,营林工作中的相关规划以及防治工作的不合理性也会对营林工作带来影响。

1 我国营林工作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现状

1.1 环境污染情况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

在我国当前的发展中,不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扩大了生产行业规模,提升了建筑工程发展水平。但是在生产行业的发展和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对环境有危害的物质和气体,也正是由于现阶段这些行业在发展时没有做好环保工作,使得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恶化的问题加剧。全球变暖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全球温度都在升高,会对原本的气候自然条件产生影响。当生态结构发生破坏时,自然灾害的问题就会时常发生。温度变高的情况不但为病虫害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也给树木的生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生物生存量在失控的情况下也会加剧病虫害的发生。

1.2 营林工作者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度和认真性不足

在营林工作中,由于森林的面积较大,发生病虫害问题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危害。为了减小病虫害问题对森林的发展产生影响,就要在日常的营林工作中做好病虫害的相关防治工作。

通过对我国当前辽宁地区多个营林工作研究发现,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为病虫害的防治和治理工作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没有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不根据标准工作的情况。当员工工作不认真时,就无法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后续的工作中加大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也给森林的发展带来危害。

一些地区的营林工作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只注重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忽视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只存在于形式,极易导致营林工作中的病虫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1.3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

为了改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营林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在营林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增加了森林中的树木数量,也给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在一些地区的营林工作中,扩大工作规模的同时并没有应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仍采用以往的传统手段,不能有效解决当前营林工作中的病虫害问题。

工作人员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体,其专业能力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有着重要影响。当工作人员自身病虫害防治技术不足时,无法在关键阶段有效防治病虫害。当不能对病虫害问题进行有效防治、控制时,就会给森林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1.4 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力度不够

检疫工作是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传播。但是在我国当前的营林工作中,检疫工作并不合理,不论是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都存在着较多不足。如果在检疫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没有合理监管,不但不能保障苗木的品质,也会由于不能对已经发生的病虫害问题及时治理,导致病虫害大面积传播。

我国积极引进国外苗木。如果在苗木引进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入关的检疫工作,极易导致国外的病虫害在我国扩散,不利于营林工作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严重情况下会给营林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

1.5 没有对现代新型的防治手段进行应用

在我国以往的营林工作中,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是采用杀虫剂防治病虫害,虽然对病虫害的消除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中的农药也会在树木上残留,影响树木的生长。采用杀虫剂防治病虫害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较大。

使用杀虫剂的方式在初期使用阶段效果较好,但是在后续的使用中,病虫害对杀虫剂有了抗体,会更加疯狂地生长,这时再使用杀虫剂不但不能消除病虫害,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伤害。

2 营林工作中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危害

2.1 森林病虫害的种类正在增加

在我国当前的发展中,环境污染的问题较为严重,使得鸟类的数量日益减少。由于鸟类是一些害虫的天敌,当鸟类的数量和种类发生急剧下降时,会使得森林发展中不能形成有效的抵御系统,不但会给营林工作中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展带来阻碍,也会对营林发展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2 病虫害的威胁正在增大

在营林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问题时,传播速度快,很难进行统一治理。害虫在森林中不但会啃食树木,也会对其他生物带来影响,使得森林中的植物无法健康生长,对森林的生态圈产生严重破坏[1]。

2.3 森林病虫害治理难度正在提升

根据对我国当前的森林病虫害进行研究可以得知,所产生的病虫害中有一部分是变异而来的新型病虫害。导致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以往的病虫害治理工作中没有彻底灭杀病、虫,进而使得病虫害在发生的过程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新型虫害不但很难预防,且虫害的发生也具有时间短、突发性强的特点。在当前的发展中,病虫害问题加大了营林中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

3 加强营林工作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3.1 培养健康森林,从根本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对以往的营林工作研究发现,缺少合理的体系也是造成病虫害治理工作不能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对病虫害问题的有效治理,应为病虫害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合理制订体系不但能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在防治病虫害工作时的认真性,也能从合理的职责划分工作中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

在种植森林中的树木时,每个种类的树木种植位置也要合理规划,种植的过程中不但要使用品质优良的种苗,也要适当使用基因工程和其他优化树木的方式,提升树木种苗的抵抗力。当森林中的种苗自身抵抗力较强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概率[2]。

在对森林种苗管护的过程中,要对植物进行精细养育并加强植物的营养供给,当提升了植物的生存率和存活质量时,也能从提高树木的自我抵御能力中提升树木对病虫害和其他灾害的抵御能力。当在源头将病虫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才能为病虫害的出现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3.2 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

