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与探讨

2023-01-02 06:16吴光辉侯晓丽翟晋浩
中华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调蓄河道废水

吴光辉 侯晓丽 翟晋浩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属于整个引江济淮江水北送的一部分,工程涉及调蓄水库、泵站、压力管道、水闸等,施工期间砂石骨料用料、混凝土生产用量大,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多,产生污、废水排量大,怎么做好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是工作的重点。本文从施工期间水环境问题识别、污染物来源、环境保护措施及处理等几个施工期间环境保护的分析,工程建设应严格遵循环境保护“三先三后”原则,在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显著削减污染负荷的基础上,可退还淮河流域被挤占的河道生态用水和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增加补充豫东地区生态环境用水。在工程建设中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施工期间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力求达到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是引江济淮工程中江水北送段重要的组成部分。工程建设方案采用通过淮河左岸支流西淝河向河南输水,在豫皖交界处利用倒虹吸与清水河连通,通过运用三级提水泵站使长江水逆流而上,以自流方式经鹿辛运河输送至后陈楼调蓄水库,最后通过压力管道和加压泵站向受水区输送。工程包括输水河道、提水及加压泵站、节制建筑工程、桥梁工程、输水管道、调蓄水库等,设计土方开挖量 327.51万m3,混凝土工程量84.89万m3,施工期间砂石骨料用料、混凝土生产用量比较大,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较多,造成污、废水排量较大,从而处理工作任务比较重。本文从施工期间水环境问题识别、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及污、废水来源等几方面的分析,从而采取分别治理、因地制宜的方式,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有针对的采取必要措施,使不利于环境保护影响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和控制。

一、施工期间水环境问题识别

1.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严重

根据现场调研,输水沿线清水河、鹿辛运河上游及退水河道上游多数无天然径流,其水源主要为天然降水和地下水补充,河道内水资源缺乏,有些河道已处于断流状态。经过村镇的河道沿岸堆放有大量的生活垃圾,且有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部分河段被生活垃圾覆盖,造成水质较差,河水呈现出严重的富营养化,部分河段呈现出黑状物。

2.生活污水直排现象严重

工程经过的村庄因污水管网不健全,多数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沿岸大量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道等原因,从而导致河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3.水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态廊道缺乏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清水河、鹿辛运河由于生活污水的直排、生活垃圾的堆放等导致河流水质超标严重,部分河段出现河堤和河岸边坡被改成耕地的现象,农药化肥极易直接进入河道,加重农业面源对河流的污染。

4.农田面源污染较为突出

引江济准工程(河南段)输水沿线所经区域多为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多,耕地面积大,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将会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同时农作物秸秆和料薄膜等堆积在河道边,由于河水的长期浸泡所产生的污染物对地表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多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多是由各参建方人员产生的,生产废水来源于基坑排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施工机械、车辆检修冲洗废水等。

1.生活污水

由于本工程工程量较大,考虑到高峰期施工人员众多,如按1000人的规模设计,人均日用水量采用100L,排污系数选取为0.8,则施工区生活污水约为 96 m3/d,即 4 m3/h。按此计算,由于生活营地的居住人员较多,且集中排污,是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

2.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主要由基坑渗水、混凝土养护废水及天然雨水等组成,其中包含的悬浮物(SS)较多,基坑排水往往是施工中主要废水来源,也是施工期间污染物控制的工作重点之一。

3.混凝土拌和养护系统废水

混凝土拌和、养护废水为碱性废水,因施工废水中(SS)含量较高,需在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直接排放回用。

4.施工机械、车辆检修冲洗废水

冲洗废水多含有悬浮物和石油类,采用同类工程成功的处理经验,在机械停放场设置机械车辆冲洗废水处理设施,并在维修停放场四周布置排水沟,采用沉淀和过滤的方法进行收集利用。

