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区美丽乡村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01-04 13:46
南方农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浦口区美丽旅游

冯 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十四五”期间,南京将瞄准建设“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美丽宜居乡村样板区、新型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力争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全域美丽乡村展现南京画卷,农民群众生活福祉持续增进,城乡融合发展态势不断深化[1]。南京市浦口区拥有打造更高品质美丽乡村的资源优势,拥有良好的生态和悠久的文化底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正是浦口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多年基层调研的资料为基础,阐述浦口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问题的原因,对更好地促进浦口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现状

浦口区近几年围绕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定位,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将绿色浦口与美丽乡村相融合,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便捷绿色的美丽宜居区,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1.1 针对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任务,超前谋划,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坚持城乡一体、因地制宜,深入实施整治、建新、连接、基础和提升五大工程,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从美丽乡村裸房整治、房屋立面装修到污水处理、路网建设、广场修建,再到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以及乡村本地文化特色的挖掘、乡村旅游产业培植等等,努力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美丽乡村[2]。

1.2 提升美丽乡村品牌影响

充分发挥侯冲、大埝、联合三颗“珍珠”品牌效应,对珍珠村由全面工程建设向全面推进市场运营和宣传策划转变,围绕季节、节庆打造有亮点活动,扩大珍珠村的市场影响,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品牌。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村务公开栏、横幅、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美丽乡村带来的实惠。

1.3 美丽镇村亮点纷呈

截至目前,浦口区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27 km2,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村、特色村、宜居村33个,培育民宿21 家,江浦不老村入选中国最美村镇50 强,桥林福音社区八刘等2 个村组新评为省级水美乡村,楚韵花香、西埂莲乡等五家成功创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永宁大埝社区获批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老山十里画廊被命名为首批省级旅游风景道,环老山体育旅游景区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区。另外求雨山书画小镇、顶山HR 小镇、老山天景生态旅游小镇、桥林水街文化小镇及正在建设的投资30亿美元的中法创意风情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已经打造了水墨大埝、知青故里、西梗莲乡、楚韵花香等为代表的各有特色“十颗珍珠”乡村度假精品,其中老山不老村、响堂“桃源静谷”及“水墨大埝”三颗珍珠成为全区美丽乡村的标杆。

1.4 乡村旅游成效显著

启动新型城镇化全域规划,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小镇”,形成全域美丽乡村、全域乡村旅游的格局。另外以龙之谷、华夏文旅、极光片羽等项目为龙头,串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珍珠泉度假区、汤泉旅游度假区,打造千亿级休闲旅游产业,形成了老山生态景观养生金轴。如此规划布局,优化了浦口的生态环境,着力展现了山水相融、花木掩映的美丽乡村形象。

1.5 发展新型农业,促进村民增收优势化

用经营的理念,从保护、利用、开发三个方面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构建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增加村民就业;全国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成功运作,省主题创意农业园3 家,农业专业合作社5 家,家庭农场生产经营面积比重达45%,永宁大埝社区成为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浦口区全年接待游客1 200 万人次,农业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35%,乡村旅游总收入达90亿元,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

2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1)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性还不够强,建设投入很大,收效并不是很明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不够,与江宁区“石塘人家”“谷里薰衣草”“黄龙岘”等特色乡村小镇相比,客流量尚不足,凝聚力不够。

2)产业特色不强,主导功能并不突出。农家乐以餐饮业为主,其他主题活动和可玩项目较少,同时基础配套不优,出行交通还缺乏一定的便捷性,自驾停车难,造成游客体验不佳。村民文明观念不足,安全、卫生监控有死角,物价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公厕偏少、农村人居环境较差。

3)区政府对乡村建设理解不深,资源开发各自为政,缺乏有效合理的规划和策划,乡村游特色少,雷同多,特色小镇顶层设计滞后,统筹推进力度不够,空间布局不明,功能拼凑。专业人才非常缺乏,美丽乡村软硬件建设力度不够,难以集聚人才、资本、项目和技术,在创新创业产业升级等方面受到较大限制。

4)市场化运营滞后,缺乏建立健全农民增收、投入运营、长效管理等常态化机制,总体进度较迟缓、完成标准不够高、街道之间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对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对于浦口发展的优势作用重视度不够,乡村文化建设优势缺乏,文化功能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难以长效保持。

2.2 问题原因分析

1)美丽乡村名片化重点工程宣传力度不够。“好酒也怕巷子深”,广大市民和游客对于绿色自然休闲生活的高品质追求是无止境的,浦口区得天独厚的优质旅游条件应当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是无论是政府相关网站平台还是市场化运作机构,对浦口区相关美丽乡村的舆论宣传缺乏全面性、深入性、持续性,由此影响了浦口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各种业态经济的振兴。

