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园区)基层管护站点设置研究

2023-01-08 14:55赵卫红
绿色天府 2022年11期
关键词:德阳大熊猫管护

○文/ 赵卫红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园区(以下简称“德阳园区”)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南段,面积576.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440.4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136.1平方公里,是大熊猫九顶山种群(岷山L种群)栖息地的核心区域。德阳园区地形地貌复杂,高山峡谷纵横,交通极为不便。如何科学合理设置大熊猫国家公园基层保护站点,尽快补齐基层一线管护站点保护基础设施差、弱、缺的短板,营造栓心留人的管护工作环境,才能有效落实国家公园分区管控要求,实现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家公园网格化管护体系。

德阳园区地形地貌特征

德阳园区地处岷山南段,西南与成都熊猫分局彭州白水河片区相连,西北与阿坝州茂县宝顶沟片区相连,东北与绵阳安州区千佛山片区相连,被喻为岷山南段大熊猫的“腹心带”,具有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德阳园区地形特征:

一是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德阳园区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岷山南段龙门山系,南北长约43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园内最高海拔在什邡与茂县交界的狮子王峰4989米,最低海拔在什邡园区通溪河花庙子890米,海拔落差达4000米。园内高海拔区域多为原始林,无人区,秋冬长,春夏短。且常年积雪,没有原住民。

二是沟壑纵横交错,交通极其不便。德阳园区是沱江源头绵远河发源地,园内共有绵远河、石亭江、黄水河、清水河、平水河共6条较大水系,园内溪流纵横。从绵竹清平的东北方向绵远河谷起,顺时针到什邡西南的陈家山纸厂沟,共有11条沟壑。分别是木木岭沟(即:绵远河谷)、漆树沟、梅子沟(歇马庙沟)、猫儿坪沟(红庙子)、龙形沟、二道金河沟、盐井沟、通溪河谷、红峡谷、獐子沟、纸厂沟。园内沟壑纵横,通达性差,交通不便。

三是人为活动集中,管控侧重明确。德阳园区东南部紧邻成都平原区的什邡、绵竹,分别是绵竹清平镇、汉旺镇、九龙镇、广济镇和什邡的蓥华镇,自古以来就是人为活动密集区,环成都平原经济发达区。园内小木岭区域在国家公园试点之前为全国四大磷矿主采区之一,矿业权集中。紧邻公园的钟鼎寺、白云寺香火旺盛,游客香客多。东南方向的人为活动密集程度与其它方向形成显明的对比。

四是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任务重。德阳园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以大熊猫为代表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偷盗猎犯罪分子关注的热点。加上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园内生态损毁严重,大熊猫栖息碎片化严重,九顶山种群成为孤立的小种群,保护任务繁重。

德阳园区基层保护站点建设目标设置原则

■ 建设目标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立足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模式,加快原有基层管护站点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使巡护监测、工作环境、设备条件、巡护装备、防火器材得到加强改善,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持续强化基层巡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工作效率,适应国家公园管护巡护业务的要求,形成网格化管护格局,进一步彰显国家公园建设形象水平。

■ 设置原则

1. 保护优先,布局合理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科学合理布局基层管护站点,可整合原有保护站点,形成无盲区,便于管控,方便巡护,相互支撑管护网格化布局。管护站主要设在国家公园边界区域。

2. 交通便利,安全方便

统筹考虑德阳园区地形地貌特点,结合进入国家公园道路的现状,在德阳园区东南区域,临近人为活动密集场所,选择进入国家公园必经沟口、森林防火卡口等点位作为管护站点,同时考虑交通便利、安全合适。临时补给救助点可适当向一般控制区或核心保护区延伸。

3. 特色多样,就近管护

基层管护站点外观外形实行差别化建设,既要突出国家公园理念,也要尽量与当地生态文化特色相结合,不搞大一统,可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在场镇、村口路边设置,建成管控有利,安全方便,体现大熊猫国家公园特色的管护站点。