三、环境保护措施及处理

1.河道环境保护要求

工程建设需要保护涉及区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在地表水环境方面,需要维持工程调水水源区现有水环境功能,保护工程输水线路及退水河湖水体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清水河执行Ⅲ类标准,涡河太康县魏楼乡公路桥至太康-鹿邑县界执行Ⅳ类标准,鹿邑县冯桥至豫皖省界段执行Ⅲ类标准。太康县城北公路桥至太康县魏楼乡公路桥为排污控制区,不设定水质管理目标。鹿辛运河未划分水功能区,鉴于其为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的输水干线,主要输水任务是城乡供水,将其水质管理目标定为Ⅲ类标准。在地下水环境方面,需要保护引江济淮工程区域地下水环境,使其不因工程建设和运行引起区域地下水位显著变化,不降低地下水环境水质类别。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对点源污染要全部收集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农村散布的非点源要进行综合治理,减少外排。

2.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期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为保护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在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植被不被破坏和防止水土进一步流失。

(1)环境保护教育培训。由于本项目工程量大,线路长,涉及的施工人员较多,因此在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训,施工过程中让工程施工人员认识到保护好环境的重要性。

(2)渠道施工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渠道施工应严格按照批复的设计方案进行,按照土的分类分别堆放,杜绝随意堆放。在施工边缘地段设立农田的防护措施,例如,在农田的一侧建挡土墙,以拦截泥沙,降低泥沙对周边农田的影响。

(3)弃渣场、土料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要保持土方平衡,挖方及填方要按照就近调配的原则进行取土、回填,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设计方案进行生态恢复,待土壤肥力提高后,满足复耕条件的进行耕种。

(4)管道施工中临时占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由于管道工程的施工将会导致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植被破坏,使临时占地区部分植被物种类的多样性将会降低,为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不利的影响。

3.污染物来源的处理方式

(1)生活污水处理

结合本次施工组织设计,在4座水闸工程(清水河节制闸、赵楼节制闸、夏邑退水闸、睢阳区退水闸),2座泵站工程(袁桥泵站、赵楼泵站),5座调蓄水库(试量调蓄水库、七里桥调蓄水库、后陈楼调蓄水库、夏邑调蓄水库、睢阳区调蓄水库)等工程处共设11个施工区生活污水处理管理用房,按永久设施进行设计,采用成套处理设备,其余线性工程和较小建筑物按临时设施设计,采用化粪池方式处理。

(2)基坑排水处理

基坑排水中含有较多的悬浮物且水体呈碱性,考虑主要污染物的特点,根据类似项目的处理经验,采用在基坑内布设沉淀池的方法,并合理确定絮凝剂、中和剂的添加方案,定期处理池中沉淀物。这种基坑废水处理技术措施合理有效,经济节约,可有效解决基坑排水问题,该方案中仅需定期投加絮凝剂和中和剂,并定期清理,投资较低。由于基坑排水中含有混凝土养护废水,为防止沉渣中混凝土固结造成除渣难度增加,混凝土施工高峰期应2天清理一次,非高峰期可适当延长至3-5天。

四、结语及建议

在环境保护上分为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两部分。外部管理由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确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需达到的相应标准与要求,并对工程各阶段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不定期监督、检查及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工作。内部管理工作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施工期由建设单位负责,对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优化、组织和实施,保证达到国家和地方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要求。施工期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成立相应的专职环境管理机构。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主要担负豫东地区城乡供水任务,可向周口、商丘两市大部分地区提供城乡生活及工业生产用水。工程的实施在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显著削减污染负荷的基础上,将增加受水区河道生态用水,减少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进而改善豫东地区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严格实施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开展引江济淮工程环境保护条例研究,明确水环境保护、调蓄湖泊保护、输水河道两岸岸线利用等具体要求。注:(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已纳入国务院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猜你喜欢
调蓄河道废水
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调蓄池排空时间探讨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调蓄设施布局设计模型研究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电解法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例析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皮革废水治理方案的探讨
河道里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