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专干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路径研究*

2023-01-08 08:31吴诗文
智库时代 2022年30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辅导员

吴诗文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我国成立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同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教人〔2006〕6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必须在2006年秋季开学前,成立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一归口管理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相关工作。原则上按学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在校生规模1:2500的比例,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简称资助专干。[1]

一、高校资助专干的工作困境

高校资助专干承担了生源地、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外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资助育人活动组织、校内资助制度制定、二级学院资助骨干培训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和育人职责。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资助专干存在很多现实困境需要解决。首先,从客观角度出发存在的工作困境,(1)我国高校仍普遍存在因办学条件有限,高校重视程度参差不齐等原因,未能构建完备的资助机构,1∶2500资助专干配比难以落实到位。(2)资助专干工作量大,人手不足,往往需要身兼数职。(3)高校提供的培训交流机会少,不利于资助专干专业能力提升。(4)资助专干流动性大,普遍存在“留不久人”的情况,导致队伍不稳定。其次,从主观角度出发资助专干存在的工作困境。(1)工作积极性不强。资助工作量大,压力大,疲于应对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2)自身的业务素质不强。资助政策性强,专业性要求高,资助专干要掌握校内外现行文件政策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政策新文件,业务素质不强导致容易出错产生职业挫败感。(3)工作成就感不强。资助专干的工作往往是默默付出的,长期缺乏肯定和激励,导致年轻的资助专干成就感降低。(4)岗位职业意识不强。对岗位职责不清晰,责任感不强。(5)队伍不稳定导致资助专干归属感低,只作为临时岗位,有机会就会申请转岗。总的来说,资助专干主观角度出发导致的工作困境,归因都是对高校资助专干角色定位认识不足,资助工作开展路径不明确,自身缺乏工作自信和专业自觉。长此以往,难以保障高校资助队伍的优化与发展。

二、高校资助专干角色定位的重要意义

在繁重的资助工作和精神高压下,客观存在的工作困境短时间无法改变,但资助专干可以从主观视角,也就是自身出发去解决实际工作困境。清晰的角色定位能帮助高校资助专干快速梳理清楚工作脉络,增强职业意识,有助于促进高校资助专干不断提升内生动力,增强专业信念、专业能力和专业自觉,进一步确保高校资助专干队伍的稳定性。关系到高校持续推进学生资助和教育公平稳定的大局,是保证高校资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三、高校资助专干的角色定位

(一)资助宣传者

做好国家、社会和校内资助政策、自立自强典型案例、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感恩诚信教育、反诈骗安全意识教育、大学生合理理财和正确消费观的宣传是顺利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辅导员资助工作的指导者

高校辅导员自身对资助政策的理解程度与评定过程中的公平性、公正性及是否精准资助等密切相关。在各项资助项目开展前,评定过程中,评定结果后,资助专干都要对高校辅导员做好资助政策解读,班级评定过程规范性管控和指导工作。确保高校辅导员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强调工作纪律性,杜绝违纪违规行为,畅通投诉渠道。

(三)学生资助工作的执行者

资助专干同样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之一,包括但不限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交的各类佐证材料鉴定、资助项目申请材料的审核、资助育人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等。

(四)受助学生信息的管理者

资助专干必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受助材料进行及时归档,妥善管理,确保学生个人隐私不外泄。确保受助学生的档案资料全面、准确。为后续资助项目评定奠定夯实基础。

(五)受助学生思想的引导者

资助专干必须同辅导员一起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帮其树立自信心,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定期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当前的所思所想,困难和需求,及时提供帮扶,答疑解惑。通过思想引领方式实现高校资助育人的目的。

(六)受助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者

资助专干承担了校内勤工助学制度制定,岗位设定,岗位人员选拔,勤工助学能力培养的职责,校内勤工助学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是他们拿到的第一份工资。通过勤工助学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七)受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守护者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有物资匮乏、教学资源不平等等经济方面造成的困难,往往还伴有自卑、敏感,交友困难等心理问题引发的人际关系紧张或学业困难,消费观偏差。资助专干要和辅导员、心理老师、任课老师信息互通,合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困难,改变错误认知,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四、高校资助专干工作开展路径

(一)加强政策学习

政策文件和规定是资助工作开展的行动指南,各级各类资助项目繁多,资助政策在不断调整中进一步完善。具有政策性强、专业性强、时效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的特性。这就要求资助专干不但要掌握当前资助政策和办法,熟悉以往的资助背景和政策情况,还需不断学习新的资助育人政策和导向,解读文件新精神,把握好新旧政策变化中的节点、重点、难点及答疑关键,严格按照《高校资助资金使用办法》等规则性文件要求开展资助工作,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资助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充分发挥资助育人政策的效力。

高校要切实加强资助专干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为进一步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提供组织保证。[2]

(二)重视宣传工作

资助专干在开展各项资助育人项目前,需要将资助政策的宣传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确保每个学生都及时掌握资助各项政策信息。不断挖掘自立自强励志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宣传典型案例,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模范看齐,奋发图强。定期开展感恩诚信教育,反诈骗安全意识教育,大学生合理理财和正确消费观的宣传教育,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安全意识和理财规划意识。通过运用新媒体、社交媒体等学生更乐于接受,更便于接受的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宣传的优质服务,将资助育人的宣传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

(三)加强培训

资助专干要尽可能主动参加校内外,线上线下资助工作培训,进一步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自觉的提升和培养。

