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双螺旋”师资培养模式探索

2023-01-06 07:35中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党校李一鸣
农电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培训师师资队伍教研

■ 中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党校 李一鸣

电力企业一般设有培训中心,作为员工培训工作的专业支撑机构,承担着企业员工培训、赋能企业人才成长的重要任务。一支优秀的培训师队伍是培训中心的灵魂与主体,也是发挥好培训工作价值的关键所在。笔者所在的电力企业培训中心通过积极探索,提出了“教研双螺旋”师资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目标

在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背景下,电力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持续变化,新政策、新知识不断涌现,员工迫切需要高质量培训来不断更新认知、提高素质,这也正是培训中心作为企业人才培养“助推器”的价值所在。组织高质量的培训,首要前提就是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培训师队伍。

企业培训体系中,培训师是最核心的要素和最关键的资源。培训师的来源主要有2条途径:(1)外部聘请,主要是某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教师、机构专业讲师等;(2)内部专职或者兼职培训师。相比而言,企业内部的专兼职培训师更熟悉企业内部情况,与学员交流比较顺畅,从长远发展角度,是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内部培训师也有其自身的弱点。以电力企业为例,内部培训师很多是理工科专业背景,对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等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不多,在课程策划、开发、讲授等方面缺乏实践经验。近年来,电力企业培训中心大量引入高校毕业生补充培训师岗位,青年培训师学习能力强、工作热情高,但是教学专业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实践经验都亟须快速提高。

企业的培训师应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知识技术技能的承载者、学习型企业建设的推进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技术技能水平,能够根据培训需要设置培训项目、制作培训课程、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手段进行教学和指导。培训师培养的目标,就是通过干中学、学中干,提高培训师自身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提升课程开发和授课能力,形成“善研究、能开发、会教学”的优秀师资队伍。

“教研双螺旋”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

培训师培养重点聚焦在教学和科研2条主线,这2条主线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一方面,科研为教学培训提供基础支撑。科研是理论、知识和方法创新和突破的过程,必然对教学内容思考得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教学更容易做到深入浅出。通过研究,培训师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了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这将极大提升培训效果。另一方面,教学培训为课题研究搭建展示和传播平台,进一步深化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课题研究的漏洞与不足,结合教学效果不断优化完善研究课题,形成“以教促研”良好氛围。最终,达到“教”与“研”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螺旋提升,赋予优秀培训师“教研双螺旋”DNA。

具体实践中,我们探索了由“金牌”创建为统领,“金牌讲师”与“金牌科研”双链条互补互促,形成完整的培训师培养框架。

“研”是基石

“金牌科研”链条由课题研究、课程开发、项目策划三大模块组成,着力强化师资队伍科研水平。课题研究方面,通过完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鼓励培训师根据自身专业背景,承接企业重点研究课题,积极挖潜特色研究项目,凝练研究主攻方向。同时注重研究过程的管控和辅导,做好跟踪辅导与统筹推进工作,发挥“探照灯”和“推进器”作用。课程开发方面,加大科研成果应用,推动研究成果更多进教材、进课堂,围绕核心业务和研究专业,组织培训师高质量开发系列优质特色课程。强化课程开发环节管控,开展课程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优化、培训师手册和学员手册编制等内容的集中研讨和集体备课。项目策划方面,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组建项目策划小组,深入研究各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思路、政策要求及文件精神,统筹师资队伍、教学课程与课题研究等各类资源,策划开发体系完整、专业突出、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持续打造特色品牌,整体提升培训质效。

“教”是关键

“金牌讲师”链条由基础能力、授课技巧、教学实践三大模块组成,重点是提高师资队伍专业能力水平,夯实培训师的“基本功”。基础能力方面,基础能力是培训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培训师“会讲课”的前提。通过组织基础能力专项培训,使培训师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成人教育的特点及规律,为教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授课技巧方面,提高授课技巧是优化培训师授课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培训师“讲好课”的重点,在培训师具备基础能力的前提下,加强包括肢体语言、表达技巧、互动技巧、控场技巧等授课技巧的学习及应用,因“课”制宜运用适当的授课技巧,更好地发挥个人特色,为教学实践赋予生机活力。教学实践方面,教学实践是深化理论应用、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是培训师“讲精彩”的关键,通过现场模拟等方式将培训师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经验,练习掌握、灵活运用各种授课技巧,把控课堂语言与节奏,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授课水平。同时,大胆创新课程形式,将讲台延伸至教室以外,探索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式、访谈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教研双螺旋”的实践

基于“教研双螺旋”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笔者所在的培训中心先后实施了“专业领航工程”“金牌打造行动”“培训师培训培养”等工作,从能力提升、科研支撑、专业塑造、竞赛经验等多维度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保障企业培训中心建设积聚发展动力。

课题研究孵化名作。聚焦首都红色资源,组建培训师团队开展“首都政治保电传统”和“北京红色电力溯源”重点课题研究,打造了包含教材、课程、基地等一系列特色党建红色资源,形成《建党百年 保电百事》和《北京红色电力溯源》,均入选国网系统党校名作。持续提升科研水平,发布“科研工作指导意见”,形成全员搞科研的浓厚氛围。

金牌打造名师名课。依托“一师一课”培养项目,鼓励培训师每人每年精心打磨一门课程。通过专家指导、名师示范、金牌评比等举措,培训师培训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培养造就了一批名师,形成了一批名课。自主开发了《读主席诗词学中共党史》《10 kV电力电缆接头制作》等特色课程和《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等现场教学课程,其中西山无名英雄现场教学课程获评国网系统党校精品党课。

专业领航特色培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研究策划一批高质量培训项目。面向公司全体党员,策划并组织实施“全体党员回党校”培训项目,获评2020—2021年度国有企业优秀党建类培训项目。全面提升供电保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策划并组织开展冬(残)奥会供电保障团队专项培训,为圆满完成供电保障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竞赛引领实战经验。随着培训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入,师资质量明显提升。2019年,在中电联第二届全国电力行业青年培训师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团体三等奖、优秀组织奖、个人二等奖以及个人三等奖的佳绩。在备赛、集训过程中,培训师接受了理论知识、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训练,其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培训师师资队伍教研
还剩几只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重新培养培训师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