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没想到”里的教育新变化

2023-01-06 22:53陈艳伟
江西教育A 2022年12期
关键词:鹅湖萍乡开区

陈艳伟

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是我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优惠政策和措施。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萍乡经开区,不论是在区直单位,还是在一所所学校,听到的不仅仅是一群教育人办“幸福教育”的铿锵之音,还看到了一个个教育难题被破解的喜人变化。

第一个没想到:9所学校的用地问题45分钟就办妥

按照萍乡经开区教体局的班子分工,阙尧勇分管校建工作。谈起经开区的教育发展,他连用两个“跟上”两个“该”表达自己的观点:“经开区的教育满意度,決定人才的去向,从而决定经济的稳定性。所以,教育的硬件要跟上、布局要跟上,该扩就扩、该改就改。”在他看来,只要涉及教育问题,在区领导的高位推动下,政策都会用足,区直单位的执行力都强。

阙尧勇对工作时间的安排,常以半小时为单位进行网格化。他明白,不仅是他的工作时间实施了网格化,区直单位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也在不断提速:“前不久,我到萍乡市国土资源局经开区分局沟通9所新建、改建、扩建学校的用地问题,一路绿灯,45分钟就敲定了。”

聂志勇曾任萍乡市芦溪县教育局局长。在他的带领下,芦溪县教育蓬勃发展,尤其是学前教育,成为江西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仅2021年,聂志勇就两次在央视《新闻联播》亮相,介绍芦溪县学前教育发展经验。

2022年4月,聂志勇走马上任萍乡经开区教体局局长。虽然进了市区,但相比芦溪县,他发现经开区的教育底子更薄、基础更弱,一系列难题需要破解。

怎么办?

这个时候,聂志勇比谁都急。但是,再急也必须摸清底数。聂志勇带着局机关的同志,马不停蹄地在区属中小学和幼儿园调研,仅用了一个月,哪里缺什么,哪里有困难,他心里有了“一本账”。

“经开区党政主要领导,是我们的坚强后盾。”聂志勇介绍,他把摸清的情况和详细的工作思路,向萍乡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博和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建中汇报。“没想到杨书记和刘主任如此重视教育。”聂志勇记得,杨博逢会就讲“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支持教育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刘建中也常说“经开区教育的发展要与全区的发展定位相匹配”。

“杨书记和刘主任对教育的重视,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聂志勇拿出2022年出台的《加快推进萍乡经开区民生领域工作实施方案》给记者看,在2022—2025年的7项民生领域重点任务中,“建设更高质量教育体系”投入最多,共投入20亿元,用于引进400名教育人才、新增3000个园位、扩充2万个学位。

2022年6月,鹅湖小学的家长认为,学校教学楼因年代久远,存有安全隐患,直接将这一情况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给萍乡市委书记留言。

家长着急,聂志勇更急。在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之前,聂志勇已经两次到鹅湖小学调研。“时间不等人!”2022年暑期,聂志勇一直铆在一所所新建、改造提升学校的施工现场,组织安排施工、监管工程质量、推进施工进度、保障施工安全,事无巨细,他逐一盯着。仅鹅湖小学的改造提升,他就去了4次施工现场。秋季开学,家长们望着改造后的学校,无不拍手叫好。

鹅湖小学1978年建校,当时是一所村级小学。随着鹅湖村划入经开区,这所学校变成了城区小学。办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仅靠改造提升解决不了鹅湖小学的根本问题。聂志勇又多次邀请区领导和区直单位负责人,到鹅湖小学现场办公,商定新校规划建设。“按照计划,2022年11月,新的鹅湖小学开工建设,2024年春季开学即可投入使用。”

登岸小学是萍乡城区的一所名校。在这所学校调研时,聂志勇发现,学校区域划分不合理,功能室和教室也混在一起,这都不利于教育教学。校长余小芬直倒苦水:“学校可用场所有限,只能尽可能地整合。”对余小芬所言的难处,聂志勇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经过他的多方沟通,学校邻近建设东路的二楼店面,全部被协调成学校用房,让学校的功能室连成片。

“到2025年,我们将完成14所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任务,推进学前教育达到普及普惠要求,并完成18所中小学校的新建、改建、扩建任务,确保义务教育达到优质均衡要求。”聂志勇对经开区的教育充满期待。

第二个没想到:男校长讲“科技兴校”的故事竟当面流泪

已有34年教龄的龙计生,此前他担任的是三田学校校长。

在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动情地泪流满面。是什么原因让这名男校长如此动容?

