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之死

2023-01-02 08:23卜键
领导文萃 2022年24期
关键词:于敏四库刘墉

卜键

进入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已虚龄76岁,历宦50年,鬓发萧然一老翁,却没曾提出致仕还乡的请求。这可能鉴于张廷玉之前例,那是在25年前,也是76岁的张廷玉以老病乞休,弘历降旨:“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两年后张廷玉坚请归乡,其时皇长子永璜刚去世,惹得皇上翻脸,几乎得祸。乾隆帝历来看重君臣之情,却会被一些细故激怒,统勋相随后半生,受恩深重,又处于枢阁之首,只能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忍也不敢向皇上请辞。

平定西域之后,乾隆自视英察,好大喜功,诸臣唯唯,刘统勋则敢于讲一些逆耳之言,被誉为有古大臣之风。该年的木兰秋狝,统勋留京办事,而六月清军在木果木惨败,武英殿大学士温福中枪身亡,有旨召他星夜赶赴热河。赶到时日已过午,弘历即加召对,询问他应否撤军。刘统勋此前曾力劝皇上撤回大小金川之兵,此刻则表示“日前兵可撤,今则断不可撤”,并推荐阿桂接任前线主帅。乾隆下定了平叛决心,以京师事多任重,又命统勋即日回京。

或也与弘歷的重情重义相关联,乾隆中期以后,老臣渐多,就连四库馆也是如此。设立不到半年,就有两位正总裁病逝,只得赶紧找人补位。九月十六日,有旨命舒赫德任国史馆和四库全书处正总裁;二十四日,“添派皇六子及蔡新充四库全书处正总裁”。舒赫德出身满洲正白旗,虽也自幼读书,做过笔帖士、中书、内阁学士等,但长期担任军职,南征北战,实属一位武大臣,在四库馆应以督办和管理为主。皇六子永瑢有所不同,这个“碧桐书院阿哥”工诗擅画,兼通算学,17岁时被父皇出继给慎靖郡王允禧,后以贝勒管理内务府事务,晋为质郡王,时年31岁,堪称年富力强,已有较丰富的行政经验。至于礼部尚书蔡新,乃乾隆元年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做编修时遵旨呈进经史讲义数十篇,深得嘉许,入直上书房。乾隆素知其精通数学,一日询问哪个阿哥的算法好,蔡新婉转告以此乃课余之事,有不感兴趣的也不必勉强。如此看来,永瑢的算术还是蔡新教的,师徒二人同入四库馆,同为正总裁,也是一段佳话。

三人进入四库全书处,馆臣名次的排列也随之发生变化。十月十八日四库馆臣奉旨讨论和提出解决错讹之策,排名为:永瑢、舒赫德、刘统勋、于敏中、福隆安、王际华、蔡新……永瑢既是皇子又是郡王,理所当然列名第一;舒赫德排在第二则稍觉奇怪,他在内阁与军机处都列于统勋之后,编书也非其长项,为何如此?好在刘统勋已在政坛摸爬滚打了半个世纪,上上下下的事情经历得多了去了,任陕甘总督时还几乎掉了脑袋,应不会在意这些。且乾隆精通驭下之道,十月二十四日,传谕“大学士刘统勋前经赏给青狐端罩,着另赏黑狐端罩”,表达一份特别的优宠。端罩,满语称“打呼”,类似于后世的皮大衣,而长毛外向,左右衩微高,以黑狐皮最佳,若非钦赐,虽亲王亦不能服用。当日稍后,大约是觉得不便厚此薄彼,又命“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俱着赏给黑狐端罩”,呵呵,皇上也是注意搞平衡的。

十一月十六日,刘统勋黎明上朝,已到东华门,忽然老痰上涌,昏迷不醒,返回家中已经不行了。乾隆深为感伤,谕曰:

大学士刘统勋老成练达,品行端方,雍正年间耆旧,服官五十余年,中外宣猷,实为国家得力大臣。自简任纶扉,兼综部务,秉持公正,眷畀方殷,并命为诸皇子总师傅,久直内廷,勤劳懋著。虽年逾七旬,精神甚为矍铄,冀其可以常资倚任。今晨肩舆入直,至东华门,忽婴痰疾。比闻之,即遣御前大臣、尚书、公福隆安赍药驰往看视,至则业已无及。遽闻溘逝,深为震悼,着加恩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朕即日亲临奠醊,并赏内库银二千两,经理丧事。

君臣情深,文字亦感人。乾隆闻知统勋得了急症,即派福隆安带着御医和药物驰往医治,自己也急急亲临探望,“及门,闻已卒,哭而入”。而眼见一代良相门楣窄小、室内陈设简陋,弘历更觉惋惜,回宫路上对随侍大臣说:“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当即赐谥“文正”。此乃大臣谥号的最高等级,“非品学德业无愧完人者,未足当此”,朝野公认刘统勋受之无愧。

写作历史人物的传记,常会遇到一种有趣的情况:诗集文集一大堆的高官,多数是一些涉嫌自恋的重名利者;而像刘统勋这样的清正大臣,一心扑到军国大事上,真的不太顾得上吟风弄月。未见有刘统勋的文集流传,而有关他的故事则传扬久远。后来有位目空一切的大名士洪亮吉,朝中大吏皆不在眼中,独对刘统勋敬佩无加,作《刘文正统勋遗事》,其中写道: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开封决口,拖了很久无法合龙,声称缺少秸料。大学士刘统勋奉旨前往视察,某夜微行至大堤上,见满载秸秆的车辆数百,牛马杂沓,赶车人疲累不堪,有的低声饮泣,询问得知已来多日,不少来自数百里外,每天人吃马喂,花费不起。再问为何不赶紧上交,告以管事县丞借机勒索,大家拿不出钱来,只能苦等,不知何时才能回去。统勋怒极,回去已是子夜,即命巡抚将该丞拿来,要立斩此人并参奏相关官员。后经同行的满尚书劝解,饶其一命,革职,枷示决口处,百姓欢声雷动。只有半日,两岸秸料车已称收完毕;又过二日,决口得以合龙。乾隆曾赋诗,称赞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原刚劲”,画出其真性情。

刘统勋猝逝,唯一的儿子刘墉在陕西按察使任上,家中无料理丧事之人。乾隆传谕陕西巡抚毕沅,要他安排刘墉交接公务,“速即驰驿来京治丧”。而在次年初夏,有旨赏与舒赫德、于敏中《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皇上又想起了已故的刘统勋,命加恩赏给刘墉一部。对这位老臣之子,乾隆也给予特殊关注,四十一年刘墉服丧期满回京即任为内阁学士、南书房行走,九月又命担任四库馆副总裁,并兼《西域图志》《日下旧闻考》两书总裁。

对于兴修《四库全书》,刘统勋不赞成,不积极,自也谈不上做出什么大成就,却能在创设之时认真履行总裁之责,主持订立了必要的编校规则与条例。他一生爱惜人才,纪昀、朱筠、周永年等都是他推荐入馆的。而在四库开馆后,各项待遇优厚,一向清素的众翰林可以得到饭食银等补贴,也有了各种捞外快的机会,手头顿觉宽裕,各种宴集、出游也多了起来。统勋苦口婆心地劝他们省俭,说是担心一旦书局结束,大家由奢入俭,难以适应。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猜你喜欢
于敏四库刘墉
Yu Min: Father of China’s Hydrogen Bomb于敏
隐姓埋名的于敏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四库学研究专辑
刘墉测字劝降
刘墉《平凡》中的不平凡
合刊抄本 共传四库——记张元济与张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