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学习小站”为什么这样红

2023-01-05 16:56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
党建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站南湖二十大

湖北省委宣传部 武汉市委宣传部

南湖街道是湖北省武汉市的“老城新居”,辖6个社区28个小区,老旧小区较多,常住人口达10万多人。为了让理论学习实起来、活起来,近年来,南湖街道建立基层理论“学习小站”11个,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学习驿站、生活驿站。作为基层理论学习新阵地,“学习小站”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搭建起干群紧密互动的连心桥。

主要做法

一、把有意义的理论学习做得有意思

让普通群众学得懂、记得牢,首先要让他们坐得下、听得进。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模式,打造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基地,以辖区6个社区文明实践站为主干,以街道老年大学、南湖中学、南湖商會和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为节点的“1+6+4”式空间布局的“学习小站”,让理论学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学习小站”注重理念更新、方式创新,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灌输学为沉浸学、单一学为融入学,淡化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采取VR课堂、情景剧、书画、快闪等轻松近人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在“新美乐”的体验中让“高大上”的理论真正走进群众。运用5G、全息投影、触觉反馈等新技术,打造影视屋、读书间、习语墙、“强国机”等多维学习场景,营造虚拟与现实融为一体的沉浸式学习环境。10月16日,在宝安社区“学习小站”,居民通过“强国机”大屏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他们表示,大家凑在一起观看大屏,学习情景棒,学习氛围好,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的强大思想力量。

打造矩阵型学习空间。街道按照“一区一策”的办法,在辖区各类已有阵地上建设“学习小站”,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体,利用街道、社区边角空闲场地,打造读书角、朗读亭等设施,为居民群众提供有新意、有品位的高品质学习空间。宝安社区对大树下、广场上等居民休闲场地进行整合提升,设立“一本书屋”、读书角等学习点,拓宽社区居民学习半径;街道老年大学联合宁松社区建立“悦读”小站,建设“亲子悦读”和“银龄悦读”阅读天地,打造书香社区。

关照特殊性学习群体。关注工作赶时间、场所不固定等特殊群体,比如快递物流、外卖送餐、网络货运和网约车等新就业群体,通过定制化服务,引导他们参与学习活动。10月20日,街道在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开展“庆祝党的二十大”之“学习强国”挑战赛活动,邀请快递小哥组队参加,参加竞赛的外卖骑手们表示,“‘学习小站让我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及时了解时政新闻,学习历史文化,陶冶生活情操”。“学习小站”成为他们的“充电站”和“精神家园”。

二、需求在哪里学习就跟进到哪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扣不同群体学习需求采取不同学习策略,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频率、探索学习激励,让理论学习“不断档、不掉线”,保证日常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

探索分众化学习形式。在学习宣传上注重因人施策,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众开展分众化学习,有效拓展了学习覆盖面,增强了学习有效性。在青少年学习群体中开展多媒体教学、VR课堂等活动,在中青年学习群体中组织学习盲盒、学习快闪等活动,在老年学习群体中开展快板、三句半、情景剧、书画等文艺活动,努力做到各取所需、皆有所获。辖区居民自豪地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总有一款适合你。”

提高特色学习活动频率。“学习小站”把居民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做成品牌、做在日常,常态化开展“天天学”“周周讲”活动,定期开展“了不起的居民”“南湖好声音”“感动南湖人物”“邻里文化节”“社区教育节”“战疫微光”“党史与红色文化”“公民素养教育”等文化活动,每天有特色、每周不重样,保持活动鲜活度,保证学习不间断。目前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近百场,覆盖党员群众数万人次,有效促进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寻常百姓家。

建立荣誉型学习奖励。“学习小站”以比拼学习积分、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效为评价体系,科学设置“学习达人”“优秀学习小组”“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奖项,开展“月月比、季季奖、年年评”,充分激发社区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党的二十大期间,水域风华社区开展“庆祝二十大·强国伴我行”知识竞赛活动,活动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一股由“学习小站”发端的学新思想、学新知识的学习热潮正在南湖街道兴起。

