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农户发展策略

2023-01-04 11:35李聪妮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户现代化农业

李聪妮,周 强

(1.辋川镇人民政府,陕西西安 710511;2.三官庙镇人民政府,陕西西安 710502)

0 引言

小农户的现代化改造是通过提高小农户主体现代化适应能力,使之形成符合农村现代化的新农业经营主体的改造过程。而农村振兴过程中的小农户,应该紧跟农业变革转型的快速列车。首先,必须要注重对中小农户,社会身份以及相关地位的转型,确保农户能够在现代化的农贸市场以及农业生产变革背景下具备成为市场主体的资格。其次,还要考虑中小农户在农业转型发展中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价值,并且给予这部分服务相关的红利,从而真正的实现农业的规模化转型。

1 乡村振兴策略下小农户发展的必要性

相关行业的专家曾经指出,中小农户经济的存在对于资本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这种农户经济的发展只能在封闭以及专制的社会经济存在。但是在我国的长期农业革命历史实践中证明,小农户已经可以适应不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并且在持续变革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小农户在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市场中,不仅仅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专业化的商品生产者。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当前的中小农户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专业化,系统化的农业产品生产者,虽然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农户经济发展规模依旧较小,但是,深度的改革开放以及机械农业等政策和技术的推动,已经让小农户经济的发展告别了过去的时代,它也正是对促进我国中小农业从“乡村中国”开始转型发展到“城市中国”的必然历史要求。中国当前的现代农村文化复兴发展策略,也就不仅仅提出要再一次回到“乡村中国”,而是提出要重新构建一个适应中国现代“城市中国”的现代新农村。所以,小规模农民企业追上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脚步并成功完成自己的农业现代化战略转变,是当前我国推进农村经济振兴与中小企业农民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1]。

1.1 是小农户实现现代化改造的必然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现代化的社会也必须要具有现代化的主体人才,能够使得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得以巩固。而传统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历史矛盾问题。当前,误工农业生产已经不断朝着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而大生产带来的市场环境与小农户自我生产能力薄弱的现状之间存在着重重的矛盾,与此同时,当前农村地区小农户的生活需求日益扩张,而满足其生活需求的作用能力有相对有限,这也成为了限制农户发展的重要矛盾问题之一。除此之外,当前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农户对于交往范围的需求不断提升,但是小农户相对来说力量较为薄弱,集体行动力不强。而这些矛盾问题已经成为了小农户在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阻碍因素。

首先,当前,在我国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小农户本身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下自身所掌握的发展权利不充分,其次,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已经呈现出了新兴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一些新的生态农业以及新的产业链正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而小农户在这样的发展条件下,由于自身的能力受限,所面临的发展机会并不充分。最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性发展,并且,这种发展模式也会成为未来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当前小农户的发展面临着对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成果应用不充分的问题。我国有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认为,农产品在生产和种植的空间方面具有分散性的特点,而在种植时间上也具有季节性的特征。但是市场中对于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却是相对集中的,并且在消费时间上还带有持续性的特征。但是当前我国小农户个人的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尤其是单个农户,由于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只能够为市场提供数量有限的农产品,而小农户的供给能力与市场,大量的农产品需求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因此,在新时期,不断推动我国小农户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发展,能够帮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更好的衔接,同时,还能够解决小农户在现代市场经济转型问题下所面临的诸多矛盾问题。

1.2 现代化小农户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必然需求

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经济学家认为,小农户经济的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以及社会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小农户经济只能够在封建或专有制的经济体系下才能够得以生存。但是,经过我国在20世纪的多次革命以及历史实践证明,中国的小农户在新时期体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小农户也能够延续和生存下来。从小农户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态来看,当前,我国的小农户已经与过去自给自足的小农户个体单位发展状态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区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现代化的小农户发展已经不仅仅是过去自给自足的兼业化小农户,而是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更加专业化的商品生产者。尽管当前在我国的社会建设过程中,小农户在生产发展使整体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受到了新兴农业发展技术以及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影响,这些小农户已经被越来越深的带入到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中。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发展时代,小农户的开放性发展是现代化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中国由原先的乡村国家转型到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当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社会的道路中所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并不是要求我国倒退回原先的乡村中国发展模式,而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建设更加适应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乡村发展模式。因此,切实的推动小农户不但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实现小农户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变革,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小农户发展的必然需求。

