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国际交流合作实践与思考

2023-01-02 17:01崔永强陆烨鑫
中国医院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中医药防控

■ 杨 帆 崔永强 陆烨鑫

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将中医药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这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举旗定向,体现了中央对中医药“走出去”的高度重视。当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医院发展和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广泛、高效、积极的国际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全球人才、信息、技术的交流和共享,更能推进医院接轨世界先进医疗水平[1],使国际化道路行稳致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广安门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多次举办中医药国际会议,与世界知名学府开展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领域深受影响。医院国际交流合作所面临的环境特点和任务方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医药领域的务实合作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本文根据广安门医院国际交流合作的发展情况,从服务外交、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医院国际交流合作的发展战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实践,并对未来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提出思考和建议。

1 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中医院国际化发展

为构建国际合作平台、打造国际化中医院,广安门医院国际交流合作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实施国际合作项目、接待国外交流来访、派遣人员赴外研学、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等系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1 深化国际合作,服务国家外交

在我国外交方针指导下,中医药对外合作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构建和完善了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高层次的合作格局。广安门医院是较早开展国际交流的中医医疗机构,自1956年开始国际交流以来,先后共接待过160余位副部级以上国外来宾,多次完成重要国外来宾的中医保健任务;自1978年开始,医院先后与所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国、对话伙伴国开展过国际交流活动。这对于深化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1.2 参与国际项目,促进互利共赢

广安门医院自1987年起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坦中医药合作试治艾滋病项目”,累计派出29人次参与赴坦桑尼亚工作任务,并于2006年承办了为期3周的商务部援外项目“中非国家防治艾滋病官员研讨会”。此外,广安门医院在1991年与马来西亚同善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派遣16批近百名中医专家赴马来西亚为当地居民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累计治疗患者数十万人。两院的长期合作扩大了中医药在马来西亚以及东南亚的影响,不仅推动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和文化传播,还增进了两国友谊。

1.3 服务学科发展,布局中医战略

广安门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先后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日本早稻田大学、挪威科技大学、韩国SK集团等多个国际知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有力促进了医院学科发展。通过建立科研项目、学术交流项目的广泛合作,广安门医院与部分国外知名医疗或科研机构紧密联系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2006年,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肿瘤研究所(NCI)补充替代医学办公室就中西医结合手段对肿瘤调控机制开展研究,双方于2015年共同发起国际中医药肿瘤联盟[2]。该合作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项目[3],并且连续4年获得项目支持。通过该合作实现了中西医肿瘤学科平台共享、人才联合培养、技术资源互补、科技协同攻关[4]等成果。

1.4 培养国际人才,组建国家队伍

中医药国际化人才为广安门医院国际交流和国际医疗业务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交流合作反过来又促进国际型人才的成长,有效地推动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广安门医院一直鼓励并支持员工积极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基金项目、笹川医学奖学金、中医药海外英才项目等学习深造。自2010年起,广安门医院启动了赴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进修项目,由医院提供奖学金,每年选派遣10~20名中青年医生、护理和管理人员赴美进修学习。在此基础上,广安门医院不断拓展其他国外知名高校或医学院,鼓励大家“走出去、带回来”,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实现医院、科室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目前,医院已输送了大批中青年中医药人才出国访学或国内外协同开展合作研究,并将其培养成为广安门医院的国际化中医骨干力量。

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国际交流合作开展情况

2.1 结合疫情防控,改革外事管理制度

2.1.1 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涉外管理。广安门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公众场所,一直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双重压力,改革并完善相应外事工作管理制度尤为重要。疫情发生后,广安门医院第一时间探究讨论并制定了《疫情期间外事交流活动暂行管理办法》,对包括国家公派研修、医院批准的出国(境)研修、一般性交流访问任务、援外执行任务、来华交流访问、短/长期进修等在内的条目都进行了详细规定。此外,广安门医院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对可能发生的一系列涉外活动都做出了决策部署。比如,取消非必要的访问活动,调整出国人员派出安排;向国外合作方、有公派出国计划人员作好各种工作计划延期(或取消)的解释工作;联络沟通我院国际合作伙伴和我国部分驻外使馆,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等。

2.1.2 根据防控形势,强化国际会议管理。为切实保障医院涉外管理有关工作事项及时、高效、平稳进行,落实上级部门关于疫情期间出国(境)管理有关规定,广安门医院进一步规范了各类国际会议的管理。医院整理汇总了2015-2019年度全院赴国外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并草拟了《医院举办国际会议管理办法》。此举既解决了院内专家远程参加各类国际会议、跨国(境)交流的实际需要,也作为日后公派出国审批工作的重要依据。

