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背景下地方党报新闻写作的路径探讨

2023-01-05 14:55史树梅日照日报社
环球首映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报内容

史树梅 日照日报社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其具备时效性、科学性、互动性等特点,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地方党报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也需要考虑到这一时代背景,带给人们阅读习惯方面的改变。积极创新写作方式,提升党报新闻的影响力以及传播力。

一、自媒体背景与地方党报新闻

自媒体也是一种传播方式,传播主体是普通大众,传播途径是网络。传播的内容是他们搜集的事实以及新闻。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等多种网络通信平台的出现,催生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在这一时代,有非常多的声音,因为每一个普通大众既是新闻的接收者,也是新闻的发布者、传播者。相应的,人们阅读信息的习惯也出现了变化,碎片式阅读是这个时代下的一种典型阅读方式[1]。

党报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主要宣传的是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在我国,其特指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机关报,比较典型的如《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四川日报》《天津日报》《重庆日报》《江西日报》等,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党报是他们成长的源泉,也是他们净化思想,关心政治的重要工具。

二、现存问题

(一)写作程式化

从当前的地方党报新闻写作情况来看,写作思维程式化,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会议报道,很多时候仅限于宣传会议本身。未能挖掘会议中一些重要的新闻素材,写法上过于单一。

(二)冗长无亮点

存在于地方党报新闻写作中的又一个问题是文章篇幅过长,但是没有闪光点。有很多地方党报完全成为领导的传声筒,或者以会议记录的形式存在。整版刊发的内容比较空洞,新闻吸引力不足[2]。

(三)语言呆板

地方党报有一定的严肃性,也正是因此,部分地方党报新闻写作过多注重语言的严肃性,矫枉过正,导致语言呆板,没有鲜活性。在地方党报新闻中常见的是光滑套话,并没有鲜活的群众语言。这样一来,就让普通群众在读报的时候明显感觉不在同一话语频道。

三、优化路径

(一)标题要能吸引读者

自媒体背景下,由于人们开场碎片化阅读活动比较多,所以要提升地方党报新闻的影响力以及传播力,就要让读者在读到标题时能被深深吸引,驻足观看。新闻标题应该是对内容的精准提炼,而且有一定的放大细节作用,读者在读到的时候,可以一目了然。标题是非常关键的,需仔细推敲,确保其能概括全文并凸显细节。另外,在处理标题时,也可以采用一定的技巧,比如设置悬念,这可以很好地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吸引读者并不意味着要采用一些夸大的方法,一般可以按照领头话的面目出现,标题后紧接着具体内容。比如数字型的标题:xx市xx名机关干部到农村入股,创办xx个高科技示范园。数字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这样的标题可以将信息本身朴实无华的特点体现出来。且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工作成绩,让读者在读完之后,能够对党的事业、工作等有清晰的了解。读者在看到这种新闻标题之后,就可以非常直观地明白这一新闻的中心议题。这种标题有开门见山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标题设置中应尽量避免出现“效果显著”或者“形势喜人”等比较模糊的形容性字词。另外,可采用词汇性标题,这种标题的特点是可以简明扼要的体现出具体信息,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撰写新闻报道时对所有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找到内在规律,不断的提炼,一直到不能再精炼的程度。不过应该注意避免使用一些不能明确表述信息内容的词句,例如“强化措施”“认真做好”,应该说明采用了何种措施,或者如何做好。比如:xx市推行“四项工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这就比xx市从四个方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这个标题要好。还有一种是杂合型,这主要是用在一些综合性或者突发性的信息中。在这种标题中,可以同时使用词句、数字等,让读者在读了标题之后,就可以明确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不拖泥带水,不留悬念,要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和事情发展的结果。比如:xx市实行“党建督查单”制度基层组织整改率达100%。还有一种是短语型,这种标题的应用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比如在专题性或者反映性的党政信息中比较常见。这种标题想要写好,一定要突破定势,不落俗套,让读者在读完之后觉得耳目一新。所以这种标题既讲究语调,音节的整齐,又要合乎语法,还要适应人们的阅读习惯。比如:xx市强化五种意识,突出五项重点,努力提高办公室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概要应简洁

新闻概要的作用是让读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明确这一篇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在自媒体背景下,人们在阅读新闻内容时,判断是否要阅读这一篇新闻内容的时间是非常短的。比如读者在用手机阅读时,如果没有立刻提取主要信息,确认这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会迅速划过。所以概要一定要简洁,并且能在最短时间内帮助读者明确内容重心。另外要新颖。如果是纸质报纸,需要保证其出现在新闻报纸的首部。如果是电子版的报刊,也需要设置一定的字体效果,或者将其放在醒目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让概要体现新颖性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尊重事实[3]。在落实时,依然是新闻写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切不可为了吸引读者而夸大事实。

(三)创新写作视角

有很多关注时政的读者都会选择阅读党报,这也充分说明了地方党报的重要地位。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地方党报所肩负的责任,一定要传递事实,所以在地方党报新闻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自身最大的价值,也就是真实性和权威性发挥出来。一般来说,地方党报新闻的内容通常是和政府等其他管理机构有密切联系的。从这一角度来看,阅读党报最大的一个群体,就是机关干部以及党员。对于他们来说,读党报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基于这一群体的这种阅读特点,新闻写作就要创新视角,尤其要注意的是,避免让新闻写作变成复述。在写作时,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比如在写作之前,可以将自己放在党委政府的角度来思考这篇新闻报道应该如何去写[4]。另外,需要在写作过程中多寻找和群众利益相关的视角,熟悉了解好这一项工作,进而将新闻所具备的党性、群众性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这可以让党报宣传更凸显细节,也更能满足群众利益,让宣传服务更细致。

