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3-01-03 03:56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检疫规范环节

刘 钊

(郑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河南 郑州 450000)

基层动物检疫的重点是分析疫病检疫环节,通过分析产地、抗生素残留、药品使用情况等因素,得到动物的品质,充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工作人员要贯彻《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要点,在规范、具体、全面、系统的管理中设立有效的管理方案,消除传统检疫环节的问题,也能避免检疫检查不规范、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以期提升基层动物检疫的质量。

1 基层动物检疫的作用

基层动物检疫侧重对动物食品、动物成品进行规范的检疫处理,分析出流行病、免疫学、临床检查的基本资料,有利于预防动物疾病扩散的不利影响,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基层动物检疫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如下:第一,监督作用。检疫中需要发现、验证动物卫生行为、动物生产经营证明等内容,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核心权益。同时,工作人员还需探讨饲养环节、免疫接种情况,在提高其免疫率的过程中提高检疫效果。第二,管理作用。工作人员要系统分析经营、生产行为,在科学的管理工作中分析动物的产品流通情况,可提高基层检疫的有效性。通过排除不合格、患病的动物进入市场,并在有效地干预中防治低质量动物产品对人体的危害,可营造一个健康的空间。同时,工作人员也能根据检测结果设定补救措施,在消除疫病、隔绝疫病蔓延的过程中提高畜牧业的生产之质量,确保上市的动物类制品满足质检需求,可确保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第三,保障作用。基层动物检疫后,工作人员可利用、整理、评估、分析检疫信息,在必要的分析后得到动物的流行病学情况,可在扑杀、无害化处理支持下消灭各类呼吸道疾病、免疫性疾病、皮肤疾病等危害。在此过程中,检疫人员可结合现有的资料分析进出口动物的品质,通过监控口蹄疫、炭疽病、沙门氏菌病的分布及数量,并结合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可避免人畜共患病问题的危害。

2 基层动物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检疫环境差

产地检疫是基层动物检疫的一个环节,该操作能够分析出动物的生活空间,评估养殖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也为后期检疫提供方便。但是,现阶段基层动物检疫中产地检疫的工作条件差、工作量大,或者是使用了传统的检疫方式,可能会导致检疫措施与标准存在一定出入。另外,若检疫中未使用现代检疫设施,不仅会增加检疫环节的工作量,还会影响整体检疫监管的质量,也降低了产地检疫数据的真实度和有效性。

2.2 动物检疫质量不达标

传统动物检疫模式主要依靠观察、温度计、听诊器进行,而这一操作达不到相关标准的要求,或者是检疫过程中存在“只收费,不检疫”的问题时,也会导致检疫不准确、检疫不系统或者是检疫环节违规的问题出现。另外,若实验室化验环节有部分环节达不到相关标准的需求,或者是工作人员对实验室检疫环节的认知、业务操作不规范,会导致基础化验达不到无菌化处理的标准,这也就导致其残留物、免疫特征、流行病学问题的分析质量不达标,影响了动物检疫环节的质量及科学性。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不断规范检疫环节及检疫操作,在提高检测水平、检测效率的基础上提高检疫的质量和可信度,进而提高动物检疫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2.3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能力不足

基层动物检疫环节要充分遵循有关法规的基本要求,并要求相关执法人员、监督人员、检疫人员共同参与到实际管理过程当中,以期提高基层动物检疫的合理性。但是,现阶段基层动物检疫站的核心负责人数量少,无法全面、系统的对动物疫病防治、检疫方法、畜牧业管理提供一定计划,特别是核心检疫环节的工作人员少,引发了检疫任务重、检疫项目多、检疫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发生。另外,在实际检疫中也或多或少存在执法管理不系统的问题,特别是诸多检疫模式缺乏专业的培训,无法全面应对规范动物检疫环节的要求,或者是部分检疫工作者的业务不熟练,出现了问题处理不规范、指导不系统的问题,影响了整体动物检疫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在必要的培训中做好检疫问题的反馈与总结,强化产地检疫、实验室检疫的水平和质量,消除传统检疫不规范的行为和操作,并借助《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系统的检疫程序,提高养殖档案的规范性,可提高基层动物检疫操作的科学性。

