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淮海战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3-01-04 19:27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淮海战役红色精神

孙 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116)

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徐州,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并首次提出“淮海战役精神”新理念及“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新要求。把淮海战役的红色文化上升到淮海战役精神的高度,不仅彰显了淮海战役在百年党史中特殊而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同时,也为淮海战役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1 准确把握淮海战役精神的深刻内涵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对战局、时局产生决定影响的战役,一举扭转了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基本消灭了长江以北国民党主力,打出了“饮马长江,解放中国”的态势,敲响了蒋家王朝丧钟,为建立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眸,淮海战役在建党百年来的历次革命战役中堪称多个“最”,是人员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作战区域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1]247伟大胜利淬炼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昭示伟大胜利。淮海战役精神所蕴含的决战精神、牺牲精神、支前精神等精神财富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营养剂。

1.1 听党指挥,众志成城的政治担当

淮海战役主要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同国民党精锐主力进行的一场气吞山河的战略大决战。除了主力部队60万人,还有军区领导下的地方武装力量。在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战斗中,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中共中央淮海战役总前委靠前指挥,各战斗部队听党指挥,闻令而动,步调一致,实现了对敌人重兵集团的分割包围,进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发挥出了众志成城的巨大威力,创造了60万战胜80万的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将领也体现了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担当精神。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在济南战役还未结束时,就致电中央军委,建议进行淮海战役,随着形势的发展,粟裕进一步向中央军委提出“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消灭之”[1]249的设想,把战役从“小淮海战役”演变为“大淮海战役”。他在指挥作战中,曾经七天七夜没有合眼,头痛发作,仍然气定神闲,指挥作战。邓小平说:“只要歼灭了敌人南线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照样取得全国胜利,这个代价是值得的。”[2]老一辈革命家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了他们勇于担当的责任、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善于担当的智慧。“参加淮海战役的我军各部队坚决听党指挥,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发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精神,这种忠诚可靠、团结奉献的革命精神,对战役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3]这个胜利是党的领导的胜利。

1.2 信念如磐,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在兵力规模、武器装备均落后于国民党军的不利形势下,在各个阶段的各条战线上,解放军战士胸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舍生忘死,不怕牺牲,信仰如磐,信念坚定,把“钢少气多”发挥到极致。在蚌西北阻击战中,解放军指战员们虽然因连续行军作战而极度疲劳,但他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党员战士带头表决心。为阻断李弥、邱清泉20万部队的东进驰援,解放军战士在没有任何天然屏障的苏北平原,面对飞机、大炮、坦克的轮番猛攻,硬是以血肉之躯死死地拖住了敌人。历时11天的徐东阻击战,在敌人付出巨大伤亡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黄伯韬兵团全军覆没。淮海战役纪念塔碑文充分肯定了将士的英雄气概,“战役中,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敢于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毒气,冒风雪,涉冰河,架人桥,闯火阵,逐村逐屋激战,一沟一堡争夺,前赴后继,奋不顾身,表现了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4]据统计,“淮海战役中,3万多将士、49位团以上干部献身疆场,他们的英名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5]这个胜利是信仰信念的胜利。

1.3 兵民双拥,无往不胜的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从打响南昌起义的“第一枪”起,就把人民翻身得解放作为革命的总目标。淮海战役中,来自苏鲁豫皖解放区的百万人民群众踊跃支前,成为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坚强后盾,“华东、中原、华北解放区人民全力以赴 ,出动民工约543万人,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 挑子5.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8500只,前方使用粮食4.34亿斤,各行政区筹运粮食9.6亿斤。战役最后阶段,我军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达到一兵九民,大大超过战役初期一兵三民的概算。筹集调用的粮食,如果装上载200斤的小车,每一排八辆,可以从南京排到北京。”[1]257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6]据统计,淮海战役总共有近700万人参与,其中:支前群众占比达78%。正是这样一支人民群众的洪流,开辟了埋葬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战场。这个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党领导的胜利,是信仰信念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归根结底,淮海战役精神是胜利之源,这种精神是共产党领导的兵民共同用鲜血、忠诚、信仰、团结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建党百年构筑红色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系。