另外,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多关注语言,因为在自媒体背景下,人每天阅读的内容是非常多的。非常多诙谐有趣的内容会对人们的阅读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党报新闻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以及严肃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添加一些柔性引导,多用将故事的语言吸引读者,但是要用准确性和严肃性来体现党报新闻的特点。添加了柔性引导,则可以让新闻更能吸引年轻读者,增强其影响力。比如《陕西日报》的“看!整域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陕西实践”,这个“看”字,会让年轻人觉得这一条新闻十分有活力,愿意去读。在这一则新闻中,较多使用了xx说,xxx,这是xx的感受这种语句,比如:“线上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不只是对企业实施处罚,还经常帮助我们陕西金龙水泥有限公司负责环境管理,老员工xx和xx有着同样的感受。他说,公司新安装了废气处理设施设备……”这样的语言会让读者觉得十分亲切,可读性更强。

(四)转变写作形式

基于自媒体背景,能够发现,人们在阅读时,更多倾向于浅阅读。在读内容时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去了解,因为自媒体背景下,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是非常多的。而地方党报新闻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明确自己的功能以及价值,严格要求自己,让党报新闻的影响更深入。对此需要对新闻写作形式进行转变,重视对新闻的深度挖掘。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一篇有深度新闻报道才能让读者从中获益。尤其是在自媒体背景下,人们接收了非常多的无效信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让党报新闻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5]。因此地方党报新闻记者需要深入基层,了解更多的社会真相,并明确社会大众的意见。筛选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做深度报道。地方党报新闻写作所做出的这种改变,会给读者传递一种信息,让他们能更关注事件真相,学习深度阅读。在看到一些新闻素材或者自媒体报道,是要秉持批判性思维,而不是盲从盲信,这就让地方党报新闻的价值得到了拓宽。

另外,地方党报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注意立足本地区,筛选的新闻信息要突出基层特色,并且整合当地文化,市场经济等。这样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陕西日报》的“同样的农业保险,咋就赔的不一样?”在这一则新闻中,如“她心里犯了嘀咕”“具体咋赔的,咱也不是很清楚,但这是国家的好政策,我们都很高兴……”,在新闻中,并没有刻意改变这种陕西方言,这更让整体新闻有了地方特色。

(五)新闻写作应接地气

新闻宣传中的“三贴近”原则,一直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原则,也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6]。而地方党报新闻写作,也可以从这“三贴近”原则中获得一定的思路,那就是写作应该接地气。这也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多接触老百姓,明确广大群众的愿望,关注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进而使地方党报新闻更契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去报道、解决他们实际关心的问题。

一方面写作主体要接地气,也就是写作新闻的人。新闻写作并不是坐在桌子旁去空想。而是要深入实际,走进群众。这样一来,才能让新闻的文风更有真实性。尤其要避免的问题就是概念化以及程式化。走进群众,才可以让新闻的文风更凸显活泼性,避免出现假大空的问题。对此,新闻工作者在写作时,一定要有接地气的工作理念。明确自己进行新闻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要将为了群众当作一个主要目标。还要有接地气的工作态度,在实际做新闻调查时,一定要将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加强和他们的联系。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真实的,鲜活的资料,给自己的新闻写作提供帮助。此外,在写作过程中,还应该掌握接地气的方法。那就是深入新闻第一现场,多开展最真实的调查。比如在进行时政新闻写作报道时,可以多关注领导不经意间所做的一些事情,将这些小细节写入报道中,能够让读者在读的时候更亲切。而且这样的新闻会更有真实感,以及情境性,读者在看到这些内容时,可以想象到当时的画面。

另一方面,写作客体要接地气。总的来说就是新闻工作者要明确自己写什么,要认真回答这一问题。无论是写作的对象,还是写作的题材,都应该要凸显接地气的特点。比如多选择新近发生或发现的,被公众广泛关心的事实。借助大众传播媒体对这些内容进行传播,增强其影响力。在选择具体事实时,一定要注意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比如突发新闻或者重大新闻。再如与一些与主题新闻相关的深度报道。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多元化的信息,尽量满足特定受众的需求。比如在做会议报道时,既要满足党政新闻工作者的实际需求,他们要从这些新闻中获得会议主要内容、主要精神,还要满足普通群众在读报时希望感受的新闻现场需求。因此就可以立足会议,把工作“化”作新闻,让党政工作者可以从中获取到必要信息。从会议中“拎”出新闻。可以多涉及一些鲜活的人物或故事,进而营造一种现场气氛,让普通群众能在读报时更多感受到平民味。

(六)丰富新闻载体

在自媒体背景下,地方党报新闻写作还需要注意的是丰富新闻载体。提到写作,人们普遍关注内容,但其实写作载体也是十分关键的。写作载体是写作活动成果的物化形式。在自媒体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因此必须考虑这一方面的内容,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媒介传播新闻内容。现在很多地方党报,新闻都有自己的网页,公众号。因此新闻写作的过程中,还需要针对不同的载体考虑内容编排。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地方党报的价值十分明显,在自媒体背景下,地方党报新闻写作需要进行一定的转变,从而掌握受众优势,提升自身的新闻影响力以及亲和力。借此更好地吸引读者,并且让新闻走进群众生活中,让群众能和政府更亲近,政府可以借此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地方党报新闻写作切不可故步自封,需要在自媒体背景下,对自身的工作全面进行审视,积极改进写作形式,突出新闻重点,进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党报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主要内容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