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探索

2023-01-03 07:02陈丽群
成才之路 2022年35期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多元化评价思政元素

陈丽群

摘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凸显了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育才先育德,“课程思政”进课堂,同向同行育人才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课程思政”融入的切入点,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思政元素,发挥课堂育人功能,将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建立常态化评价和动态化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思政元素;多元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5-0041-04

“德才兼备,方堪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点出了人才选用的标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任一缺失都不符合人才的选用标准。习总书记更是强调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个人若是无才,还可以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来弥补,若是无德,方向跑偏了,越有才则越危险,容易危害社会。可见,德在人才选用中凸显出的重要地位。德是内在的素质涵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课程思政的实施并不是一门课或一个教师的事情,而是整个专业乃至整个学校共同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并明确“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深刻领悟学校要培养的是能担当重任的时代新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

近年来,我国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众多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这离不开计算机人才为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学生的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学生能够用课堂所学服务于社会建设。计算机专业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学科,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学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基础教育用九年的时间塑造学生,完善他们的人格,但中职教育一般只有两三年的时间,如何在这短暂的时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值得探究的重大课题。我国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的责任,而随着新时代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更加需要“德”“技”双修、多方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中职生大多数在初中阶段时成绩就不理想,是一个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群体,他们往往缺乏自信,缺乏勇于挑戰困难的担当精神。他们正处于人格塑造、综合素养提升的黄金时期,正确有效的引导尤为重要。以课堂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因此,“课程思政”的融入对于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训各个环节。中职教师要依据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挖掘并梳理与课程知识内容相关联的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教育犹如春雨点点滴滴地渗透在学生心田,在潜移默化中达成立德树人目标。

1.师生的课程思政观念比较淡薄

计算机专业课程以操作实训内容为主,涉及思政元素极少,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就是达成了学习目标,重“技能”轻“德育”。这使得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相脱节,无法让思政内容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学生很难将思政内容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建立起联系,课程思政教育自然很难入脑入心。

2.课程思政力量未能有效协作

专业课教师采取传统的独自备课方式,缺乏协调与配合,单枪匹马,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仅停留在自身认知范围,思政水平有限,不具备系统的课程思政知识体系。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没能联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

3.评价方式单一

对学生的评价只是以成绩论高低,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单一的评价,缺乏对学生“德”的评价,缺乏全面系统的评价,不能客观反映课程思政的效果。这种单一的评价,使得教师不能及时对比学生上课前后在思想方面发生的变化,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先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再来适机切入思政教育就是顺水推舟的事了。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大情怀着眼,从细小处着手,透过人物或事件的表面现象,找到最容易让学生产生代入感的链接点,将隐性的思政知识显性化,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效果。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强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首先,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弘扬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增强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最后,培养科学思维,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思政教育如“盐”,教师要自然地将“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汤”中。加好思政教育这把“盐”,并不是简单地相加或贴标签,而是遵循“盐溶于汤”的原则,把握好度,这样才能呈现出美味佳肴。

1.依据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思政”融入的整体框架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认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拆装、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和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排除等基本的专业技能。曾有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做过调研,发现一些学生存在缺乏社会责任感、沟通协调能力不强、团队协作意识淡薄等情况。为此,基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需积极构建思政切入点框架,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职业素养。

2.从专业技能知识点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炼出相应的课程思政融入点

与技能知识点相映射的课程思政融入点如下所示。(1)专业技能知识点:计算机发展历程及其应用领域。思政融入点:通过视频、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我国各时期计算机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和应用,让学生感到取得这些成就的不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技术支持:视频、图片,课堂导入,热点启发。(2)专业技能知识点:CPU的制作工艺与选购。思政融入点: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的精湛技術背后的精神,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需要专业技能人才精益求精的执着信念和精致精细的技术追求。技术支持:观看CPU制作工艺的视频,思考CPU价格居高不下的缘由。(3)专业技能知识点:查阅计算机硬件零部件,写出电脑配置清单,并说明选配的理由。思政融入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学会鉴别和甄选,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明辨优劣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拒绝资源浪费。技术支持:互联网搜索工具、课后作业引导。(4)专业技能知识点:计算机拆卸与组装。思政融入点:一个不起眼的螺丝都可能造成短路,毁掉整台电脑。要强调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要求学生完成工作后认真清理工作台和实训室,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技术支持:5S管理标准严格要求,加强纪律性教育。(5)专业技能知识点:计算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思政融入点:善于观察与发现问题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针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支持:视频、图片、互联网搜索工具。

