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艺训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01-09 21:06朱鸿东王尚鹏徐超
中国水运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员专业课程思政

朱鸿东,王尚鹏,徐超

(武警海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1)

1 引言

2016 年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阐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提出“要把做人做事 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之后,2019 年11 月,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2]。新时代军校学员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军校教学的基础性,长期性,全面性工作,要贯彻在教育培养的全过程[3]。

2 现状

一直以来,军队院校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政课程教员和各个学员队干部承担,同时集中在思政理论课和日常教育(主要通过党团教育实施)两个方面上。然而高强度的集中理论学习,教育效果并不明显[4]。而各类专业课程常常仅以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为导向,课程建设重点集中在完善专业知识架构上,常常忽视对学员道德品格的教育,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标准。那么在现有情况下,如何在教学中更好融入课程思政,形成与其他思政教育的有效协同,成为专业课程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3 困难

首先,船艺训练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设计与《水手工艺》相近,缺少相应的思政设计内容;其次,专业基础课教员长期从事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缺少对于思政类课程研究。同时与思政课教员相比,经验和方法不足,思政教育效果无法凸显;最后,理论内容少,实践内容多,而且多数为合班开课,容量大,导致核心内容讲解时间少,实践内容考核检查时间多,课程思政教育开展时间不足[5]。

4 探索思路

4.1 坚持专业课程人才培养要求,完善船艺训练思政建设体系

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培养部队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出发,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军队院校特点,把课程思政工作融入到知识、能力、素质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6],培养学员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忠诚奉献、纪律服从、团结奋斗、创新坚持的科学精神,赋予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4.2 转变专业教员课程思政理念,提高专业教员课程思政能力

首先要转变课程思政一分为二的教学理念:思政教育存在于思政课,而专业课中重点讲授知识、技能。其次,转变课程思政一蹴而就的教学理念。对于课程思政而言,往往贯穿专业学习的全过程。最后,转变课程思政一劳永逸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需要不断地磨合,更需要结合学员集体进行特殊设计。

4.3 挖掘船艺训练课程思政元素,丰富专业课程思政内容

与思政课程不同的是,课程思政重在实践,是思政教育的“综合实践课”。也就是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仍以专业为主,但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以船艺训练课程为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内容比重远大于理论内容,具有实战化特点的专业课程。通过专业知识内容体系的学习和任职岗位履职能力的实践两方面对思政元素深入拓展,具体表现为:学员不仅要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岗位职责的认知,更应该完成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战斗精神等责任心和荣誉感的塑造。

5 实施策略

以船艺训练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其目的潜移默化地使学员真实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以专业的视角汲取思政教育。在梳理现状思路的基础上,使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落地生根,应该从专业课程设计、教员思政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三方面入手。

5.1 完善专业课程设计

一方面为了保证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联动效应,应在课程设计阶段对课程思政进行引导规范,其中的“思政味”不仅要与思政课程在教学内容相补充,更要在教学目标上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贴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使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员团结协作、连续作战的优秀品质以及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实践课,其鲜明的特征就是实用性,强调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考虑适当增加实践课学时比例,目的在实作训练中,把专业技能与岗位职责相连接,保证个人专业能力与工作任务相贴合。

5.2 提升教员思政能力

专业课教员作为专业课程的课堂主导,不仅带领学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引导思政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可以说,专业课教员思政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7]。因此,教员需要自我提升,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实现自身道德修养和思政能力的共同提升。这就要求教员系统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基本理论,不断进行反刍与领悟,最终做到学以致教、教以促学,实现学习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学效果帮助理论学习的双向正反馈。

在课程讲解训练过程中,可以开展“红色教育”,激发学员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员优良革命传统。例如在讲解绳结作业时,可以穿插讲解绳结的实际用途,并以实际案例:战士利用平结救助落水群众等,引导学员树立“人民子弟兵”的自我认识[8]。在讲解船体保养时,以“辽宁舰”的曲折过去与浴火重生为切入点,既说明保养工作的重要意义,又激励学员爱国主义情怀。

5.3 灵活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体现了这个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教学方法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专业内容融入思政元素,通常采用是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教学方法,保证专业内容更加容易开展。

以本课程为例,教学内容多以实践训练为主,按照单人训练及小组训练的方法进行。在训练过程中,应及时向学员强调课堂纪律及训练标准。对于组内训练问题,应强调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把纪律意识、团结意识融入到课堂实践过程中[9]。

6 总结

军队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不同专业课程,需要根据专业课程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进行相应的课程思政分析和实施。同时院校、教员等课程思政的主体也需要挖掘思政教育内涵,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完成课程思政探索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课程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实现和完成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使命任务。

猜你喜欢
教员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长问题
晚安,教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