管护站点设置数量及管护区域

管理总站下设管护站点。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管护需要、巡护便利性、交通通达性和居住安全性等因素,按照自然地形,方便巡护,有利管控等因素,将德阳园区划分为10个网格化管护单元,设10个管护站。其中,绵竹5个管护站,什邡5个管护站。每个管护站管护范围50-100平方公里。并在重要巡护线路设置简易巡护棚等临时救助点。

■ 绵竹管理总站

1.小木岭管理站

设置地点:清平镇棋盘村村道旁边(原九顶山保护区小木岭管理站),现有管理用房300平方米,灾后重建修建。下辖小木岭国有林保护区现有的小木岭管护点、长河坝管护点、板棚子卡口。

管护面积: 22043公顷。

管护范围:绵竹园区小木岭区域,包括小木岭国有林保护区(原德阳伐木厂)长河坝、板棚子、黄水河三个片区。

设置必要性:小木岭管理站属于德阳市小木岭国有林保护区,即:原德阳市伐木厂管护区域,办公地点在汉旺镇,作业区域在小木岭。其长河坝、板棚子属于原来矿业权相对集中区域,管控任务重。但沟内各支沟走向、水系流向清晰,自然分界线明显。即黄水河沟、板棚子沟和长河坝沟。继续采用1+3设置模式,在清平镇棋盘村路口设置小木岭管理站,下设长河坝管护点、板棚子管护点、小木岭管护点,分别管控经由清平镇方向进入国家公园的人为活动。

建设方式:改造为1+3模式

2.漆树沟管护站

设置地点:位于清平镇湔沟村漆树沟中段牛沁石沟口(原茶园坪国有林保护处管护站),现有管理用房100平方米,灾后重建修建。

管护面积: 3989公顷。

管护范围:绵竹园区清平镇属区域,包括茶园坪国有林保护处火地工区管护区域和清平镇属湔沟村、元包村、棋盘村部分管护区域。

设置必要性:从清平镇湔沟村进入国家公园的必经之路,是漆树沟相对安全方便点位,原房屋为5.12灾后重建的茶园坪国有林保护处茶园坪工区管护用房。漆树沟区域属于现有矿业权相对集中区域,纵深较长,管控任务重,现有邓家火地矿段工业广场距国家公园较近,可在国家公园界与工业广场之间设置邓家火地管护点。

建设方式:改造

3.天池管护站

设置地点:位于汉旺镇天池村村委会,现有森林防火管护用房300平方米。

管护面积: 1596公顷。

管护范围:绵竹园区汉旺镇天池村属区域,包括太阳寺、花石沟、陈家磨房区域。

设置必要性:从汉旺镇花石沟进入国家公园的必经之路,是花石沟相对安全方便点位,房屋为原林业局5.12灾后重建的森林防火管护用房。花石沟内主沟与马家坪支沟清晰,天池村村民整体搬离,但有发展林下经济的规划和潜力,可设置花石沟和马家坪2个管护点。

建设方式:改造

4.白云山管护站

设置地点:九龙镇清泉村红庙子,现有管理用房200平方米,灾后重建修建。

管护面积: 1036公顷。

管护范围:绵竹园区九龙镇属清泉村部分区域,包括横梁子、红岩煤矿和白云山区域。

设置必要性:从九龙镇清泉村进入国家公园的必经之路,是白水河相对安全方便点位,原房屋为5.12灾后重建的森林防火管护用房。白水河内两大支沟清晰,清泉村村民整体搬离,但有发展林下经济的规划和潜力,白云山区域与天府冰雪运动项目规划区域相邻,故采用1+1设置模式,在白云山顶设置白云山管护点,管控从天池村方向进入国家公园的人为活动。

建设方式:改造1+1模式

5.龙宝坪管护站

设置地点:广济镇三江村龙宝坪,现有管护用房150平方米。

管护面积: 11469公顷。

管护范围:绵竹园区广济镇属区域,包括茶园坪国有林保护处茶园坪工区管护区域和广济镇属三江村、玄郎村部分管护区域。

设置必要性:从广济镇沿石亭江进入国家公园的必经之路,是距公园最近、沿河相对安全方便点位,原房屋为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新建管护用房,已完成房屋主体修建(暂未投入使用)。石亭江源头三大支沟清晰,三江村村民已搬离,但有发展林业经济的规划和潜力,龙形沟区域与金河磷矿和金花镇石灰矿区域相邻,故采用1+1设置模式,龙形沟口设置龙形沟管护点,管控从龙形沟方向进入国家公园的人为活动。