3.通过创新课堂活动,灵活渗透课程思政元素

教师找到课程思政融入点以后,需要通过组织动态的课堂活动来创新优化课堂,以中职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现课程思政元素,如通过情境设定、实践体验、作业引导等方式融入课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三个课堂活动环节:“我的电脑配置我做主———模拟攒机”活动(思政融入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DIY组装”小组PK赛(思政融入点: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电脑故障排除情境模拟演练(思政融入点:勇于挑战困难、善于沟通和协作的职业岗位素养)。教师通过开展一次次的趣味学习活动,可以一步步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

4.建立“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考评不应只是考核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评。教师应将课程思政元素考核内容纳入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对课程思政教学入脑入心的有效性的评价。(1)常态化评价与动态化评价有机结合。常态化评价主要侧重考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体现在日常学习习惯、时间观念、课堂纪律、小组协作和实训过程中能否做到有条理地存放东西,保证工位的干净整洁等。动态化评价主要侧重考察学生阶段性进展情况,如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通过课程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汇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动态考核评价。教师可以将常态化评价与动态化评价有机结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个人修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三个方面。(2)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多元评价机制是指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在拆装机分组实训过程中,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让学生看到其他组比自己好的方面及自身操作的失误之处,评价结果实时记录到“微助教”教学平台。评价结果的可视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3)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评价不是最终目的,评价是动态反馈实施的结果,是教与学改进的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课程思政实施得有多好,而是为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指明方向、提供思路。只有评价准确、客观、及时,教师才能根据评价结果反思不足,及时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师,通过隐性教育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但教师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将思政教育恰如其分地融入进来,就需要找到适合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找到恰当的时机,精准实施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思政教育内容,并将其巧妙融入教学设计。因此,课程思政教学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课程思政,不断提升自我

首先,教师是课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主导者,是课程思政道路上的方向标。开放性的网络时代、多彩的网络世界伴随着一些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才能捕捉到时事热点,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做好学生的思想引路人。教师要立足时代要求,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为出发点,发挥课堂育人功能,将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其次,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政知识储备。“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要有充足的思政知识储备。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思政知识储备,才能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当前的时事热点、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思政链接点,熟悉所任教班级的学风、学生的思想动向等。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充电,与时俱进,变原来的“一桶水”为“长流水”,这样教师才能在思政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

2.转变教学方式,坚持与时俱进

在“课程思政”形势下,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转变,突出对话、互动、实践、体验等学习方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中心的项目化学习路径,做到有预设但不突兀。教师可以采用“互联网+课程思政”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1)情境导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职业素养相关的思政点。如通过引入知识产权、计算机犯罪、黑客与网络安全问题等,启发学生要遵守行业规范和基本职业道德。(2)问题创设。围绕知识点所涉及的思政关联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如引导学生对“CPU漏洞门”热点事件进行关注和思考,使学生得到启发:信息安全要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3)讲好科技名人故事。如通过视频、图文的方式,讲述与专业知识点有关的名人励志故事,阐述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向学生介绍计算机专业最高奖项“图灵奖”获得者的事迹,让学生明白从事计算机工作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元素在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时,也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而将所任教同一课程或同一专业的教师联合起来,建立课程思政教师团队,集思广益,能够有效推动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在“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中,笔者找到一个能够有效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学习平台,即“微助教”学习平台。该平台是一个以微信为载体的在线课堂管理平台,是一个集师生资源共享、课堂互动、线上测试、课堂讨论、作业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信息化教学工具。通过“微助教”平台的“课程组”功能,将同一课程的多个教师加入同一个课程组,可以实现课程思政资源的实时共享,也方便对课程思政资源的更新和补充,还可以将图片、视频等资源通过平台发布出来,让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从而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哲人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完善和优化。教师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跑人”,协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课堂育人功能,践行教师育人职责,做到育人于课、育人于教、育人于心,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勇强,倪斌.“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课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

[2]王海军,张同文.关于铁道工程技术的高职课程思政改革途径探索[J].经济师,2020(9).

[3]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Z].2020.

[4]马格非,尹登科,徐伟芳,等.课程思政背景下生物技术制药的教学设计与实现路径探索[J].广东化工,2022(01).

[5]郑泽月.计算机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教育路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30).

[6]马晓娜.基于微助教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28).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Major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ake the Course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as an Example

Chen Liqun

(Zhangzhou Hig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Fujian Province,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Having both ability and morality, and taking morality as the firs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talent training. Educate talents firs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and cultivate talents in the same dire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entry poi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related to the curriculum content, give play to the classroom education function, combine the school small classroom with the social large classroom,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ing the normal evaluation and dynamic evaluation, and gradu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under imperceptible influence.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puter major;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cours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lements; diversified evaluation

猜你喜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多元化评价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幼儿园美术教育多元评价现状和策略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