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2023-01-09 11:26张圆山东省无线电监测站
品牌研究 2022年36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者管控

文/张圆(山东省无线电监测站)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国资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也不断进行国有资产的改革,这对单位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也有利于避免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

当前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国有资产的管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随着单位发展规模的壮大,资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等需要提高,因此,新时代下事业单位应当改进国有资产的部门,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资产管控效率的提升。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概述

在事业单位运营发展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是重要的基石,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较多,主要有事业单位接受捐赠并经过确认的资产、国家划拨的资产以及根据国家的组织而形成的资产[1]。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具有公共性、服务性、非营利性、无偿性等特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有资产的评估、处置、监督检查以及使用等方面。同时,在单位的资产管理中,管理者应注重综合性管控,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控等各方面的有效结合,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及时管理相关的社会工作,为社会公共服务贡献力量,同时相关工作的开展不以营利为目的。

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当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资产的流失损耗。同时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国有资产制度建设,明确单位资产管理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为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提供保障。

(二)避免资源的浪费产生

新时期事业单位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应当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能力,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现象会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各个单位之间资源的分布不均将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因此事业单位应当规范资产的管理,实现横向管理以及纵向管理,对国有资产进行高效、合规的配置,盘活资产,避免产生资产浪费情况[2]。

(三)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当前,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会存在较多问题,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把握工作重点,对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有效规划,并根据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价值优化,避免资产的长期损耗。同时,在资产管理中事业单位应侧重于资产的评估、处置、监管等各方面,推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

(一)单位管理者资产管理意识有待提升

由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大多来自财政拨款,因此单位管理者在资产管理认识方面不够完善,对资产管理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很多单位管理者在资产使用过程中过于重视其中的社会效益,或者管理者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忽视市场原则,这不利于单位资产在市场上的运行,同时也难以保障单位资产管控水平提升。同时,单位管理者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单位的预算编制不够细化、财务核算管理不够规范,同时还存在资产预算编制程序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预算管理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重采购、轻管理”,单纯追求政府财政拨款的增加,管理方式粗放,难以推进各个阶段制度的有效实施。此外,一些单位管理者在资产认识上存在偏差,很多单位受到“单位所有制”影响,将国有资产错误视为单位或部门拥有的资产,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资产管理账实不符情况严重。

(二)资产管理制度体系需要完善

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在资产管控部门方面也需要划分清晰,同时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也较为缺失。

一是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大多数单位的管理制度是“综合性办法——配套制度——操作流程”这种基本的管理制度体系,难以实现对单位资产的各方面管束,单位资产在购置、利用以及处理等方面不利于全死角的监控,在管理上形式化严重,同时在很多岗位上没有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难以对实物资产进行有效的统计管理,会导致监督权力滥用等情况[3]。

二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在资产配置方面,单位国有资产没有形成良好的配置机构及配置标准,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难以提升配置效率,在资产的使用以及监管过程中没有完整的体系,容易导致资产管理的混乱腐败现象以及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情况。

(三)资产管理方法科学性以及创新性不足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创新,同时由于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导致资产处置的随意性较大,容易导致资产的流失以及浪费情况。

一是,在资产管理方法上有待改进,在资产管理实际工作中管理基础较为薄弱,部分会计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对会计准则的理解程度不足,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没有及时更新,在资产管理中常出现现金账期末余额较大、非税收入及上缴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等情况,资产的清查以及维护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落实。

二是,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在预算管理、资产的配置、监管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目前财政部关于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依旧落后于事业单位资产的发展,难以满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需要。此外,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较落后,账簿设置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统一,绩效管理难以充分落实。

(四)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足

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很多事业单位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资产信息化平台。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会涉及很多环节,如资产的购置到报废的过程,随着单位发展,资产种类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信息化水平不足,部分模块建设不到位,影响资产管理效果。

一是,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化系统模块不够统一,事业单位会根据不同工作需要不同项目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由于财务信息化系统开发的软件接口不同,难以保障单位信息化管理效率。同时不同信息化业务模块生成数据差异较大,业务数据需要不断进行手工更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难以有效共享,这导致资产预算管理数据的核算不够准确完整,导致资产的监管不力。

二是,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专业性复合人才,但是事业单位当前缺乏既懂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单位的资产管控方面难以满足需求。此外,在信息化软件的应用方面,很多单位依旧采用传统的资产管理软件,对于一些资产的审批、线上线下的全过程管理难以满足要求。