2 培育传承淮海战役精神的重大意义

2.1 培育传承淮海战役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创造伟大的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新阶段,新时代,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须臾离不开伟大精神。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接棒手和主力建设者,他们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淮海战役精神是大学生补充精神之“钙”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大学生必须要在淮海战役精神的培育传承中不断锤炼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刮骨疗毒,直面改革深水区的挑战,“切实把淮海战役精神转化为奋发有为、奋勇开拓的磅礴力量”[7],从而打赢新时代的“淮海战役”。

2.2 培育传承淮海战役精神是坚定人民初心立场的鲜活教材

淮海战役精神是百年党史永不褪色的宝贵革命精神,有力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8]的理念,是新时代大学生初心使命教育的鲜活教材,是他们永葆初心不褪不变,始终保质保鲜的保鲜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9]539新时代部分大学生仍然存在盲目崇拜娱乐明星,追求奢靡享乐、精致利己、舒适躺平的生活方式,对科学家、大国工匠、劳模英烈等国家贡献者视而不见现象,亟待在淮海战役精神所昭示的一个军人后面九个群众支持的军民合力爆发的磅礴伟力洗礼中,唤醒人民初心,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始终同人民群众心连心。要在“十人桥”“徐东阻击战”“唐和恩支前扁担”的英雄事迹中,继承英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真正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9]137理念植入头脑,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3 培育传承淮海战役精神是确保党后继有人的必然要求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9]328淮海战役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以淮海战役精神为内容的革命优良传统教育,有利于增强广大学子政治意识,把好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有利于增强广大学子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把自己的梦想与党的奋斗目标、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培养造就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 淮海战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将淮海战役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10]指示精神的长期遵循。高校应发挥大学生传承淮海战役精神的主体作用,通过内引与外联、线上与线下、以文化人与实践育人等多种方式搭建平台载体,把淮海战役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宣传教育、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方面面。

3.1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淮海战役精神融入课程思政

党的精神谱系是建党百年孕育的精神丰碑,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历史成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把精神谱系的宣讲作为重要内容。淮海战役精神,应对大学生作重点宣讲:重点讲述战役本身的武器装备、发展阶段等历史事实,深入探究胜利之源;重点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视野分析淮海战役精神的深刻内涵,从淮海战役和八一南昌起义的比较中分析淮海战役精神的历史意义,从历史与现代的维度探究淮海战役精神的当代价值。

注重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淮海战役精神所包含的听党指挥、忠诚坚定、依靠人民、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理想至上、敢打必胜的内涵要素要融入专业课、公共课、实践课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中,在思政元素的价值引导中有机融入淮海战役精神。同时,在“形势与政策”课、“国防教育”课、班会课的教学中,依托电影、视频、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把淮海战役精神讲深讲透,以增强大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增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责任,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心拥护。

3.2 增强以文化人的艺术浸润力,把淮海战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熏陶具有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优势。高校要有顶层设计,持续发挥学生社团在朋辈教育中的吸引力和带动力,尤其要支持红色社团建设,积极创造平台和舞台,内培外育,引导一代代大学生在红色故事的宣讲中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砥砺军校的光荣传统,依托淮海战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育人,成立了“红色文化志愿宣讲团”,每年举办以淮海战役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故事宣讲会,积极开展淮海战役精神进校园,培养了一大批根正苗红的时代新人。高校要善借兄弟院校及社会各方之力,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近年来,一批反映淮海战役精神的高品位艺术力作诞生,既有梆子戏《人民母亲》、音乐剧《淮海儿女》,也有各个高校创作的反映淮海战役精神的红色情景剧、红色歌舞、红色歌曲等。此外,淮海战役红色场馆也承担研究职能,出版《图说淮海战役精神》《星火燎原》《淮海战役史》《淮海战役史料汇编》《我是共产党员》《力量的源泉》《永远的丰碑》《鏖战》《决战淮海》《追忆双堆集歼灭战》《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史》等有关淮海战役的科普书籍和电视剧文学本。高校要主动对接,搭建平台,把优秀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思想震撼力潜移默化地滋润大学生心田。

