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小“哨兵”
——细尾獴

2023-01-04 06:01张德仙金铃儿
奥秘(创新大赛) 2022年12期
关键词:挖洞哨兵幼崽

●张德仙 文 金铃儿 编

有这样一种动物,它呆萌、娇小,它是电影《狮子王》中幽默机敏、忠心耿耿的“丁满”的原型。它就是细尾獴,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它们天生有着笑脸,在阳光下憨态可掬的样子着实很萌。

体态娇小的细尾獴却经营着类似人类“社会”般的生活,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当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的“哨兵”一职了。

娇小的细尾獴

细尾獴是一种小型昼行性动物,有着修长的躯干。其毛皮的颜色通常是浅黄棕色掺杂着灰、古铜或微带银的棕色,短平行的条纹横过它们的背,这些条纹从尾巴的基部延伸到肩且每只皆不同。细尾獴的身体下部没有花纹,在腹部只有稀疏覆体的毛,并露出底下的黑色皮肤。

它们的脸型尖尖的,眼睛周围有黑块。细尾獴有着小、黑、新月型的耳朵,在挖洞时它们能闭起耳朵以避免沙子进入耳内。细尾獴有着2厘米长、弯曲有力的爪子,可用来挖洞猎食和调整它们的地底洞穴,它们有着细长的肢体,每只脚上有四根脚趾,尾巴细长,末端都为黑色。在直立时会用尾巴支撑来保持平衡,直立身高约30厘米。

细尾獴的族群结构

细尾獴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在野外一个族群一般20多只,最大能形成50多只的族群。它们分工明确,由女王、保姆、工兵和哨兵组成,常站在高处瞭望的是哨兵。细尾獴构建的完完全全是一个母系社会,由女性首领统领家族,专门负责指挥整个家族抵御天敌,外出觅食。

细尾獴是群居动物

雌性细尾獴带着的,可能并不是自家的娃。

在细尾獴的族群中一般只允许女王和其雌性后代(公主)产下后代,而普通的雌性臣民如果怀孕,就会被追打,如果产下幼崽也会被咬死,这是为了确保王族后代有最好的生活条件,所以女王家族太过强势,一般雌性臣民只能充当保姆角色。如果有雌性臣民怀孕,最好的选择是逃离族群。

主动教育幼崽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亚历克斯·桑顿和凯瑟琳·麦考利夫在其研究报告中说,细尾獴会把一些如蚱蜢、蝎子等猎物带给饥饿的幼崽,让它们练习捕食技巧。

除了难度递进的“循序渐进式教学法”外,科学家还发现,如果蚱蜢在训练中从小细尾獴跟前跳开,“老师”会把逃走的猎物捉回来,推到小细尾獴面前,让它们继续练习。老细尾獴甚至会把训练用的蝎子先行除去毒针,以免蜇到小细尾獴。

“百毒不侵”吃不胖

细尾獴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体质,它们的身材通常都很瘦,几乎没有肥胖的个体。这是其特殊的生理构造决定的,它们无法在体内储存多余脂肪,很容易饿,因此它们每天都要外出觅食。

细尾獴的食物包括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节肢动物,如蜘蛛、蝎子、蜈蚣等,还有各种植物和蘑菇,偶尔有机会也吃小型脊椎动物。

正在挖洞的细尾獴

细尾獴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但它们也会吃爬行动物和小型的哺乳动物。它们的食物身上多带有毒素,例如蜘蛛、毒蛇、蝎子等。在漫长岁月的捕食过程中,细尾獴体内进化出一套免疫毒素系统,使得细尾獴成了各种有毒生物的克星。

躲在地洞里的细尾獴

四通八达的地下宫殿

要问动物界挖掘本领哪家强,非细尾獴莫属。挖洞是细尾獴的天性,它们通过挖洞穴来躲避天敌和繁衍后代。细尾獴挖洞本领着实了得,所有的地下宫殿都是在族群协作下共同完成,且全防水设计。这是一项集体活动,每个成员都参加,但是哨兵除外,哨兵站在附近的高地上或者树上留心四处的危险。

这些都是细尾獴挖的洞

它们的地下宫殿就像一个大型的地底小区,往往有数个出入口,洞内四通八达,呈主干附网状结构,可以说攻防兼备。地下宫殿冬暖夏凉,为细尾獴繁衍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野外,细尾獴的天敌是有“空中霸主”之称的各类猛禽,所以这些地洞就成了最好的“掩体”,一听到风吹草动,它们就会躲进地洞里。三十六计走为上,非常有组织、有计划、有纪律。

在动物园圈养环境下,为了防止细尾獴的地下宫殿塌陷,饲养员们要精心地选择直立性好的混合土,保证细尾獴安全“施工”。有时还为它们准备了带加热板的人工洞穴,但是,细尾獴还是最喜欢亲自掘洞,舒服地住在自己建造的地下宫殿内。

