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预期影响因素研究新冠疫情对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影响

2023-01-04 02:40解皓洋富晓旭任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就业率中医药毕业生

解皓洋,富晓旭,任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前言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影响蔓延至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是一种新发传染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义为“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1]。此次事件隶属公共卫生方面,而中医药在此次疫情中勇于担当,与西医协同攻关、优势互补,发挥了显著的抗疫成效,国家也更加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和相关人才的培养[2]。

而众所周知,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普遍存在就业难这个问题。据有关统计,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2020年达到874万,2021年再创新高毕业人数预计达到909万人。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在原本就本科就业前景不佳、就业困难以及有着高比例的转行形势的艰难处境下,又遭受疫情这个外来因素的刺激,难免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预期产生一些影响,最终导致就业选择可能发生改变[3]。为更好了解新冠疫情对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本文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高年级中医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冠疫情对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影响,验证理论结果的科学性,并通过调查得出一些关键影响点,为国家和政府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1 文献综述

近年,随着NCP在全球肆虐,对全世界经济造成极大的打击,为适应如此风云变幻的局面,我国大部分医院一方面减少新员工的招收,另一方面各大高校采取大规模扩招研究生以更高的适应该变局,此举虽增加了研究生的入学率,短暂解决本科毕业生就业紧张的局势,但由于中医药学研究生就业优势本就不高,且面对越来越多的毕业研究生,导致本科医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权威数据显示38省各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中医药专业多次出现在就业率较低专业排行中。不仅是就业形势影响,有研究表明就业预期过高,执着于留在大城市的念头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预期与实际矛盾较大,研究指出大学生就业预期过高受诸多因素影响[4]。

就业预期是指就业者对自己就业态度的倾向以及基本职业规划,包括个人对能否就业、从事的职业类型、日后的工作发展方向、规划[5]。虽然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是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占据主要地位[6]。

个人因素中,占首要的的是心理资本。心理资本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影响,可以使得出现一种在心理上的自我预期偏离客观实际现象。主要类型有:功利、依赖、挫折、从众、自卑心理等。其次是社会资本,是指就业大学生存在于彼此个体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社会结构网络中的可利用资源[7]。朱晓妹[8]等研究指出就业大学生的毕业选择(包括就业收入、单位去向等)受其父母的学历、职业方向、职场地位等因素影响较大。对于新生代大学生来说,人力资本是指就业大学生对于供给单位而言具有的自身知识水平、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甚至是其所能充当的劳动能力大小,而外貌、性别、生源地等先赋因素对人力资本影响最大,其次就业大学生毕业院校的声望、所学专业以及掌握的职业技能则为自致因素的主要关注点[9]。

环境因素中,劳动市场供求占很大影响。近年来,随着NCP在全球肆虐,对全世界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为适应如此风云变幻的局面,我国不得不调整招生政策,各大医学院校也在不断扩招,随着招收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基数也越来越大,直接加大应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10]。一方面,社会上各所医疗机构对应届毕业生专业的要求过于单一,而大多医疗院校又存在较多除传统医学专业外的专业,造成非传统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时很难找到对口的岗位,而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又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因此出现大批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不得不从事其他领域,这造成与其他行业毕业生竞争不利的尴尬局面,间接增加医学生就业的困难[11]。其次是高校就业指导问题,某些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不结合毕业生就业选择及就业环境的判断,一味拿来主义,把以往的那一套直接拿来用,严重脱落时代需求。而且很多高校只根据高考报考冷热度,盲目扩招,难免造成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局面[12]。另一方面,大部分医学院校单纯只看理论知识教育成绩,严重忽视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造成大部分毕业生走出社会后动手能力严重不足。除此之外,医学院校大部分就业指导课内容单一,且授课老师对就业市场认识把握不足上课时效不足[13]。父母期望这个因素也不可忽视,家庭条件普通或者家庭贫困的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薪资待遇有很大的期许,导致其对医学生就业产生过高期待的认识。

2 理论研究

通过分析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几个重要影响因素,再结合新冠疫情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新冠疫情对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分析认为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

2.1 个人因素

从心理资本方面分析,新冠增加了学生就业焦虑,毕业年级毕业事项计划打乱。同时,经济的衰退难免造成招聘岗位的减少、招聘岗位场次的减少,另外考研复试的漫长等待、求职人数的增多以及受应聘时间、场地的限制,均可导致毕业生出现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14]。但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实施,各高校对中医药专业研究生实施扩招,各大医院对中医药人才也在大力招聘,使得毕业生们的焦虑情绪一定程度得以缓解。在疫情发生之前,受我国传统“保稳”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首选以公立医院为代表的各类国有企业,而私营、 民营、外资等单位常作为备选项[15]。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人们意识到各类医院在我国医疗系统的都发挥者重要作用,不应该存在区别看待,应当更加端正就业态度。

