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研究

2023-01-02 09:10张玉萍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作业区管理机制机械设备

张玉萍

(山东高速舜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100)

在车流量和道路行车荷载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频次越来越高、作业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方面,高速、大密度的车流导致路面各种病害频发,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必须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导致养护工作量加大。另一方面,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需要临时占用部分车道,作业区警示标志等安全保障措施一旦出现疏漏,或者往来车辆存在超速等违规行为,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事故。因此,在高速公路总里程和交通流量稳定增长的背景下,有必要研究如何保障养护机械设备的作业安全。

1 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作业风险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养护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安全问题十分重要。从防范事故视角来看,可以把风险因素大致分为2类。第一类来自于作业区以外,主要是往来车辆、不利气象条件等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例如,车辆驾驶员出现酒驾等违规行为,或者大雾等特殊天气,都会增加事故发生概率。对高速公路养护作业管理方而言,这类风险只能通过减少作业时间和频次来控制。鉴于确保高速公路路面处于良好状态,作业量无法改变,只能通过提升机械设备养护作业效率、优化资源调度,实现对这类风险的有效控制。因此,第一类风险的大小直接和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相关,也与影响作业效率的养护作业设备类型、数量和管理是否科学等因素有关。第二类是直接和养护作业管理有关的因素,例如,作业人员是否足够专业、作业区管理是否规范、机械设备维护管理机制是否健全等。这类风险因素与外部环境条件无关,能否有效控制完全取决于管理水平。深入分析这两大类风险因素的根源,有助于找到优化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作业安全的有效途径。

2 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作业风险的根源

2.1 人为因素

高速公路养护作业规范执行、机械设备操作、作业区管理以及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都需要由人来完成。因此,人为因素直接决定了安全管理成败。首先,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养护作业现场管理人员是否足够专业,决定了安全保障措施能否有效执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不熟悉养护机械设备原理和功能或者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能力,都会加大养护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指数;其次,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也十分重要,只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培训,并且在作业前充分了解现场的风险因素,才能保证作业安全;再次,在养护作业计划编制、机械设备等资源的管理和调度环节,相关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如何,决定了安全措施的合理性和作业效率高低,对作业安全也有重要影响。

2.2 养护机械设备管理

目前,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高度依赖机械设备,在同一作业区投入的设备性能、数量和种类,决定了作业效率、技术难度和风险指数。因此,养护作业安全和机械设备管理密切相关。首先,机械设备配置的合理性,不仅关系到高速公路养护成本和资源利用率,还决定了特定养护项目的作业时间长短。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设备性能和运行状态越好,种类和数量搭配越合理,养护作业工期越短,往来车辆、气象变化等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就越少,有利于保障养护作业安全;其次,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情况决定了其运行状态。如果使用过程中得不到必要保养或者操作不规范,就会导致机械设备性能下降、故障概率升高,进而影响养护作业效率,加大风险指数。此外,机械设备检修、报废、更新等管理流程的规范性,也会间接影响高速公路养护作业效率。如果管理机制不合理,就会出现部分理应报废或淘汰的机械设备仍然在用的现象,或者因新设备采购不及时或型号、种类配置不科学,导致机械设备利用率和养护作业效率不高的问题,会让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风险指数变高。

2.3 养护作业环节的风险因素

通常情况下,养护作业现场也是安全事故的发生地。所以,作业区的风险控制尤其重要。首先,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需要临时占用部分车道,而制定导流措施、设置绕行和警示标志、设置专职管理人员是保障交通和养护作业安全的必要措施。作业区划分和导流方案不合理、警示标志设置不规范或者现场管理人员不专业,都会影响车辆通行和养护作业安全;其次,机械设备等资源进出作业区、养护技术应用都应遵循作业计划和相关技术规范。如果作业区管理出现疏漏,就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给养护作业区及路面往来车辆带来风险。

3 现行安全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作业环境和技术特点,相关单位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理论上可以通过优化养护作业计划、明确操作规程等措施,控制各个环节的风险。但在实践中,由于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量越来越大、机械设备数量和种类日益复杂等原因,导致各项管理制度和机械设备检修等技术手段相对滞后,加之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3.1 机械设备维护管理机制不完善

