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中医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2023-01-03 10:06李艳玲王凤德李萍
内科 2022年2期
关键词:灸法情志耳穴

李艳玲 王凤德 李萍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南宁市 530201

【提要】 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将中医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对针刺法、灸法、中医按摩、中医耳穴治疗、穴位贴敷、中医情志调理等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和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相结合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旨为促进中医临床护理技术的应用、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供参考。

我国自从1999年起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增快,伴随而来的是人群多种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脑血管类疾病是其中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而脑梗死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7%[1]。脑梗死有四大主要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周期长、恢复缓慢,已变成广大临床医疗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2]。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护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医护理技术不断被应用到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越来越多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周期缩短,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凸显出来。本文就中医临床护理技术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1 中医护理技术相关概念

中医护理技术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将中医传统的一些治疗方法与临床护理相结合,逐渐发展起来的有着完善的理论指导、操作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评价,并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临床护理技术,其中“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是其显著特点,主要包括针刺法、艾灸法、按摩法、穴位贴敷、中药外洗等中医护理技术[3-4]。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具有“简、效、易、廉”的显著特色,所以在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5]。《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6-7]明确提出,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2 脑梗死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脑梗死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8],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脑梗死内因主要为机体气血不足、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衡,外因为风寒外袭、烦劳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内外因综合作用,导致患者出现风、火、痰、瘀阻滞经络,甚则上犯于脑,致使脑脉瘀滞而发病[9-10]。采用中医护理技术护理脑梗死患者,主要是指针对中风的病因病机,采用活血化瘀和疏通经络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2.1 中医毫针 中医毫针针刺法是一种祖国传统外治方法,也是一种中医护理常用技术,中医毫针治疗脑梗死患者,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刘艳艳[11]研究发现,针灸干预能够增强脑梗死后上肢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刘惠萍[12]采用焦氏头针疗法治疗305例脑梗死患者的结果显示,基本治愈率为36.7%,治疗总有效率为96%。刘芮佚等[13]将针灸康复护理运用到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发现,临床效果良好,能够及时有效帮助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对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极大的帮助。赵志翠[14]报道,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康复护理脑中风瘫痪患者,既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又可以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认为针灸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2 中医耳穴治疗 中医耳穴治疗是将王不留行籽或者揿针贴于患者耳穴处,并让患者不定时自行按压,通过刺激耳穴调整脏腑阴阳平衡、预防和治疗疾病。张建琴[15]报道,选择王不留行籽贴于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耳穴神门、心、肝、交感、脑、三焦和内分泌相应穴位处,结合情志护理,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抑郁状态。王子豪等[16]在中风后失眠患者的耳穴交感、神门、心、皮质下、内分泌等相应穴位压籽治疗发现,耳穴疗法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地西泮口服治疗。李爱民[17]报道,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给予耳穴压豆按摩配合情志护理,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认为耳穴压豆按摩对防治脑梗死患者便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3 中医穴位贴敷 中医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调制好的药物贴敷在患者穴位处,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而发挥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养心安神、调和脏腑阴阳的作用[18]。王夏如[19]报道,与常规护理比较,中医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范敏等[20]报道,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给予自制的大黄芒硝敷脐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发现,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常青等[21]报道,在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穴位贴敷护理后,患者的 Barthel 指数增大、NIHSS 评分降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2.4 中医按摩 中医按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完善与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临床上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中医按摩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已有很多的文献报道。姚娟慧等[22]将1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护理,结果显示穴位按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孟慧芳[23]报道,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穴位按摩疗法对脑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护理,可明显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郭凌峰[24]报道,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梗死患者穴位按摩及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2.5 中医灸法 中医灸法,主要是选择艾绒或者艾条为主要的施灸材料,在患者穴位上或沿着经脉循行进行熏灼,借助艾绒(艾条)的热力,达到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的目的。程勇等[25]报道,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艾灸曲池、合谷、百会,联合分级心理指导干预,能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安雪梅等[26]将 7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灸法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灸法治疗,巨刺灸法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巨刺灸法治疗。干预1个月发现,巨刺灸法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及灸法组患者。孙莉莉等[27]报道,采用自拟缩泉散药物铺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疗效肯定。

2.6 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情志护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护理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护理手段,包括情志相胜、以情胜情、移情易性等[28]。应印兵等[29]报道,中医情志护理能让老年抑郁症患者放下心理负担,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提升康复进程的一种护理干预方法。陈青等[30]报道,在给予针灸+中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短患者康复时间。王红[31]报道,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小 结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推行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政策,在临床治疗各种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充分显现了中医学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家中医药政策的不断推行,中医学在脑梗死的治疗和护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临床经验,出现了更多的文献报道;中医护理技术因具有安全性、高效性、便捷性的优点,越来越得到脑梗死患者的认可和喜爱[32]。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很多已得到临床验证、行之有效的中医护理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在临床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这些原因主要包括重视程度不够、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不够扎实、操作欠规范等[33]。本文对针刺法、灸法、中医按摩、中医耳穴治疗、穴位贴敷、中医情志调理等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和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相结合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这对促进中医临床护理技术的应用、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猜你喜欢
灸法情志耳穴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浅析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