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原文 大胆创造

2023-01-03 20:04姜慧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2年12期
关键词:马鞭土块农人

作者简介

姜慧,江苏省泰州市教学能手,曾获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任教于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

技法指点

扩写,就是将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者片段加以扩展和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加充实的文章。

扩写,不能只追求字数的增加,而是要认真阅读原文,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和主旨,在此基础上,找准文章的扩写点。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一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我们要抓住关键语句,即抓住那些能够体现中心、主旨的地方。

扩写,要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创造。记叙类文章的关键处大多在描写上,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经验,想象人物的行为举止,丰富故事发生时的自然环境。当然,整体的情节发展要合乎逻辑,详略要得当。同时,要注意人称、语气的连贯和一致性。

—·原文呈现·—

重耳流亡

公元前656年,重耳之兄申生被骊姬害死,重耳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因为自己的母亲是狄族人,所以逃往狄国,在那里住了十二年。之后发现有人行刺他,又逃到卫国。可是在这里,他们并没有得到卫文公的礼貌对待。

处境艰难的一行人只得继续前行。在经过五鹿这个地方时,饿得实在没有办法了,重耳只得让随从向村庄里的乡人讨点吃的。可是,乡下的农人自己还吃不饱呢,哪有饭食给重耳?看着衣着华丽的一行人,农人们心中不免愤懑,一位年长的老人顺手就拿起一块土递给重耳。

重耳看到递过来的土块,愤怒极了,顺手就拿起车上的马鞭,站起来想要抽打那个递给他土块的乡下人。他的随从狐偃看到了,赶忙劝阻他说:“公子,土块就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啊!这是好兆头!” 说着,狐偃从重耳手中拿走了马鞭,继续劝说:“土地象征着我们可以重归故土,给您土块不是预兆着您可以掌握天下吗?”

重耳听了狐偃的劝说,觉得很有道理,渐渐平息了怒火,于是下车向给他土块的老伯磕头致谢。上车后,重耳郑重地将土块包好收在车里。一行人牵起马缰,继续向前。

多年之后,重耳结束在齐、宋、楚等国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晋国,继位为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这位曾经收到土块的晋文公,经过一系列励精图治的变革,使得晋国发展成为雄踞中原的大国。

文章只是将搜集的资料作为原文的补充。从“渐渐平息了怒火”以及“郑重地”收好土块等语句可见小作者已经发现了“扩写点”,但是没有能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合理的想象,丰富人物的动作、语言。

“重耳流亡”的故事虽然简短,但体现出重耳坚韧、善良,善于识人、用人的品质,怎么能说与其之后成就霸业没有关系呢?同学们在进行扩写时,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合理扩充他们的言行举止,将场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1.创设对话。对话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学识。农人们可以用短句,体现他们的惊讶;重耳一行人的语言,则可以用长句,注意敬谦。

2.描摹细节。细节的呈现可以让故事更具有画面感和可读性。农人的生活状态,重耳一行人的困顿,重耳收好土块等都应该进行外貌、动作的细节刻画。

3.丰富心理。重耳从愤怒到接受劝说后下跪拜谢,这样的转变是需要体现出来的。小作者可以将找到的背景资料在这里合理利用,展现一代霸主的壮志雄心。

通过搜寻资料找到的“前因”,并不是对重耳流亡卫国具体情形的合理想象和扩写。

这是故事的开端,对于乡间农人们的“愤懑”,扩写时可以用神情和动作来体现。

狐偃的睿智、机敏从动作和语言之中可以看出来,但是对主角重耳的刻画较为单薄。上面两段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概述偏多,缺少细节的刻画。

和第一段一样,仍然是通过搜寻资料找到的“后果”,并不是对“流亡”故事的扩充和细化。

—·佳作出炉·—

被珍视的土块

一代霸主晋文公有块异常珍视的土块,这鞭策和支撑他度过流亡的岁月。

时间回到骊姬之乱时期的晋国,公子重耳与随从们开始流亡逃难。

一行人先来到了卫国。可在这里,他们并没有得到卫文公的礼貌对待,只得继续前行。在经过五鹿这个地方时,他们饿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得向途经村庄的乡人讨饭吃。

在田间辛苦劳作、满身汗水的农人,瞅着这群服饰异常华丽的“贵人”,都愣住了。骄阳下,贵人们的服饰闪着温润的光泽,不知道是什么料子,但肯定是平民几辈子也买不起的。农人们想到这里,不免对重耳一行讨要饭食的行为不屑起来。“跟咱要饭食?咱吃的,他们能吃得下?”“就是,再说,哪有多的吃食?”农人们窃窃私语起来。

重耳的随从之一狐偃上前几步,向一位年长的老者恭敬地行礼:“大伯,我们因家中缘故路过此处,储备之物不足,可否提供一些食物,日后定当重谢!”老翁犹豫间还未说话,旁边的一个农人就嗤笑一声,随手从田垄上拾起褐色土块:“喏,要吃的,拿去!”

半干涸的土块似在讥笑重耳的狼狈。一路的忐忑、愤懑冲上心头,气急败坏的重耳拿起马鞭,就要冲下车抽打这个农人。“公子,不可!”随从们的声音传来。“我究竟做错了什么?”重耳儒雅的面庞早已涨得通红,心中一阵凄凉,长叹一声,扔掉了并没有举起的马鞭,说道:“罢了,看来祸福自有定数。”

一行人踌躇之际,狐偃郑重上前,从年轻人手中捧回了土块,快步走到重耳身边,恭敬道:“公子,土地是上天赐予的,土地也靠农人耕种。这土块象征着公子可以重回故土,重回巅峰!”重耳听着狐偃的话,双手接过土块,粗粝的触感让重耳头脑清醒了过来……他眺望远方,想了很多,隔着天边的云,他似乎看到了城门的双阙。“是的!这是天赐的土地!”重耳面向田地,双膝跪地,虔诚叩拜,重新收获了信心和力量!

土塊被包好放在车里的案桌上,于是,重耳一行人继续前行……

升格后的扩写,抓住了人物的性格和文章主旨,并进行了大胆、合理的想象。文章描写细腻,详略得当,将重点放在重耳从愤怒到恭敬对待土块的变化上。读文章,我们似乎穿越千年,看到重耳逃亡乡间遇困的画面。

简洁又扣题的开头,让读者想要一探究竟。

语言和心理的刻画生动,充满戒备的农人形象跃然纸上,为下面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展现了重耳的性格,画面感极强。

重耳的心理变化是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之下发生的,符合逻辑,并不突兀。

猜你喜欢
马鞭土块农人
叩土笼
贼的藏身术
贼的藏身术
贼的藏身术
做马鞭 甩马鞭
途经犀牛潭
2016农人在路上
农人碎碎念
农人碎碎念
所有农人都是一群“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