以往大面积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没有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发现并解决,当病虫害在森林中快速蔓延时,不但会加大病虫害治理工作的难度,其治理工作的效率也会降低。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避免大面积病虫害的出现,就要从预测预报的工作中及时发现病虫害,避免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相应的营林工作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预测预报系统,要保障该系统可以全面、及时、准确地对森林中的一些病虫害问题进行预测和预报,才能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在建立预测预报系统时,营林工作中的多个部门要积极配合该工作,为了有效提升系统的性能,要加强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预测预报的工作中合理应用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能有效提升检测数据的精确度和效率,以实现森林病虫害工作的早发现和早治理[3]。

3.3 加大植物检疫工作力度,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情况下,我国不断加大引进国外种苗的力度,导致病虫害频率也在增加。针对这种情况,为了给森林植物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就要从检疫工作中进行。提升检疫工作的质量,不但能积极防治我国现有森林的病虫害问题,也能有效预防外来苗木所携带的病虫害[4]。为了保障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的合理性,在检疫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不但要做好种苗的产地检疫,也要及时处理已经出现的病虫害问题,避免大面积发生病虫害。

3.4 加强科学技术使用,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下,扩大营林工作范围、规模的同时,也加大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这种情况下再使用以往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无法保障工作效率、质量[5]。基于此,为了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能满足当前的营林工作需求,就要在提升科技的同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其具有精确度高、速度快的特点,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中,能有效提升防治工作的效率。根据对我国当前的病虫害治理工作研究发现,应用生物治理方式、物理治理方式和综合防治等方式都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且使用这些治理方式时也能有效避免对森林植物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

3.5 加强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是通过利用微生物技术,对病虫害进行相关的治理工作。由于该治理方式在治理的过程中不使用农药,所以在病虫害治理工作完成后并不会给森林植物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6]。由于生物技术有着很多优势,所以在我国当前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使用生物技术进行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工作时,治理原理是通过生物相克的关系和提升植物的自身能力,不但能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问题,也能为森林的发展提供助力[7-10]。

通过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生物技术研究发现,使用该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5.1 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防治手段是生物治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治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与传统的农药治理方式有着极大不同。传统农药治理方式是采用农药去除病虫害,生物农药是通过保护虫害的天敌完成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通过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方式,不但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在防治工作完成后也不会给植物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具有较大的优势。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是合理利用昆虫原病毒。通过合理的技术研究昆虫的原病毒,以此选择杀虫剂,能有效消除害虫[11]。使用完成后虽然也会有一定的药物残留,但并不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二是合理利用昆虫原病菌[12]。提升昆虫的成活率,制约病虫害的生长速度。在昆虫的生长阶段,其繁殖环节是影响昆虫成活率的重要阶段,可以采用生物技术,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形成生物杀虫剂,应用在昆虫的繁殖环节,提升昆虫的成活率。

三是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在病虫生长的阶段,采用生长调节剂破坏病虫的生长环境,不但能减缓病虫害的蔓延速度,也能使得病虫在短时间内死亡,具有较好的森林病虫害治理效果。

3.5.2 鸟类防治

鸟类防治技术也是森林病虫害治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以鸟治虫的方式解决病虫害问题。采用鸟类防治方式虽然有着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不同的地区环境温度不同,所以为了使鸟类防治方式的作用最大化,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来对防治工作进行深度分析,以此从提升鸟类防治工作中使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持续发展[13-14]。森林防治工作中使用的鸟类防治手段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自然天敌昆虫防治手段。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入以虫害为食物的昆虫,通过在森林中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此消除病虫害。

二是生物酶防治手段。将多种生物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进行结合,制订特定的生物酶并用在害虫身上,破坏害虫的消化系统,以此起到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15-16]。

4 结束语

在我国当前的营林工作中,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存在多种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防治人员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认识不足、防治技术不先进、检疫工作不合理等问题所造成。

当病虫害的问题发生时,不但会破坏树木的正常生长,也会给营林工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要从提升检疫工作的合理性、应用先进病虫害防治技术、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规章制度、采用生物技术进行治理等多个环节防治病虫害,以此提升我国的营林工作水平。

猜你喜欢
营林检疫病虫害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关于提高造林质量及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
动物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
Evaluation of a 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curriculum for Indonesian physicians taught by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