建设方式:新建+改造为1+1模式

■什邡管理总站

1.红白管护站

设置地点:什邡市蓥华镇红白社区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科普宣教中心院内右侧

管护面积: 6400公顷。

管护范围:东以二道金河与绵竹为界,西至犁湾河源头,南至断头桠与金河村集体林接壤,北至狮子王峰与茂县相邻。

设置必要性:管护区域主要以河流、山峰划分,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但该区域为无人区,山高坡陡。2008年经历汶川地震,生态尤为脆弱,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后,目前仍处自然修复中。管护区及附近因地震和次生灾害影响,无安全的管护站点建设地址可选,而拟建的红白管护站(址)位于通往管护区的道路附近,系最接近管护区的安全之地,水电配套条件优越,实施卡口管护方便。

建设方式:新建+改造

2.通溪河管护站

设置地点:大熊猫国家公园什邡园区一般控制区通溪河花庙子。原属于什邡国有林场通溪河工区所在地。

管护面积: 4200公顷。

管护范围:东至大灰堆,西至蓥华山,南至桦木杆梁子,北至南天门。

设置必要性:管护区域主要以河流、山峰划分,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但该区域为无人区,山高坡陡。实施卡口管护方便。

建设方式:改造

3.大坪管理站

设置地点:什邡市蓥华镇红峡谷村,国家公园边界处,一般控制区。原属什邡市国有林场大坪工区所在地。

管护面积: 3600公顷。

管护范围:东至铧头尖,西接彭州,南至万寿寺,北至马道子。

设置必要性:位于红白社区进山的必经之路,是从红白路进入国家公园必经之路,有利于管控游客和其它人员进入国家公园。

建设方式:改造

4.钟鼎寺管护站

设置地点:什邡市蓥华镇蒋家沟,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边界处。原属什邡市国有林场蒋家沟管护站所在地。

管护面积: 3300公顷。

管护范围:东与红峡谷村集体林为界,西至万寿寺,南与蓥华镇瓦窑村集体林相邻,北至白果桩。

设置必要性:位于什邡市钟鼎寺景区后侧1.5公里处,是外面进入国家公园必经之路,有利于管控钟鼎寺游客和其它人员进入国家公园。

建设方式:改造

5.陈家山管护站

设置地点:蓥华镇纸厂坪,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边界处。原什邡林场陈家山工区。

管护面积: 3600公顷。

管护范围:石牛坪至荆竹堂大片国有林,香樟坡至朱家山大片国有林。

设置必要性:位于什邡市纸厂沟进入国家公园必经之路,有利于管控其它人员进入国家公园。

建设方式:改造

基层管护站点的主要任务

大熊猫国家公园基层管护站是国家公园管控的重要屏障,是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的第一道防线。主要任务:一是落实生态保护措施,管控人为活动影响。落实国家公园管控有关规定,负责国家公园界碑、界桩、界标的维护管理,保护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损毁,管控人为活动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是开展日常监测巡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组织开展日常监测巡护,协助有关专业部门,加强珍稀野生动物、旗舰物种栖息地、生存环境的监测,加强大熊猫可食竹保护,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维护生态平衡。三是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规定,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加强火灾风险隐患监测排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意识,加强地灾等自然灾害的预防。防止国家公园内毁林等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四是做好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引导,宣传普及国家公园理念,保护常识,提高群众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生态意识,建立共建共享的机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公园是“国之大者”,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大熊猫国家公园基层管护站作为国家公园管护最前沿阵地,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规章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巡护员队伍,才能更好地承担新时代中国国家公园的时代使命,守护出色出彩的国宝家园。

猜你喜欢
德阳大熊猫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我们都爱大熊猫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大德如阳
寻找大熊猫
大熊猫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大熊猫也消暑
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
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