2016年6月,在萍乡七中教了14年高中的龙计生,被任命为三田学校校长。由于学校的基础条件差,学校优质生源流失严重。要推进学校发展,让学生和家长满意,很难。龙计生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到,而是走出去,到江浙一带的学校学习取经,提出了“科技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路,以科技育人推进“一校一品”建设。

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更别说真正的师资力量,谈什么科技兴校?对于不少教师的质疑,龙计生把希望寄托在教师肖志刚身上。原因很简单,龙计生注意到,肖志刚“平时写程序很厉害”。

2017年,龙计生找到一家企业,磨了一次又一次,企业才捐助4台教育机器人给学校,帮助学校组建了机器人社团。“当时,我和肖老师都不会使用机器人,就花钱在网上买来教程。”靠着这教程,龙计生和肖志刚开始在学校挑选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入社团。“那时候真的很苦,我们连操作台都没有,只能带着学生趴在地板上训练。”就在社团成立当年,龙计生和肖志刚带领社团的学生参加萍乡市教育机器人大赛,首秀就夺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此后,这个社团犹如一匹黑马,不仅在市级比赛中勇夺桂冠,而且在省级比赛中屡获一等奖。2018年12月,在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2018赛季世界锦标赛上,这个社团8人组成的4支战队,与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选手角逐,4支战队均获普及赛初中组一等奖。

2022年9月,走马上任萍乡经开区福田镇中心学校校长的龙计生,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有了新思路:紧扣校名中的“福”字做文章,将“福文化”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努力让每名学生幸福满满。

听龙计生讲完这些故事,记者明白,他流下的是幸福的泪水。

“萍乡经开区与其他地方的经开区不同,整个经开区已经完全融入萍乡市城区。”在萍乡经开区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黄鑫看来,全区所辖的中小学校,经历的都是从农村学校到城区学校,而后到品牌学校的转变。

谈起黄鑫所说的品牌,余小芬脸上充满自豪。在2022年1月公布的第十七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中,登岸小學申报的《“小帆船”课程建构与实践的“登岸经验”》喜获一等奖,并报送教育部冲刺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

金秋的萍乡,艳阳高照,在登岸小学的操场上,学生整齐站立,伴随美妙动听的旋律,跳着“国学韵律操”,一张张充满活力的脸庞,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学韵律操就是‘小帆船课程体系的一小部分。”余小芬信心满满地说,“学校提炼的‘小帆船课程体系、‘四维空间大单元PBL实践机制、‘登岸课堂实践范式、学生综合实践导航系统、‘登岸经验辐射传播454模型等经验,希望以此形成更加响亮的办学品牌。”

如今,在萍乡经开区的一所所学校,都打造出了各自的品牌。

光丰小学紧扣校名,提出“办多彩教育、育阳光少年”的办学理念和“向光生长、丰盈人生”的办学愿景,“向光,你我最好的样子”已入师生心里,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横板小学秉持“一横一竖写好字,有板有眼做好人”的校训,全员练字、全员阅读、全员演说蔚然成风,“横小少年说”已成为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

第三个没想到:授课教师在公开课上反受学生教育

从2017年叶应徵担任光丰小学校长以来,她每个学期都坚持为学生上公开课。

2022年9月中旬,叶应徵如期为三(6)班上公开课,公开课的主题是“说说我们的学校”。秋日的校园,阳光明媚,一群学生站在校史长廊前,聆听叶应徵的讲述。

“当时,为了增强互动,我就向现场的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这么好的学校,是哪些人为之付出了辛劳?”问题刚提出,令叶应徵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张凯艺高高地举起小手示意,而后大声回答:“老师,此刻,我想起了爷爷奶奶。”