3 提升基层动物检疫质量的措施

3.1 投入财政管理资金

随着动物检疫环节的不断规范,需要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重点,结合动物检疫的方法、安全形势确定系统的检疫办法及检疫模式,以期保证食品本身的质量,这也对疫病控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引入相关财政资金,通过不断规范检疫方法、强化检疫水平、完善检疫队伍建设,可保证畜牧业的安全性。另外,在产地检疫工作中,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规范检疫项目和检疫标准,侧重强化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以期在科学的管控支持下消除动物检疫的问题。总之,通过不断提高动物的养殖水平,提高检疫质量,融合、修订、创新《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范,在必要的调查、分析、评估后提高集中检测的规范性(至少一年两次),以便在提高检疫申报效果、检疫效果的过程中消除传统检疫存在的问题。

3.2 提高动物检疫质量水平

提高动物检疫质量水平,规范动物检疫质量标准,根据现有的检疫办法、检疫模式确定科学的检疫方式,有利于提高检疫的综合水平。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以下要点进行干预:第一,了解当地检疫工作水平,配置有效、符合规定的检疫设备,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选择、投入新设备和新技术,消除传统检疫操作、检疫不规范问题的影响,并借助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进行实验室检测,了解动物品质、流行病学特点,能够在有效的管理支持中提高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借助先进的机械设备,不仅为检疫项目提供了一定保障,还提高了检疫工作的综合水平。第二,完善基层动物检疫部分的合作机制,要求管理人员、检疫人员、监督人员辅助配合,在联动管理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工作水平,以便全面提升检疫工作的有效性,也能控制经费的投入率。因此,工作人员要组织多元化的业务培训活动,如借助新媒体技术科普、推广当地动物产地检疫的方法、技能、法律规范、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并改善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有利于提高整体检疫水平、检疫质量,也能提高检疫过程的公信力。

3.3 大力宣传法律法规

使用广播媒体、新媒体技术大力宣传动物检疫的法律规范,可在系统的宣传、推广中提高农户、养殖从业者、检疫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尤其是要避免“内疫不发、外疫不进”的问题,可创造一个健康的养殖环境和养殖模式。具体而言,工作人员需遵循以下要点。

第一,强化“免疫标识”的佩戴管理,侧重对就动物流通、动物运输环节进行监控,侧重打造一个安全、卫生的检疫空间,以期在规范检疫执行内容、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提高产地检疫的有效性。其中,养殖从业者要完善、规范检疫标识规范的佩戴,避免动物相互撕咬、应急刺激问题的影响。通过结合当地动物疫病特点、畜类产品安全管理的要求创新检疫机制,可提高动物检疫的有效性。

第二,减免相关免疫收费支出,说明猪、牛、羊等动物的检疫标准及符合免疫合格动物的参考基数,侧重对免疫合格的动物制品提供疫苗,可在规范检疫方法、疫苗注射效率的过程中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管理空间,也为后期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

第三,在报检站点的建设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规范档案记录、申报管理以及检疫工作的规范,通过分析当地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了解到当前检疫的困难及重点,消除消防管理、检疫管理、运输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同时在强化检疫站点建设的过程中缩短经营、报检的时间,以期提高受检效率。

第四,重视源头的分析工作,要求卫生监督机构与管理、检疫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彻查源头和动物养殖标准的过程中提高检疫效率,并要求动物检疫员参与到基层管理中,并在基础培训、业务考核中体现防疫工作的目标,有利于提高源头管理的科学性。在此过程中,动物检疫员要评估养殖场兽医所提供的资料、检疫报告,同时结合既有的标准分析检疫证明、检疫申报单据、检疫内容(健康检查、用药情况、免疫抗体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并精准评估出动物体内兽药的残留情况,分析各项检疫内容对检疫结果的影响,以期在规范性的检疫支持中提高整体检疫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通过强化防疫、检疫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有效的考证、管理、监控制度,进而提高检疫工作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检疫规范环节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来稿规范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动物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