2 小农户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在长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小农户经济的发展并不是没有遇到过问题。首先,中小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设备以及个人知识储备量不足。在传统小农经济中,虽然小农户群体较大,但是每家每户之间较为分散,并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发展模式,同时,生产采用的技术以及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而现代规模化的农业,需要高新技术以及农业机械设备的支撑,通过完善的信息营销以及资本投入来满足农产品的市场销售。由此可见,小农户发展的问题所在。其次是小农户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对于落后地区的小农户经济来说,建设现代化的服务体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当前基层农村公益服务事业中的参与人群,本身服务意识较为薄弱,对于农业病害防治技术以及科技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方面,还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而小农户受到了信息壁垒的制约,也导致接受的先进技术以及资金服务相对较少[2]。

2.1 小农户的市场弱势

从市场,农业经济运转的状况来看,小农户经济本身就缺乏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与市场中人们的实际需求存在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尤其是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活动区分布不够集中,农作物的季节特性、小农户分散独立经营,生产效率低等,导致了小农户供给市场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十分有限,出现了小农户的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其次,小农户本身的竞争实力就无法与规模化的农户相比。小农户在市场信息的接收以及营销策略的设定方面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导致了农业产品的种植思路以及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不清晰的问题[3]。

2.2 资本问题

小农户本身的资本思维以及意识较为薄弱,而农户的财产形式在长期以来都是以土地划分为主。但是由于我国农用土地的使用权以及抵押权等相关标准,导致农用土地无法与其它土地的价值相衡量,因此,小农户根本无法满足银行贷款的标准。除此之外,小农户发展过程中本身较为分散,对资金的需求量规模不大,这也导致很多银行根本不愿意,花费资金为小农户进行信贷服务[4]。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经济的发展策略

3.1 大力发展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生产技术的革新,直接关系到了农业种植的产量以及效率,因此,必须要注重生产技术的革新以及新型生产设备物资的合理配置。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到农业技术的变革问题。在技术革新过程中,首先必须要考虑到区域农业的种植特征以及区域农业的发展思路,在清晰的思路指导下,实现农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注重农业大数据信息的应用,确保农产品能够实现深加工,让农业副产品在市场中的价值不断提升,找到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突破点,从而高产量,高回报的安全农业生产运行。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投入农业的机械化设备提升,注重农机结构的协调配置问题,尤其是要注重新型高产量机械应用技术的推广。最后还应该实现小农户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存储设备以及存储空间的改善。

3.2 注重身份认同

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本的投入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户的贫困程度,实现农村地区的共同繁荣,发挥农民自身当家做主的创造精神。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应该认可小农户作为合格的市场个体身份。这就需要从根源上帮助农民打破思想壁垒,有效地加强小农户思想道德建设,确保农户的发展意识能够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相匹配,让农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小农户经济体现出新的时代风貌。通过深入的挖掘区域农业发展的地域特色以及人文特点,从而打造具有区域发展特色的农业文化,让农民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除此之外,还应该将农民作为一种社会新职业,注重小农户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教育以及职业培训,通过帮助农民实现思想以及实践能力方面的提升,让农民自觉自主的参与新农村建设活动中,为我国农村地区新风貌的建设组建一支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懂得农业经营发展的农业领头队伍,为小农户经济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服务型以及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从而让这项新的职业具备更加强大的吸引力[6]。

3.3 注重制度规范

在小农户经济科学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遵循市场经营的规则底线。在无数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以小农家庭经营作为基础,实现集散化管理的新型经营制,与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道路相匹配,同时也符合我国社会的基本性质。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深度挖掘,持续探索,争取实现小农户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在党中央的科学指引下,在确保农民自身意愿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组同村落,土地并联等多种方式实现,小农户产品种植过程中的托管等多种新时代农业种植方式,从而有效地解决土地过于分散的问题[7]。

3.4 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推动农村地区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通过不断拓宽这项收入渠道建立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与其他二三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形态,从而实现对新农村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需求。一方面需要考虑优化农业种植以及养殖的结构,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农产品加工服务,推动农产品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农业产业的延伸,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发展的功能以及社会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农户是我国农村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体之一,小农户的发展在中国有着长期的历史背景。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趋势,而转变分散的、粗放的经营方式,却是需要时机与条件的,需要企业具有充分的信心。实现小农户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我国的农村复兴中,要将小农户当作乡村复兴的重点对象,唯有小农户得以复兴,我国农村经济方可复兴。

猜你喜欢
农户现代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