四、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

2021年4月,国务院宣布实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其中提出应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监管,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性、规范性及资产事务管理与价值管理的有效统一[4]。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资产问题,事业单位管理者应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意识以及质量,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监管的有效性。

首先,事业单位在资产管控部门的建设上,单位会实施“分级管控、统一所有”的机制,通过独立的资产管控部门实现资产的集中化管理,同时要明确各级单位的资产管理权限,实现资产管理产权清晰、明确。同时在资产管理中还应当遵循资产配置原则,根据资产配置标准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避免资产的闲置或浪费情况。

其次,单位管理者应在思想上提高单位员工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根据财政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及时学习并应用于实际工作,单位管理者还应当定期召开对员工的资产管控培训会议,积极鼓励单位员工参与到培训中来,提高员工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质量。同时管理者在聘用员工中也应当考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健全单位资产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国有资产相关的管控细则以及资产管控制度,提高单位国有资产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

首先,对于单位日常的不同资产需要认真对待,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应针对国有资产建立资产管理目录、资产管理卡片,粘贴统一标准的资产标签,详细编入资产的编号、名称、使用责任人等信息;同时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对于管控流程、资产的领用、盘点、报废等方面应加强处置。特别是在资产盘点中应进行常态化管理,对于盘点过程中出现的盘亏盘盈、闲置损毁等情况及时查明,避免出现资产流失、账实信息不符等情况。

其次,单位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健全的资产管理机制可以推进资产管理的落实以及管控目标的实现。同时单位还需要落实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在单位资产管理领导人方面可以划分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责任人以及直接责任人这种三级管理体制,定期对责任人进行考核,考察其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还应当加强外部的监督、监察等,保障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购置以及处置等,针对资产管控问题进行解决,防止资产流失严重。

(三)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

首先,单位管理者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管理,由于当前新税制的改革以及新的会计制度的颁布,在资产核算管理方面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单位员工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做好新制度下资产的高效化管理。例如,为改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2021年青岛市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培训管理工作,完善预算单位资产以及构建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单位资产管理机制,根据要求,财务人员进一步明确总资产管理以及分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对固定资产分类、使用年限、资产配置标准等进行明确,通过这次培训,加强了单位员工对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5]。

其次,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想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应当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财务部与业务部之间的沟通,实现相互协作、相互监督,提高资产监管水平。同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以便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提高管控的效率。

(四)完善单位资产管理监督体系

事业单位要健全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督体系,完善单位内部的财务公开或者审计制度,不断细化资产的监管机制,保障单位资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

首先,单位应当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制度,根据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要求,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占有、处置、使用、收益等全范围的独立审计意见,有效提高了单位资产管理报告的准确性、完善性。

其次,单位在资产监管方面需要细化,同时对员工的培训方面加强管控,提高单位管理者以及主要负责人对法律法规内容的认识,同时在考核管理中将资产管理纳入相关指标中,提高资产监管力度。例如,2019年10月25日,陇南市政府发布了《陇南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单位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督,明确资产处置各环节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现了资产从取得到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的完善。

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当提高资产监督人员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培训,加强员工对资产监督相关的法律知识、业务技能、信息化以及监管流程的学习,对事业单位员工的资产管控独立性以及执法水平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五)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在当前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信息的利用。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简化了资产管理的人力、物力,同时还提高了资产的管理效率,因此搭建完善的数据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另外,在信息化管理中还应当注重信息软件的不断更新、升级,避免管理系统的风险问题。

首先,单位在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中要充分反映国有资产的配置与各个单位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以实现动态化的监督,同时单位还应当及时对资产管控情况进行更新,对资产的流动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检查[6]。此外,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可以将信息管理制度与相关数据有效结合,使得资产管理的责任充分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单位提供更加科学细致的管理。

其次,由于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会涉及各个环节,管理较为复杂,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在信息化建设中应充分保障各个环节模块之间的相互衔接。例如,A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采用了ERP管理信息系统,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对单位的业务流程实现了重组、再造、细化梳理等,实现了国有资产与科研、财务、业务的有效统一,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数据情况,保障了资产配置的科学化以及监管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展开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对资产管控情况进行动态规范,提高资产管控的科学性,保障资产管理的安全性,避免资产的流失,同时也应当提高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推进单位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当前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单位的资产管理机制、资产管控人员以及资产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完善,总之,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同时还需要提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并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实现资产的高效管控,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管理者管控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试析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窗口和镜子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