升旗仪式似的日光浴

细尾獴喜热怕冷,它们晨间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晒太阳。当沙漠寒冷的夜晚过去后,细尾獴就会成群结队地钻出所居住的洞穴,像参加学校升旗仪式一般排列整齐,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身上。有阳光照射的时候,它们会站立起来,使自己更多的体表面积能够沐浴在阳光下,并通过腹部的黑色区域吸收太阳的热量,迅速恢复身体的温度。在集体晒上30~60分钟的太阳后,细尾獴才会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一天的狩猎活动。

正在晒太阳的细尾獴

自带墨镜的细尾獴

正是由于细尾獴经常直面沙漠十分刺眼的阳光,加之要面对来无影去无踪的猛禽,细尾獴进化出一副天生的“太阳镜”,让它们在艳阳普照下仍能清晰地视物。细尾獴的眼眶周围有一层由毛发组成的“黑眼圈”,这层黑眼圈的作用与墨镜类似,依靠它,细尾獴甚至能在短时间内裸眼直视日光。细尾獴眼睛周围独特的黑色毛发可以吸收阳光,防止眼睛周围的毛反射阳光,对眼睛造成伤害。

社交能力超群

细尾獴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它们一起住在自己挖掘的地底大型多入口网状洞穴中,只有白天才离开。在太阳升起的清晨,细尾獴们一只一只地爬出洞穴,它们搭肩、拥抱、迎着阳光。在白天的时候,它们会觅食、照顾幼崽、保卫领地,还会在阴凉处打盹或是在洞中挤成一团。同一团体中细尾獴还会为彼此梳理身上的毛来达到社交目的。

细尾獴非常热爱自己的家族,但是不同家族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资源不足的问题。为了减少家族生存压力,雄性细尾獴长大后经常会主动离开家族,出去闯荡,会尝试融入其他资源丰富的家族,或者在合适的时间再回到自己原本的家族。

细尾獴“哨兵”

每一个细尾獴都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的“哨兵”一职,群体中的成年细尾獴总是轮流担任哨兵职责,以确保其他个体安全。

细尾獴拥有很强的防范意识,因为它们在非洲大陆算不上强大的动物。在野外,细尾獴群活动的地方,经常会有几只细尾獴站在高高的白蚁丘顶端瞭望四周。而这些哨兵的职责,就是在细尾獴群觅食或集体活动的时候,选择一处高地站立着。在直立时,哨兵细尾獴会用尾巴支撑来保持平衡,并不时向四周眺望一番,以提防捕食者的靠近。

当天敌(通常是狼或者猛禽)出现在它们的视野中时,这些哨兵便会发出尖叫声警报,让其他群体成员躲避。而当某只细尾獴在它认为安全或者熟悉的地方独处时,它也会习惯性地对四周的环境进行“侦察”,只不过它的姿势会从为群体放哨时的“站姿”,切换为比较慵懒的“坐姿”。

拥有特别的叫声

细尾獴在群落中表现出利他行为。当它们出外觅食时,眼力最好的那一位就会被选为哨兵。首先探出洞口,直立起来,用小脑袋警惕地望着四面八方,这时其他细尾獴会在洞口下面的地穴中待机。若四周没有危险,哨兵就不会发出叫声,其余成员才一个接一个地爬出洞穴。

细尾獴总是这样的站姿,因为这样更容易发现敌情,发现危险。

细尾獴的叫声近年来被注意到别有含义,对于不同的掠食者会发出特别的叫声。

当发现危险时,细尾獴哨兵会根据天敌的情况,发出不同的声音警告种群成员赶紧逃或躲进散布在它们地盘里的洞内。其次,细尾獴会发出真、假两种不同的嗓音,就像在进行歌唱一样,互相之间传递某种信息。

当天敌退去,也是细尾獴哨兵第一个出来打探情况,当确定没有危险时,再停止警告,大伙才会继续出来活动。

特殊的“放哨”技巧

细尾獴哨兵采取的是轮岗制,成年细尾獴会轮流担任哨兵,但值班“獴数”会视情况不同而产生变化。例如,吃食时,往往只会有一只成年细尾獴出来放哨;而闲暇时,则会出现多只细尾獴同时放哨的情况。

除了放哨人数,站岗位置远近高低也有讲究。所谓登高而望远,放哨的优先位置自然是制高点。细尾獴原本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开阔平原和岩石地区,现在有部分动物园特别仿造其生存环境营造细尾獴原生境,搭建地下迷宫,辅以沙土、覆盖岩石、种植热带植物。分布在各处的木桩给细尾獴哨兵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放哨选择。

单岗式、双岗式、三岗式、四岗式。

猜你喜欢
挖洞哨兵幼崽
双胞胎幼崽
当人类幼崽碰上小动物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欧空局考虑提前发射哨兵1C卫星
人类挖洞太疯狂
哨兵神圣不可侵
挖洞
酷虫学校挖洞比赛 (二)
欧洲“哨兵”-2A上天放哨
“联盟”号发射“哨兵”1A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