听完张凯艺的回答,望着在场听课的其他教师和学生,叶应徵愣了一下。“我本来是想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的故事,而她回答的是爷爷奶奶,从字面理解,答非所问。”叶应徵记得,她停顿几秒之后,面带微笑地看着张凯艺,等待她的继续讲述。

“爷爷奶奶每天为我们守护校园,修剪花草,把我们的校园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童稚的声音回荡在校园上空,直抵叶应徵和现场每名师生的心底。“那一刻,我被感动了。”叶应徵说,张凯艺所讲的“爷爷奶奶”,是学校外请的一对护校夫妻,他们都年过半百,所以,张凯艺才这么称呼。

在那堂公开课后,叶应徵明白一个道理: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感受到的就会是一束照进心灵的光。由此,学校教师围绕“教育一定要学会等待”话题,展开了教学大讨论。

那场大讨论,令学校教研主任黄叶心潮澎湃。“我是一片树叶,散发的不是枯黄,而是金黄的光芒。”这是90后教师对自己名字的理解。“我也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闪耀光芒。”黄叶在自己任教的二(7)班,尝试着用课前3分钟进行“微表达”,让每名学生站上讲台展示自我。陈奕霖,跳水运动员,曾获得省级奖项。轮到他登台“微表达”的那天,他因“没有准备好”而被黄叶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批评了。次日,陈奕霖再次登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连夜学会的魔术。“这是我最好的样子,请为我点赞!”此时的陈奕霖,仿佛站在比赛的跳台上,脸上满是自信。“当时,我和所有学生都双手为他竖起大拇指点赞。”黄叶说。之后,她将现场拍摄的短视频发至朋友圈和班级家长微信群,好评如潮。

如果说“学会等待”让黄叶在学生的“微表达”中收获了教育的快乐,那么,登岸小学江万校区教师潘雅琳给予学生和家长的则是满满的幸福感。

刘芳是潘雅琳所任教的六(3)班学生家长。这个学期开学第一天,刘芳和班上其他家长,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潘雅琳亲手设计制作的竖幅精美日历。

“真的太用心了,太有爱了!”刘芳指着这张日历向记者介绍,日历的上半部分是六(3)班所有学生的笑脸照。“学校每次活动,潘老师都会用相机记录下每名学生的开心瞬间,同时分享在家长微信群里。日历上的这些照片,正是潘老师从一万多张学生照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作为英语教师,她在日历上,用英语单词标注出美食、节日。”刘芳向记者详细介绍说,潘雅琳还在每月的显眼位置,写上“宜”和“忌”。比如,一月写的是“宜重新出发、忌自怨自艾”,二月写的是“宜早睡早起、忌过度操劳”,等等。“她把每名学生的生日标注出来,让孩子和我都觉得很幸福。”刘芳说,作为家长,她和其他家长都没想到老师对孩子如此用心。

用心做教育,做用心的教育,这是记者在萍乡经开区采访时的最大感受。在记者见到施云斌时,这名翠湖学校小学部校长,正拿着听课本去教室随堂听课。“可以让我看看吗?”记者向她征求意见,这名江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微微一笑:“记录得比较潦草,你不一定能看得懂。”翻开她的听课本,课程主题、内容、亮点以及听课感受,都清晰可见,且页面整洁、字迹娟秀。她告诉记者,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到教室随堂听课,像这样的听课本,这个学期已经记完了两本。“随堂听课不仅能看到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点,而且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这样的听课活动,对快速提升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一次次的听课,让老教师、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我对这所开办不久的学校充满信心。”施云斌坚定地说。

秋日的早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校园,含苞欲放的蓓蕾上,晶莹的露珠闪烁着光亮,一片生机盎然景象。“以大投入推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用真性情推进‘五育并举,靠多举措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校长与教师队伍,经开区的教育就能不断赢得群众满意。”望着步入校门如灿烂晨光的学生,聂志勇激情满怀。◆

猜你喜欢
鹅湖萍乡开区
休问鹅湖旧风景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鹅湖胜迹天下知
雁鹅湖,梦庵里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