2.2 社会因素

一直以来中医药专业人才供需结构矛盾突出,专业毕业生较多但需求不旺。新冠状病毒疫情重创了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暴露了我国医疗卫生系统问题,也发现中医药文化的优秀和中医药人才缺乏[16]。国家随即出台各项政策鼓励中医药人才培养,从国家层面为中医药发展形成了一个良好环境,提高了医学生对医疗行业的选择倾向性[17]。新冠疫情的爆发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生对自己行业的认同感提高;尤其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虽然疫情的影响,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但相比之下,医学专业的学生因为今年的特殊情况反而信心倍增。医学生借此更加坚定了职业选择,纠正认知偏差,增加职业认同感。这次疫情,许多医生护士牺牲,家长认识到该职业危险度,虽然光荣且伟大,但是存在着私心及对子女的不舍,会产生一些排斥心理,阻碍子女选则从医。且近几年医闹事件频发、性质恶劣,一定程度上促使消极心理产生。但同时,国难当头,许多家长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价值和存在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从爱国情怀和渴望子女成人成器的目的出发,也会更为支持子女学习医学。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

由于当前NCP这个大环境,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高年级中医药专业大学生也相对成为就业市场的一类较为特殊的就业群体。因此,本文实证研究使用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调查”的问卷数据。问卷的主要填写对象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高年级中医药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有关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高校就业指导”“父母期望”“劳动市场供应”六个方面,共计43题。通过问卷星向调查对象发放网络问卷,共发放网络问卷300份,回收251份,共计有效问卷251份,有效回收率100%,对研究疫情对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影响情况有指导意义的有效问卷244份,有效率为97.21%。

同时向学校权威相关数据收集部门进行访问,得到关于2017-2021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率数据。(注:已就业包括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应征义务兵、升学、出国(境)、自主创业;就业率=(已就业人数/毕止生人数)×100%。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完成问卷并跟踪调查其最终就业选择,统计医学岗位就业率。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的2017-2019年中医药学生医学岗位就业率与2020-2021年中医药毕业学生医学岗位就业率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疫情前后,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差异。

3.2 问卷结果

调查显示,有58.72%的学生表示疫情爆发后对自己所学专业看法变好,有所改观;42.2%的学生表示疫情发生后,感觉本专业就业前景有所变好,只有2.88%的同学感觉变差:有55.05%的学生认为疫情爆发后本专业的普遍工资会有所提升。由此可见,总体上一半的同学认为疫情对其就业有促进的作用,转言之,从同学个人意识上及自我评估角度上看,新冠疫情可以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医药专业学生更好就业。

研究中,主要是基于就业预期的几个影响因素来看,更利于把握疫情对于就业选择的影响。从个人心理因素方面,认为本专业就业前景变好42.2%,55.05%觉得没太大改变,2.75%认为变差。对本专业的看法,58.72%的人觉得专业较好有发展前景。而父母观念对子女影响,39.45%的父母对专业看好度有所改善。从就业观念因素来看,47.5%的同学偏向于一二线发达城市,36.46%的同学偏向于家住地城市,甚至有28.67%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小城市或者偏远地区工作。从地区就业观念差异上,就对最终就业选择有明显影响。综合分析几大因素最终影响占比较大的几个分别是是心理因素中的心理资本、社会亲友看法导向、社会因素中的劳动市场供求以及就业观念。

通过对2017-2020年官方就业质量报告分析研读和网络问卷结果的解读对五年的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的相关信息进行总体的整理。发现主要的就业困难原因有:专业相关工作机会少;专业相关工作待遇差;专业类型工作不感兴趣;不符合专业相关工作要求;相关专业工作环境不满意;其他。

通过对文献搜集及官方数据以及新闻相关热点报导研究疫情对其的影响发现疫情的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选择影响较为复杂,单从总体数据看2017-2020年的变化,疫情之后短暂一两年,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率反而有所降低,与预期的促进就业的理论有出入,但是从整体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升学率和卫生医疗单位就业率来看,数据其实有所提升。结合问卷调查中有过半相关专业学生觉得疫情之后,就业前景有所改善。并且分析未就业相关专业岗位的原因,发现“岗位不足机会少”原因比例有明显降低,考虑在疫情发生之后,国家学校和社会组织对于中医药学生重视度有所提升,从而加大对该类学生的就业帮扶。

4 结论

①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更加清晰认识到疫情对于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其既影响到学生本人对于就业选择的把握,又影响到社会对中医药专业学生的看法,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劳动供应市场关于该类人才的需求[18]。而且,此次疫情也推动国家的政策偏向,中医药专业学生发展深受重视。关于疫情影响的研究可以从该课题角度分散出去,可以从各因素点出发,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②研究发现,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十分明显,焦虑心理显著。国家社会以及高校心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当予以重视,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学习,更利于整个学校的发展,利于专业人才培养。

③针对调查之后,数据显示出的几个对就业选择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是:心理因素、专业认可度、就业正向压力、就业形势、就业观念[19]。相关部门和学校可以针对以上几点进行针对性调整改善,以更好促进学生就业。

④通过2017-2021年毕业学生就业率对比,发现总体上,疫情爆发后,其实就业率是下降的。究其原因,考虑到突然袭来的疫情,相关举措不到位,存在的却动有所放大。但是从升学率和专业相关的就业率比较,其实是有所提升的。但是现阶段研究不能支撑得出疫情是否利于或不利于中医药专业学生医学岗位就业率提升的结论[20]。

猜你喜欢
就业率中医药毕业生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