机械设备是高速公路养护作业的核心资源,随着设备数量、类型的增加,采购、检修、维护以及调度等环节的管理工作日益复杂,而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相对滞后,无法有效控制各环节的风险,也不利于优化资金和现有机械设备等资源的配置。首先,由于机械设备数量和种类增长过快、养护作业频次大幅增加,原有管理流程无法保证机械设备检修、维护等工作的规范性。出现诸如新设备的状态检测、操作技术规范无法有效执行或者应淘汰的设备无法及时更新等问题,难以保障养护作业的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和作业效率,间接加大了养护作业风险;其次,在现行管理机制下,缺乏对机械设备资源的总体规划和科学管理,导致已有设备的型号、类型配置不科学,采购和更新计划不合理。一方面,由于欠缺对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需求的科学预测,加之对现有机械设备运行状态、作业能力没有进行客观评估,使得设备更新、采购计划缺乏前瞻性。体现为采购决策往往在某些设备必须报废或淘汰时做出,导致新设备无法及时投入使用。另一方面,由于不了解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性能或养护作业技术,导致设备型号和类型配置失调、设备不足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并存。例如,按照高速公路养护工艺要求,某些机械设备必须搭配使用,倘若数量、规格配置不合理,就会出现上述问题,不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和保障安全。

3.2 养护作业人员欠缺安全意识

理论上,在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作业过程中,只要对风险源进行全面分析,就能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加以防范。但无论计划如何完备,如果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就会导致防控措施失效。目前,在分析各类养护作业安全事故成因时,几乎都存在人为原因,而欠缺安全意识的问题最为突出。通常体现为现场个人防护装备不全、操作不规范,或者没有按照养护作业计划设置警示标志等。

3.3 作业区管理不规范

按照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作业要求,现场应配备监督管理人员以确保安全保障措施有效执行。但在实践中,由于相关人员不够专业,导致其无法准确辨识风险源,出现指挥调度不当等问题。例如,在出现大雾等异常天气情况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不能及时发现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都极易导致安全事故。

3.4 管理技术手段相对滞后

目前,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功能不断升级、品类日益复杂,加之作业项目越来越多,使得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相对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管理人员很难实时掌握各方面信息,也无法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一方面,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现有设备检测、维修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无法有效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另一方面,机械设备数量、型号和养护作业频次的增加,意味着信息采集、管理和使用需求大幅增长。而目前相关单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大多无法实时汇总各方面信息。针对机械设备采购、检修、维护和养护作业管理,没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不利于优化资源调配和控制养护作业各环节的风险。

4 优化养护机械设备作业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4.1 完善机械设备维护管理机制

针对现行管理机制的缺陷,首先,要结合当前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作业特点,结合主要风险源的分布,梳理现有管理流程,对无法有效防控风险的环节进行优化和完善;其次,针对新增机械设备的管理,一方面要执行三定原则,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性能和工况,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和保养维护技术规程,明确检测、养护流程以及检修周期;再次,为了优化机械设备资源配置,针对设备配置、更新工作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由工程技术、财务管理等部门人员,从技术和经济2个角度,定期评估已有设备配置是否合理,以便制定前瞻性的设备更新计划。

4.2 强化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鉴于人为因素对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作业安全的重要影响,必须强化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一方面对机械设备操作、养护作业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之对各类风险源保持警醒,避免工作中出现违规行为,另一方面针对机械设备操作、检修等技术含量高的岗位,要在确保相关人员具备上岗资质的同时,强化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使之了解新设备、新工艺原理及安全管理规程,并且能够有效识别养护作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源。

4.3 规范作业现场管理

针对目前养护作业现场管理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要在强化相关人员安全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现场监督加以规范和约束。首先,通过分析近期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掌握最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优化相关制度和规范的同时,明确现场巡查和监管的重点,以便及时识别风险源并采取相应措施;其次,在制定养护作业计划时,应充分了解现场的环境特征,对作业期间的天气状况、交通流量进行准确评估。一方面要尽量避开异常天气和车流高峰,降低养护作业风险,另一方面针对气象突然变化等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4.4 实现机械设备作业安全管理信息化

为了准确掌握机械设备状态、优化高速公路养护资源配置、保障作业安全,必须完善现有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结合设备检修、维护和更新管理工作要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动态更新相关数据和信息,为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其次,为了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调度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必须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通过构建数据库和升级管理软件,动态跟踪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情况。并且结合养护作业需要,分析和优化机械设备调度方案,缩短设备进出场路径,提高作业效率和设备利用率,降低养护作业过程中的风险。

5 结语

目前,高速公路运输网络已相对完整,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保障机械设备作业安全,必须分析现行管理机制的缺陷,结合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风险源的类型及成因,通过完善相关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以及强化安全教育等途径,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作业区管理机制机械设备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隐患及解决方法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加强管理机制创新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机器视觉的建筑作业区安全隐患监测方法
高速公路作业区动态限速值仿真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