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2023-01-06 07:19张桂花张军平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张桂花,张军平

(1.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黔东南 556000;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黔南 558000)

面向新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交网络化的多重冲击,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全新挑战。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显然难以适应时代发展与变化,其问题阻碍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对此,与时俱进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探索可行的思政教育模式意义深远。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意义

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体发展,亦对国家和党的前途命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三观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与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积极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抵御不良文化思潮腐蚀,培育身心健康青年大学生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类文化思潮涌入我国,对高校大学生思想健康产生深刻影响。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自觉抵御不良文化思潮的消极影响,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 教育内容与思想价值观脱节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呈现出全球化发展趋势,社会的环境与文化氛围日益复杂,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出现诸多偏差和矛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解决学生思想价值观问题的重要课程体系,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却并未紧密贴合时代发展形势与大学生生活实际,使得教育内容与学生思想价值观出现严重脱节,难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甚至加剧其思想价值观的迷茫。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加强主旋律弘扬,如何运用先进且科学的理论,解决学生的多元化思想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教育内容与学生思想价值观的脱节,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被削弱,无法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 教育方法与学生诉求相割裂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电子设备,通过网络渠道实时获取信息,海量的数据信息和刷新速度,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影响。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需要高校引入现代化思政教育方法。但当前仍然有诸多思政教育工作者,仍然秉持封闭式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将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的唯一阵地,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化学习,甚至从未入脑入心。高校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充足的互动和交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获取有效反馈信息,无法解决新时代发展的各类问题。当前社会环境和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影响极为深刻,由于教育方法单一性和局限性,与学生的学习诉求难以契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则无法对学生形成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 育人环境与师资水平待优化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足,缺少良好的育人文化环境。当前高校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思政教育力度不足,其软硬件设施建设均有待完善,难以满足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需求。且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优化,思政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当前教师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其教育理念发展滞后,仍局限于传统理论灌输,对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思政教学重视度不足,承担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缺少充足时间和精力开展自我学习,知识体系更新速度较慢,难以实现与时俱进的目标。在教育教学方法层面,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有限,无法灵活推进思政教育方法改革,使得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影响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师德师风水平有待提升,高校对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不足,缺少相关的引导和培训,教师不注重个人魅力与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无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四) 育人机制与教育需求不相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思政教育合力。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组织与开展过程中,德育为先的合力育人理念尚未得到普遍认同和重视,当前高校主要以党委团委和二级学院党团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领导,其他各职能部门和教职工对思政教育重视度普遍偏低。特别是高校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专职教师的任务,并未积极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融合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缺乏完善的育人保障机制,并未结合新时代思政教育实际需求,构建相应的领导机制,致使思政教育主体分散化。此外,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对学生的信息反馈重视度不足,针对部分学生提出的意见并未采纳,仍然固执地推进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难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削弱思政教育实效性。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一) 选择贴近现实教育内容,彰显时代性特点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产生巨大冲击,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保留传统思政理论的先进性,并结合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体现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用性特点,为取得理想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奠定坚实基础。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可从以下三个维度着手:第一,贴近当前时代发展形势,正确认知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不断对外开放,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融入我国,逐渐冲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且使其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度。所以,在选择教育内容时,需注重结合时代背景,以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为主导,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贴近我国社会现实,加强学生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教育。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将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强化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思政教育内容结合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社会发展形势,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第三,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借助思政教育解决学生思想与行为问题。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避免过度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灌输,结合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就业、恋爱、人生价值等方面,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契合性的教学内容,体现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政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认知思政学习的重要性,继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 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多元互动

为解决传统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形式,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例如,当代大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新媒体、计算机等,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思政理论知识,有助于弥补传统应试教育单一的教学形式,增强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例如,高校方面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官方网站,利用该网站为平台传播信息,其中可以关乎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就业与创业,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潜移默化影响,体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师可借助微信、微博、QQ等,构建思政教育网络体系,其中涵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思政育人合力。通过各类教育协同育人,使大学生接受全方位、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其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体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参观访问,在实践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辩论赛、演讲,在专题探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启发,继而强化自我教育,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除此之外,隐性思政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活动和场所,例如,思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当前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以此对学生形成鼓舞,强化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可以借助生动的事件和案例,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相比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而言,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能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继而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三) 优化思想政治育人环境,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是增强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基础条件,对此,高校应注重不断优化思政育人环境。一方面,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着手,例如高校可以在宿舍、教室、走廊、商店、食堂以及图书室等场所,张贴公益标语,并设置思政教育宣传栏,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学习。若高校经济条件允许,可不断优化硬件设施和基础,改善广大师生的居住环境,加强校园通信网络建设,形成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园进宿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氛围,使学生无论身处何地,身边的任何事物均可以成为思政教育活教材,不断在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受到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另一方面,从师德师风建设着手,高校教师作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日常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其人格魅力与职业道德水平,对大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换言之,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隐性资源。所以,高校方面需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引导教师注重自身人格魅力并着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以获取学生的信任和认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带动作用。除此之外,高校方面需加大思政教师培育力度,特别是先进思政教育理论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实际应用,使高校思政教师能灵活多样开展思政课教学,切实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先进性与实效性。

(四) 构建完善思政育人机制,实现教育有序开展

健全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推进教育活动规范有序开展的基础前提。其一,从领导机制着手,打造高校思政教育领导班子,高度注重领导干部选拔与任用重点考察其思想,政治教育态度、教育水平、教育能力和教育效果。同时,明确各级领导的思政教育工作职责,定期开展监督与考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针对思政教育松懈和忽视的工作者,需通报批评或调离工作岗位。第二,构建思政教育保障机制,形成三全育人格局。不仅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学,同时借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于专业教育与通识类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各类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使得专业课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与技能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与理想信念。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党委部门统一领导作用,并要调动学生工作处以及职工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规划和研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育新格局,为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第三,信息反馈与沟通机制,高校可借助现代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受教育反馈的渠道,使学生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自身的反馈意见。思政教师积极总结学生的建议,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诉求,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进行调整,继而不断优化思政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