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要点

2023-01-09 16:47陈慧张瑾王志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头份规模化猪群

陈慧,张瑾,王志文

(周口市淮阳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周口 466700)

生物安全在养猪生产中的定义是遏制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入侵猪群,减少和控制传染病在猪群中传播。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养殖密度大,生猪之间接触频繁,导致疫病传播风险加大。同时,在非洲猪瘟(ASF)疫情形势下,规模猪场更应意识到构建生物安全体系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防控规模化猪场暴发烈性传染病,而且对确保生猪复产增养意义重大。

1 规模化猪场选址和布局

1.1 场址选择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前提是猪场的选址,场址选择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地理位置选择向阳避风、水电和饲料原料供应充足、交通便利的无污染区域,并且远离铁路、公路等主干道,距离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场所等3km以上,同时避开有野生动物活动的区域。

1.2 场区布局场址确定后规划场区布局,根据地势建设和当地风向划分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以及隔离区,猪场内各区进行封闭式管理且设置绿化隔离设施。办公区为猪场各职能部门,生活区地处办公区内侧,为员工生活起居之所,应设置消毒通道并对其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作为猪群集中生活的生产区是场区布局的关键,该区域布局猪舍时应有利于生物安全防控,应从上风向往下风向顺次分布种猪舍、分娩舍、保育舍和育肥舍,各猪舍间距应10m,并且根据猪场繁殖类型配置相应栋舍。生产区和生活区间的距离应50m,并设置消毒通道,生产区内划分宽为7m的清洁道和宽为3m污物道,二者不得交叉。隔离区应设置在猪场下风口,旨在避免病原体经空气流动污染生产区,隔离区设置垃圾场、隔离舍、沼气池以及粪污处理场等,并且确保隔离舍与猪舍间距100m。此外,猪场周围应设置围墙隔离外界,猪场出入口设置消毒池,同时配备消毒和诊疗等用于疫病防控的设施设备,以保障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

2 规模化猪场相关制度和规范

2.1 消毒制度建立完善的消毒卫生制度是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消毒制度可以最大程度上将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杀灭,有效预防猪场重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规模化猪场应从消毒前的清扫和冲洗、消毒液的选择及其配比浓度、消毒方式的选择和消毒时间的确立等方面制定完整的消毒流程,在明确消毒对象的基础上选用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譬如办公区、生活区采用消毒威1:1000喷雾消毒,人手消毒采用新洁尔灭溶液1:1000浸泡消毒5min,鞋底消毒采用消毒威1:500稀释喷洒地垫,车辆采用酚类或醛类消毒剂消毒,道路消毒用2%氢氧化钠,生产器具消毒用3%氢氧化钠溶液、0.2%~0.5%过氧乙酸或0.1%新洁尔灭冲洗消毒,空舍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场区大环境消毒用生石灰和3%氢氧化钠混合液全方位泼洒消毒,排污沟采用菌毒灭1∶300每周消毒1~2次,母猪分娩前后以及仔猪断脐、断尾采用碘酸1:150稀释消毒,装猪台和赶猪通道采用消毒威1:800喷洒消毒。

2.2 免疫制度一方面强化疫苗管理,针对不同特性的疫苗采取分类储存,根据生猪机体抗体水平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选用疫苗,当疫苗色泽性状改变或超出保质期时严禁使用;另一方面实行程序化免疫接种,规模化猪场不同阶段猪群免疫程序参考如下:(1)哺乳仔猪:1日龄和7~8日龄分别注射猪瘟(CSF)弱毒疫苗、猪支原体疫苗,14~15日龄和21~22日龄分别注射猪圆环病毒(PCV)疫苗和猪链球菌(SS)疫苗,免疫剂量均为0.5头份。(2)保育猪:28~30日龄、35~40日龄分别注射0.5头份猪支原体疫苗、仔猪副伤寒疫苗,40~45日龄和60日龄分别注射0.5头份PCV疫苗、1头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3)商品猪:72~77日龄注射1.5头份猪伪狂犬病(PR)疫苗,85~95日龄、120-125日龄分别注射猪口蹄疫(FMD)疫苗和猪蓝耳病(PRRS)疫苗,免疫剂量均为1头份。(4)后备公母猪:145日龄注射1头份FMD疫苗,155~160日龄、165日龄和180~185日龄依次注射猪细小病毒(PPV)疫苗、猪乙型脑炎(JE)疫苗、PCV疫苗,免疫剂量均为1.5头份,200日龄注射2头份猪瘟疫苗,210~215日龄注射1头份JE疫苗,222~225日龄注射1头份PR疫苗,235日龄、240日龄分别注射FMD疫苗和PPV疫苗,免疫剂量均为2头份。同时针对种猪群需在每年春秋两季(3~4月、10~11月)普免疫苗2次。

2.3 疫病监测制度规模化猪场要定期开展猪群健康监控,强化疫病监测,依托化验室,针对猪场实际制定检测程序,对猪群中FMD、PCV、PRRS和PR等病毒性疫病以及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细菌性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监测,对猪流行性腹泻(PED)、ASF和PRRS等抗原和抗体进行检测,阳性猪群要立即隔离,经复检仍为阳性要及时淘汰处理,确保全场猪群健康。