3.3 创设大学生情景体验,把淮海战役精神融入社会实践

情景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克服了听觉的旁观性,以场景的带入式体验或个人的实践性体验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高校要积极与红色场馆联系,为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建立合作通道,提供实践岗位。今天,淮海经济区各地陆续建成了一批淮海战役烈士陵园、战役纪念馆、名人旧居等红色资源,如:双堆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此外,还有文昌宫、小李家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及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等,形成了以徐州为中心,以周边各市县为辐射的淮海战役红色文化库,成为我国分布最广泛、馆所最多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大学生淮海战役精神的传播传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利用暑期、周末、节假日到周边淮海战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故事讲解、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打通各地红色馆所所承担的干部培训职能,把大学生党课搬到现场,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支前小道、新四军纪念林、粟裕纪念广场等教学点开展现场教学。

3.4 多维联动互动,扩大淮海战役精神覆盖面和影响力

苏鲁豫皖四省散布着众多与淮海战役相关的战争遗址、遗迹、文物、遗存,共同组成了淮海战役的丰富史料,也是淮海战役精神熠熠生辉的物质基础,缺少任何一点,淮海战役的历史都不完整,淮海战役精神就立不起来。培育大学生传承淮海战役精神要改变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盲人摸象”式的学习。这就要求高校要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依托淮海经济区高职院校协作委员会等跨地区组织机构,组建跨省跨地区专家库,建立一支由专业讲解员、文化学者、历史学家或淮海战役亲历者等组成的课外专家团队,发挥这些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上的侧重点,抓住新生入学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预备党员教育等时机,以常听常新、生动全面的淮海战役精神宣讲增强教育成效。

适应新媒体技术发展需要,把纪念馆从展陈文物、专家讲座、研究成果、文物资料、故事视频等搬到网络空间,既适应疫情常态化影响,又打破淮海战役红色资源较为分散的物理局限,一键点击,为大学生营造足不出户“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疫情期间利用新媒体技术以线上直播方式打造“云游红色革命地标”专题系列党课,每期都有一名主讲教师带领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线上参观方式,“打卡”红色革命地标,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感悟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在参观后组织交流学习体会,保证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不断线。

3.5 形成政校地合力,构建淮海战役精神长效育人机制

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关键要滴漏漫灌,久久为功,不能像“一阵风”一样走过场。因此,构建淮海战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一是高校自身要建立健全由党委领导、宣传部、学工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有关部门协调,二级学院配合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二是高校要主动对接淮海战役精神资源富集的红色场馆,建立稳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合力。“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11]淮海战役精神形成于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战场覆盖面积达6万平方千米,占淮海经济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形成淮海战役精神进校园的长效育人机制,既要在一个地区建立纵向的协同机制,又要打破地区局限,建立横向更大层面的协同机制。目前,徐州市已经成立由市党委宣传部牵头,市社科联、文广新局、市委党校参与,由淮塔管理局领导与高校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的徐州地区红色文化进校园联络机制,面向驻徐大学生打造的弘扬淮海战役精神的活动品牌——“红色基因·故事大赛”作为传承普及徐州历史文化活动月的赛项之一已经持续举办了七届,在大学生中引起了积极反响。城市与城市之间要依托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的联络机制,在更大层面上拓展淮海战役精神进校园的广度和深度,使淮海战役精神进校园、进大学生头脑的覆盖面由“小淮海”演变为“大淮海”。

猜你喜欢
淮海战役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淮海战役,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陈云领导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后勤支前工作中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