三、群众才是自我学习教育的主力军

理论武装离开群众参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南湖街道始终把群众作为学习教育的主力军,依靠群众开展学习,动员群众参与学习,学习成果能服务群众,学习效果靠群众评价,群众参与踊跃、热情高涨。

壮大群众宣讲队伍。“学习小站”经常举办社区“学习达人”学习宣讲会,注重从街道社区、学校单位、下沉党员、离退休人员、“两新”组织中遴选宣讲人才,组建“草根名嘴”宣讲团队,讲城市、社区发展的故事,讲群众身边的故事,让居民成为理论宣讲的行家里手。10月24日,中央花园社区党员群众在“学习小站”围坐一圈,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邀请社区“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杜华忠朗诵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志愿服务队也即兴创作三句半《携手奋进新征程》,赢得群众喝彩点赞。

激励群众自我组织。为解决学习资源不足的困境,“学习小站”发挥群众主体、主力作用,发动群众在内容、人员、物资、设备和机制等各方面共建共享,解决为谁讲、谁来讲、怎么讲的问题,让群众自我学习、自我组织、自我教育。发动群众共同邀请领导和专家参与“学习小站”建设,在科学选址、功能布局、运行机制、活动安排等方面提供有益咨询。发动群众共同设计宣传载体、策划宣传内容,社区居民参与设计的“了不起的居民”学习套盒、环保袋、抽纸和口罩等,受到大家的好评。

开展群众学习帮带。多次组织党员开展“党员带群众”行动,线上分享精彩文章和学习心得,线下带头参加学习活动,动员辖区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带领志愿者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辖区中小学生“学员带家庭”“小手拉大手”家庭学习活动,带领家庭成员共同打卡“学习小站”,学习之风浸润千家万户,学习型社区建设深入人心。

四、有用的学习才是老百姓热爱的学习

“学习小站”以“大学习”激活“微治理”,以小站为多元共治节点,激发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意识,让社区群众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议事决策,感受到“说话算数”“当家作主”。

搭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学习小站”建成以后,成为街道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大政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载体,成为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成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抓手。11月9日,省委书记王蒙徽深入南湖街道华锦社区,与群众面对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社区群众共商家长里短的家事琐事、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带头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助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学习小站”建设着眼于服务社区,积极拓展“学习小站”的社会治理功能,激活基层群众自治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今年4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湖街道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建成投用,设置停车充电、歇脚休闲、补给生活、展示风采、聊天交流、奖励兑换等八大功能区。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学习小站”既是群众的学习充电之地,也是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之地。街道同志反映,“过去有些基层组织号召力、影响力不够,村(居)委会召集群众开会,群众积极性不高”。但现在的南湖街道却是另一番景象,无论是召开会议,还是开展活动,群众都积极主动参与。华锦社区启动社区“三微改造”,半年时间召开会议15次,居民畅所欲言,提出了30多份“改造微心愿”,大部分得到了响应落实。这得益于街道、社区重视党群干群沟通,始终关注群众需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经验启示

“学习小站”的运行,硬件建设没有投入过多经费,日常运转没有占用过多精力,学习教育没有生搬硬套说教灌输,群众就是喜欢,效果就是很好,关键在于“学习小站”这个“小天地”在基层发挥了“大作用”。

一是重在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加强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南湖街道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把群众当成基层理论学习的主体主角,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语”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讲好群众身边故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街道基层的学习氛围才变得浓厚。

二是要在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南湖街道辖6个社区28个小区,常住人口10万多人,基础条件各不相同,群众需求各有侧重,街道按照“一区一策”的办法,因地制宜建设“学习小站”,既防止了大拆大建,又保留了小区特色,提高了综合效能。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众开展分众化学习,对特殊群体开展定制化服务,学习的有效性、覆盖面大大提高。

三是贵在理念更新、方式创新。在网络化背景下,基层理论学习更应大众化、通俗化。南湖街道把握学习规律,创新学习方法,把VR课堂、情景剧、书画展、快闪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新创意引入理论学习中,增加了學习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沉浸感,提高了理论学习的感染力、吸引力。●

(责任编辑:郭慧)

猜你喜欢
小站南湖二十大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入口、入心……一杯清茶 三人小站 四成市场
南湖之春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小站人的情怀
南湖早春(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