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犬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2023-01-03 03:56刘保华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幼犬琼脂菌落

刘保华

(泌阳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河南 泌阳 463700)

1 犬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分析

1.1 流行病学

犬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概率,无季节差异,且任何犬龄、任何性别的犬均有概率患有大肠杆菌病,但因幼犬抵抗力相对较弱,其断奶后缺乏母乳抗体保护,极易患大肠杆菌病。犬大肠杆菌病具有传染性,传染源为带菌犬及患病犬,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途径进行传播,此外,若母犬患有大肠杆菌病,在哺乳幼犬时,可通过乳头将大肠杆菌病传播给幼犬。

1.2 临床症状

犬大肠杆菌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食欲正常,精神正常,待病程进入后期,患病犬将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甚至出现绝食现象,同时有腹泻症状出现,患病犬粪便黏稠,且颜色多为绿色、黄绿色、黄白色,伴随浓郁腥臭。幼犬因自身抵抗力原因,其患病概率相对较高,患病幼犬症状为粪便稀薄,对幼犬后腿、尾巴、肛门产生污染,粪便内含有气泡,随着病情的发展,幼犬会出现脱水症状,体质虚弱,皮肤粗糙、黏膜发绀、眼窝凹陷、四肢无力,且患病幼犬体温逐渐降低,若其体温降至36℃以下,则死亡概率大幅提升。

1.3 实验室检验

在犬大肠杆菌病诊断期间,需借助实验室进行检验,通过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了解疾病具体表现。①病原学检查。采集病死犬脾脏、肝脏、小肠黏膜,经涂片染色及镜检后,发现病菌为小而粗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将样品磨碎展开细菌培养,将其置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内,将周围环境调节至37℃,细菌培养18~24 h,可于培养基内发现圆形菌落表面湿润光滑,微微隆起,呈半透明状态;将细菌转移至37℃血琼脂培养基内继续培养,随后可见所形成的菌落不溶于血,且呈灰白色;将细菌置于37℃麦康凯培养基内,持续培养18~24 h,此时菌落呈红色;将细菌转移到EMB培养基内,在37℃环境下持续培养18~24 h,此时所得菌落呈黑色,并有金属光泽。上述菌落特征与大肠杆菌特征一致。②药敏试验。对大肠杆菌病病料做药敏试验,可见营养琼脂培养皿内出现抑菌圈,此时证明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高度敏感,临床治疗期间,可运用上述药物展开治疗。

1.4 诊断鉴别

犬大肠杆菌病在症状上与犬细小病毒病、犬副伤寒较为相似,为实现对症治疗,避免病情延误,需将大肠杆菌病与其他疾病区分开来。第一,犬副伤寒以沙门氏菌为病原菌,该病与犬大肠杆菌病在症状及发病机理上较为类似,此时可通过血清分析检验区分疾病。第二,犬细小病毒不会出现体温变化,且主要感染对象为幼犬,而犬大肠杆菌病发病会出现体温变化,主要患病群体为成年犬,此时可将上述特征作为依据,区分犬大肠杆菌病与细小病毒病。

2 防治犬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措施

2.1 预防措施

第一,定期清扫犬舍,制定犬舍消毒计划,运用甲酚皂溶液、甲醛、3%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犬舍。第二,保持犬舍温湿度适宜,保障内部通风,按犬舍卫生要求做好每日饲养管理记录。第三,若母犬患有大肠杆菌病,将会传递给幼犬,为保障幼犬健康,需于母犬产仔前检查其健康状况,并确保其乳房并未被感染。此外,应注意补充母犬产前的营养补给,精心饲养,将大蒜酊、抗生素等药物及催乳添加剂添加至母犬日粮内,以此保障母犬健康。第四,新生幼犬抵抗力相对较弱,此时应确保其犬舍温度适宜,并做好初乳供给,以此提高幼犬免疫力。引导幼犬适当运动与光照,用于提升其抗病力。第五,定期更换犬舍内垫子,并定期清洗晾晒,避免犬舍孳生细菌。

2.2 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并确诊犬大肠杆菌病,应立即治疗,并做好患病犬的隔离工作,防止疾病传播。结合大肠杆菌病症状表现,需从抑菌消炎、补液、止吐止泻三个方面展开治疗。①抑菌消炎。口服黄连素,每日三次,一次0.1~0.5 g;口服硫酸庆大霉素,每隔7 h用药一次,一次8万IU;肌肉注射氨苄西林钠,每日两次,一次0.2~0.8 g。②补液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患病犬脱水症状,主要补充钾离子、氯离子、葡萄糖等,将其添加至饮用水中自由供给。③止泻止吐。肌肉注射氯丙嗪用于治疗呕吐,口服碱式硝酸铋用于治疗腹泻。□

猜你喜欢
幼犬琼脂菌落
不同品牌幼犬粮的适口性比较分析
琼脂基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冬天幼犬御寒的方法
浅谈新生幼犬的饲养管理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菌落图像分割与计数
有效选择沙门氏菌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