2.2 在疫情防控中捕捉机遇,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

2.2.1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供医疗指导。广安门医院自疫情发生以来,选派数十名医疗人员、护理骨干先后参与到援内、援外新冠肺炎疫情医疗任务中。他们在当地一线病房参与疫情救治,开展防护知识讲座、问诊咨询,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中医药全面全程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体现出了巨大价值,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了转机,是“在危机中育先机”的重要实践。

2.2.2 召开国际视频会议,分享中医药诊治与防控经验。作为全程参与疫情防治的医疗单位,广安门医院积极参与各类抗疫专家视频交流活动,并组织召开了多场线上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国际交流座谈会、中西医结合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会议。通过视频连线,医院亲历武汉一线抗疫救治工作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和专家,与美国、德国、西班牙、马来西亚、柬埔寨、苏丹等国家和地区交流中医药诊疗方案,共享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经验与做法。

3 中医院国际交流合作的思考与建议

3.1 以信息化为依托,构建高质量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3.1.1 搭建信息化高质量国际交流平台。传统的事务性国际交流有时会受到各国体制、经费投入、政策因素等多方制约,很难保证国际交流后续落实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时常发生“虎头蛇尾”现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性危机对中医医疗机构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产生了更大影响,卫生健康系统传统“引起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交流工作受到阻碍。赴国(境)外交流访问暂时无法开展,线下学术交流会议基本取消。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搭建远程平台,取代传统的线下会议模式,通过平台在线开展中医药临床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工作。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不容忽视,线下交流风险较大,因此搭建高质量信息化国际交流平台将是确保国际交流合作正常开展的首要选择。

3.1.2 发挥平台多种功能,助力中医药国际化。将信息化引入国际交流合作,有覆盖面广、节省费用等多方优势,既有利于打破传统国际交流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又有助于实现交流上多方及时互动,还可以持续推动后续工作的落实。交流平台要充分体现中医药形象展示、人才教育、科研协作、文化传播等四位一体功能[5],对外展示中医药形象、中医科研成果、中西医结合项目、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提高中医药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

3.2 多措并举,打造积极正面国际交流合作宣传窗口

3.2.1 建立英文网站,打通宣传窗口。中医院英文网站建设是中医院国际交流合作、对外宣传和信息交流的最佳平台之一[6]。网站不仅是满足国际化医疗服务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广中医药知识和特色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英文网站在建设初期,建议将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始终,在充分考虑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差异和兴趣差异的基础上,设置包括医院概况、最新要闻、医疗服务、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交流合作、中医英文资讯等栏目,以更好满足国外受众的需求。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及时更新医院参与疫情防控各类工作信息,向全球传递中医抗疫的正能量。此外,为实现信息互动性,在英文网站开设资讯互动栏目,通过线上互动帮助外籍就医者解决实际问题,为推动中医药及中医文化国际化传播发挥积极作用。

3.2.2 关注国内外舆情,维护中医药形象。时刻关注国内外中医药相关舆情,运用专业优势,破除谣传,向国际树立中医药正面形象。以新冠肺炎防控为例,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救治中体现了独特的优势和价值,有效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国家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的贡献。但某些英文媒体在对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报道中存在断章取义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态度和认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中医院充分利用国际化交流平台,发挥中医专业优势,澄清事实、拨乱反正,维护中医药正面形象。

3.3 借势“一带一路”,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落实中医药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中医药国际文化传播项目的落地实行。这为中医院开展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方向与目标。借势“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与沿线国家开展广泛的中医药合作项目,比如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承办政府项目和国际学术会议、开展与沿线国家中医药合作交流有效模式的研究等,助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

应注重塑造医院品牌,推广中医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院作为承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应以科学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在国际上树立中医药品牌文化。以广安门医院为例,医院先后出版了《简明汉英中医词汇手册》《常见中医药二十个问题》《迎奥运中医药应知应会》等系列手册和科普读物,用规范的英语,从现代科学角度,用西方社会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医药,让大众更直观地了解中医药内涵及文化特质。

4 结语

开展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要借助新的形势,满足新的要求。要提高认识,顺应新时代下国际社会对中医药交流合作的新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的特色优势,推动国际务实合作。要树立长期目标,开展全面布局,应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提倡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推动中医药事业国际化发展。发挥资源优势,体现中医特色,要以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推广中医文化、经验和技艺,为中医药文化全球传播不断添劲助力。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中医药防控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语言推广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