资助专干在开展各项资助育人项目前,需要整理、发布辅导员和学生通俗易懂的申请办法和操作便捷的申报流程。要求辅导员严格工作纪律,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提高辅导员资助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的规则意识。指导辅导员在资助项目开展过程中“实事求是、严格程序、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好各环节的公示工作。熟练掌握资助项目的各项条款、对受助者的要求及条件;及时解答学生对资助项目的疑惑,向学生解释清楚各项资助政策的原则,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否属于受助对象,怎么申请,什么时候申请。充分发挥沟通协调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将资助业务培训、布置到位。[3]

(四)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有效开展资助工作的地基。资助专干要对辅导员开展困难程度精准认定的工作培训,明确特别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不困难等四个困难档次的认定依据,特别强调要注意8类重点保障对象和3类重点关注对象。除此之外,一套行之有效的困难生认定方法是关键,资助专干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征求辅导员工作意见,修改提升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表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指导辅导员组建班级评议小组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详细家庭情况。认真审核学生提交的低保证、残疾证、医疗费用等其他困难情况佐证材料真实性、有效性,初步判断出困难程度;组织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经过集体讨论,综合考虑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班级评议小组评定意见、学生在校消费情况等认定困难学生及困难程度。发现家庭经济困难但学生本人没有提出认定申请的学生,及时将其纳入认定范围。重点关注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建立详细台账,持续掌握在校情况,及时跟进帮扶。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及时报告学校并做出调整。

(五)灵活运用多种资助

多年来,高校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校园地国家助学金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资助、师范学生免费教育、新生入学资助项目、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多元化的资助政策帮扶体系。从制度上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资助专干需要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同困难程度,不同困难需求,针对学生特点,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各项资助政策打造个性化资助方案,如经济、学习双困难的同学可以除了发放资助金,还可联系专业教师给予学业帮扶;家庭经济负担重的学生可推荐勤工助学岗位;特别是家庭遭遇突发重大变故的困难学生,资助专干要在24小时内向学校报告,48小时内发放学校突发困难资助金,以解学生燃眉之急,除后顾之忧。

(六)拓展勤工助学育人功效

勤工助学作为有偿资助形式,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4]。资助专干要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提升劳动能力的角度出发,设置满足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需求的勤工助学岗位数量,设置符合大学生职业契合度和发展需要的成长型岗位。尽可能减少以简单劳务型、事务性工作较多,技术含量较低,学生很难体验学以致用的岗位设置。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拓展勤工助学育人功效。

(七)深化资助育人内涵建设

资助是一个良好的育人契机和重要的育人环节,资助专干要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组织如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思想引领和精神关怀的活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脱经济依赖、资助款挥霍、受助自卑心理、交友困难、恋爱观偏差等思想困局。引导学生感受来自党、国家和学校的深切关怀,鼓励学生坦然面对贫困,正视贫困,建立自信自强的良好心态,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发图强,帮助受助学生逐步走上“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轨道。

资助育人在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想要充分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最大效用,需要通过认知转变,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内涵提升等多方面加强,来保障教育公平性,确保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成才、成长,真正阻断贫困代际传播。[5]

(八)定期随访、走访

各资助育人项目落地后,需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也可以与时俱进通过“云走访”开展。资助专干组织由专职辅导员、青年教师组成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家庭走访慰问组。重点走访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学生等8类重点保障人员和3类重点关注人员及其他需要特殊关注的困难群体学生。深入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实地去走访他们居住的成长环境,与困难大学生、及其家长(法定监护人)详细交谈,尽可能的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状况与表现情况、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习惯以及学校以外的个性特征。宣传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表达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征求家长对学校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学校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九)加强资助档案管理

学生资助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是提高学生资助项目成效与质量的关键问题。在学生资助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资助专干应对档案整理人员培训到位,做到全面、真实、及时、高效、可查、可追溯,落实资助档案的整理归纳、一生一档、分项归档管理,确保学生个人隐私不外泄。对受助学生家庭状况变动与突发情况亦应进行及时掌握,方便对资助档案实行更新与补充,保障学生资助档案全面发挥自身具有的价值和作用。[6]

(十)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反馈

资助专干需给学生们提供畅通的投诉渠道,要求辅导员明确告知学生,学校,院系、班级三个监督等级的投诉方式。开通咨询投诉热线,接受监督,受理并对公示期间所反映的问题予以调查处理。及时了解掌握资助工作实施情况,及时处理资助中出现的问题,避免舆情发生,保证资助工作落到实处。

(十一)受助学生的后续管理

资助专干要加强受奖助学生的后续管理和跟踪工作,了解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确保在学生中的先进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奖助学金主要用于返还学费贷款、购买学习或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人、救助社会等。为受助学生组织开展可参加的公益活动、集体活动,提供可展现自身能力,提升综合水平的平台。鼓励受助学生积极参与,用优秀的成绩、突出的表现回报社会。

同时,一经发现受助学生有不正当消费或违纪等不良影响的,立即取消该生受助资格,并将取消名单和取消原因及时送交学校备案。

五、结束语

资助专干应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力量。充分发挥角色优势,增强职业自信和专业自觉,拓展育人内涵,关心、关爱、尊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准确掌握其现实困境和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帮扶,提升受助学生抗压和受挫能力,尽可能保障教育公平,资源公平[7]。将思想引领工作与资助工作有效结合达到培养受助学生优良品质的育人目的。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辅导员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有困难,找警察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