2)交通不便,路网、管网、水电气等配套基础设施不足。目前前往浦口区几个美丽乡村的公交地铁覆盖面较窄,车次频率较少,停车场建设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私家车基本上都是沿路边停靠,车流量大时严重影响交通。村里面因为污水管网配套不到位,生活垃圾未做到全面集中收集,严重影响了生活环境的整洁卫生。

3)乡村建设规划不深化,定位不准确,融资渠道不宽泛。从整体上看,村与村之间的定位重合度较高,比如响堂桃源谷“原生态”定位基本上就是赏花赏景,而且花期单一,缺乏强烈的个性特征。从村庄经营业态上看,主要是餐饮业和少量农产品销售,社会资金参与度较低,缺乏多元化增收渠道,影响了回头率和口碑。

4)美丽乡村管理缺乏长效机制,村民文明素质亟待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但是后期管理缺乏常态化机制。有些村里鸡鸭满地跑、垃圾随处丢的景象时有发生,部分村民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眼光,很多农家乐原料虽然新鲜,但是制作过程缺乏卫生保障,餐具消毒和餐后垃圾处理非常不规范,针对游客的临时性价格欺诈现象偶有发生,责任不明确,监督不到位,影响了村庄的整体发展。

5)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融合度较弱。美丽乡村建设除了需要青山绿水的载体和外显,更需要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和精髓。由于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底子较薄,对乡村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品牌开发欠深入,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造成了生态建设中的文化元素不足。

3 促进浦口区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化发展的建议

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带动农民的增收,有效激活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凝聚农村人气,传承乡土文化,必须用“绣花功夫、工匠精神”打造便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宜居区,达到良性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区域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3.1 提升美丽乡村品牌,加强宣传报道力度,努力打造智慧旅游系统

充分发挥已有的“珍珠”品牌效应,工作重点应由全面工程建设向全面推进市场运营和宣传策划转变[3],围绕季节、节庆打造有亮点活动,扩大市场影响,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品牌。各村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资源,推动智慧旅游系统的发展。利用微信公众号,整合美丽乡村珍珠村和滁河风光带农业大地景观旅游资源,与本地景点、民宿、餐饮、物流企业进行数据对接,加快乡村旅游、农产品、民宿市场发展,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知名度。

3.2 充分利用江北新区发展契机,促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要想富,先修路”,结合交通建设部门的力量和各方资金,确保美丽乡村重要农路的提档升级,村村通公交全部覆盖,科学规划旅游区停车区域,可以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提升沿线居民和市民游客的出行效率。依托数字管理平台,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和街道主战场作用。根据最新统计,中心区四横五纵主干路网基本完成,12.4 km农路提档升级,村村通公交全部覆盖,新辟优化4 条公交线路,新增3 处停车区域、583个公共停车位。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同时根据村庄布局规划,大力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对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有重要意义。

3.3 启动全域科学规划,找准定位,创新运营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多元化

政府要致力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好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市场化手段拓宽资金渠道,吸引社会投资、金融资本参与建设,通过PPP模式进行全域规划,依托山水生态资源、珍珠村、农业大地景观、乡村休闲旅游景区和鲜明的美丽乡村文化,量身定位,用经营的理念,从保护、利用、开发三个方面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构建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增加村民就业,发展乡村民宿经济,引导扶持农民在美丽乡村进行自主创业,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的共建共享发展机制[4]。

3.4 培育乡村文明,加强村容村貌常态化管理机制

要在村庄建设等硬件和民生服务等软件上全面提升,更高水平地进行规划和统筹。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活动,浦口区每年一度的“浦口好人”宣传评选活动,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六大领域培植、总结、推广典型,带动群众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发动村民积极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争做文明人、做文明事、讲文明话。同时将市容管理模式向农村延伸,组建村社保洁队伍、督查小组、考核小组,建立环境卫生、农路养护、河道管理、卫生保洁等各项管理机制,着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和管理,实现了村庄环境常态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到2022年垃圾集中收集实现村庄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8%,不断提高环境品质。

3.5 重视“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充满文化元素的生态世界

必须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注重文化与生态的有机结合,让文化成为一个乡村赖以生息、繁衍与发展的重要根基,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个性特征。从“人才+、创意+、互联网+、资本+、文化+”五种模式入手,用知识和创意,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5]。这就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发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展示良好的外部环境形象入手,从乡村固有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着力,追求乡村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品牌。

目前,全国各省市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工作,美丽乡村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开展。浦口区要积极学习借鉴全国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区美丽乡村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造更多响亮的美丽乡村品牌,增加城市绿肺功能,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不断推动美丽乡村走上可持续大面积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浦口区美丽旅游
浦口区举办第二届迎新春“五洲同庆 云端送福”活动
风雨润侨路 硕果压满枝——南京市浦口区侨务工作掠影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2016年南京市浦口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南京市浦口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旅游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