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次成功创制6 种基因编辑猪

2023-01-03 03:56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肌纤维农业大学骨骼肌

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四川农业大学牵头承担的“十四五”主要畜禽分子育种平台项目在川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效,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创制了6种基因编辑猪。

在基因编辑猪的制备方面,四川农业大学首次成功创制猪经济性状改良的6种基因编辑猪,包括骨骼肌生长(FST 和ZEBD6 基因)、脂肪沉积(PTRF 基因)、代谢能力(ASGR1 和FAH 基因)、“红肉”食用安全性(GTKO基因),开创了对川猪进行有目标的分子设计育种、改造乃至猪经济性状(生长速度、瘦肉率等)精准定向改良的先河,多篇引领性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等国际权威期刊。

四川农业大学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联合科技攻关,首次成功建立当前世界家畜干细胞传代次数最多(260次以上)、可进行多次基因编辑操作的猪原肠化前上胚层多能干细胞(pgEpiSCs)。鉴定75个在pgEpiSCs中具有重要功能的转录因子,采用基因编辑、核移植技术,成功获得源于pgEpiSCs 的基因编辑克隆猪。该干细胞系可多基因编辑,周期短、效率高、耐受性好,极大地缩短获得多基因编辑克隆猪的时间和成本。

在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方面,四川农业大学运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鉴定了四川藏猪与西方瘦肉型猪种巴克夏猪高精度基因组变异。运用高通量染色质空间构象捕获技术(Hi-C),重构了猪骨骼肌、脂肪高分辨率染色质空间构象图谱。发掘了四川藏猪优良肉质相关的关键特色基因DITT4L、KCNC4、CTSB和TUT7及促进骨密度基因PHOSPHO1。

在肌纤维生长与功能基因解析方面,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空间转录组技术,首次从单肌纤维水平揭示了猪肉质性状形成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机理,挖掘其能量代谢、肌纤维组成及脂质沉积的分子调控差异,筛选肌纤维类型决定的候选基因446个。构建了猪全身47种不同解剖学部位骨骼肌精细基因转录调控图谱。□

猜你喜欢
肌纤维农业大学骨骼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巨噬细胞在骨骼肌损伤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运动与骨骼肌的重构研究
剔除巨噬细胞可通过抑制肌再生因子和Akt/mTOR信号通路损害骨骼肌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