2.4 引种技术规范鉴于引种混群会引起诸如ASF防控压力大、猪场PRRS不稳定等危害猪群健康的问题,为此规模化猪场要重视自繁自养,强化人工授精技术,从而建立本场健康种猪群,最大限度降低生猪疫病传染风险。确需引种时务必严格隔离检疫,防止引入病原微生物,调查供种地生猪疫病流行情况,对供种方养殖档案及其检疫证明进行查验,通过临床观察猪群以及对特定病(CSF、PR、FMD、PRRS)的抗原和抗体检测,以评估猪群是否健康,并且加强引种后的隔离检疫,对引进种猪隔离观察45d,期间再次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为阴性时才能混群,同时按照猪场免疫程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2.5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规模化猪场的养殖废弃物主要包括粪便、垫料和废饲料等固形物、尿污等污水、组织样品、医疗废弃物以及病死猪等。废弃物是污染猪场环境和传播疫病的重要媒介,对其处理应做到无害化、资源化。废弃物无害处理方式既有深埋和焚烧,也包括高温发酵和化制等,譬如针对猪群排泄的粪便在收集后通过污道运至猪粪处理场,借助好氧发酵堆肥技术实施无害化处理;对液态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可利用沼气发酵工艺;对病死猪、胎衣的无害化处理通常采用焚烧法或深埋法;对医疗废弃物、组织样品等特殊废弃物要做到独立收集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此外,规模化猪场还要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做好养殖档案记录和生物安全记录,譬如免疫记录、饲料及其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诊疗记录、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记录、防疫监测记录、生猪销售记录等,通过建立真实完整的记录不仅能够明确相关制度规范的执行情况,而且可以为猪场制度免疫程序、防控生猪疫病提供科学依据。

3 规模化猪场四流管理和控制

3.1 猪场人流管控一方面应加强猪场生产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组建生物安全防控小组,落实各项制度规范,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分工,防止人员交叉;结合猪场实际,对生产人员培训生猪疫病防控相关知识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另一方面严格管理猪场人员,外来访问人员不可随意进入猪场,猪场工作人员进场前淋浴更衣并使用75%酒精对携带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同时需要在猪场生活区隔离24~48h,隔离期间做好工作人员采样检测工作,检测合格才能进入猪场生产区。工作人员在出入生产区时也要淋浴更衣,严格消毒。非生产区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可接触生产区工作人员,从而有效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3.2 猪场车流管控(1)加强猪场内部车辆(中转车辆)管理,不同种类的转运车(废弃物转运车、猪只转运车和饲料转运车等)应分区管理,严禁交叉使用,做到专车专用。同时猪场内部车辆不可驶出场外,并严格执行清洗消毒制度。譬如猪只转运车辆使用完毕后要及时进行洗消干燥,并停放在起始区域。规模化猪场应设置三级洗消点,其中一级洗消点能用于猪场内部中转车辆,采用高压消毒机和高压泡沫消毒枪对中转车辆进行消毒,该洗消点设于猪场养殖区和中心中转区之间(用于猪只售前消毒和中转或饲料消毒等,设于二级洗消点和一级消毒通道间);(2)加强猪场外部车辆管理,场外车辆严禁驶入猪场生产区,在距规模化猪场3~10km处建立三级洗消点,对场外车辆特别是其底盘、轮胎等部位进行清扫冲洗,再对车辆进行消毒,车辆消毒时可使用醛类消毒剂,检测达标后进行二级洗消和烘干(71℃干燥10min),二级洗消点应在距中心中转区50m以外的位置;(3)对场内外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后,还应定期对其采样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等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表示合格。

3.3 猪场物流管控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物资有饲料、兽药、返场人员物品以及食堂物资等,各种物资均应严格消毒,譬如兽药物资由场内转运车辆运至消毒间后将其拆封摊放,通过雾化消毒和臭氧熏蒸消毒再转运到隔离区消毒间,利用臭氧、紫外线消毒法消毒24h后使用专门的转运车辆将兽药物资转入药房。返场人员物品入场前要进行臭氧熏蒸消毒,严禁将肉类及其制品带入场内,最大程度上避免FMDV、ASFV的携入。食堂物资可采用卫可1:500稀释液浸泡消毒后再进行紫外线消毒,同时对餐后剩余饭菜进行规范清理,对食堂地面、墙面以及餐厨垃圾进行清扫和清理,防止蚊蝇蟑鼠等病媒生物的孳生。

3.4 猪流管控规模化猪场猪群的流动应遵循单向不可逆原则,一方面在非洲猪瘟(ASF)疫情形势下出售生猪时应将其运至中转区,车、猪除做好清洗和消毒工作以外均实行单向流动,生猪只要到出猪台就不可返回猪舍,生猪出售工作结束后应对赶猪用具和道路车辆、人员进行清洗消毒。为防止和减轻猪群的应激反应,规模化猪场应尽量减少生猪出售频次,坚持全进全出的饲管原则。另一方面针对种猪引进回场,其运输车辆至三级洗消点后要及时对种猪和车辆采样、消毒,ASFV检测为阴性方可进入二级洗消点进行消毒、采样,检测合格后才能接入猪场并将其赶入指定隔离舍。

4 结语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其构建要点既有猪场选址、生产场区布局以及消毒、免疫、引种检疫、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相关制度和规范,也包括猪场人流、车流、物流和猪流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做好猪群饲喂管理、饲料营养和水源管理,加强猪场疫病监测、疫病净化以及野生动物和鸟类、蚊蝇、啮齿类动物等有害生物及其他动物的处置和控制等也是构建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规模化猪场防控重大疫情暴发,推进生猪复产扩产,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举措。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能够为生猪营造一个舒适卫生的生长环境,增强猪体抵抗力,最大限度防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有效保护猪群健康,从而充分发挥猪群生产性能,实现规模化猪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头份规模化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里岔黑猪免疫程序的探讨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