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猪病的流行及综合防控措施

2023-01-09 16:47秦爱华董晓静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饲养场驱虫猪群

秦爱华,董晓静

(昌乐县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 昌乐 262400)

春季气温忽高忽低,对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比较有利。春季气温的回升速度又比较慢,紫外线的杀菌强度很弱,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没有充分重视防疫管理,会使生猪患病的概率升高,对猪群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生产性能发挥不利,会损害饲养场的经济收益。所以每年春季必须要加强猪群的防疫工作,减少猪群患病,确保饲养场的效益。

1 温和型猪瘟

1.1 患病表现此型病猪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低。怀孕母猪感染之后会流产或产出的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及畸形。成年公猪感染会排泄干粪,出现包皮积尿,食欲降低,还有呼吸道的症状,感染比较严重患猪可见其全身毛细血管出血,临床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则死亡率不高。

1.2 预防春季通常温差比较大,所以应该将饲养舍的保暖工作做好,并且将防潮措施有效落实,针对饲养场定期进行有效的消毒,始终保持清洁的生产环境。母猪配种前15~20d可以注射猪瘟疫苗15头份,而给仔猪采取超前免疫措施。新生仔猪22日龄注射4头份,预防效果比较理想。

1.3 治疗给患病猪肌肉注射用药,通常采取抗毒免疫增强针,按0.1mL/kg.bw。如果病猪伴随出现呼吸道症状与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可以给其肌肉注射胆酸和地龙,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配合采用聚维铜碘针对饲养舍进行消毒处理,1次/3d。

2 传染性胃肠炎

2.1 患病表现哺乳仔猪感染后会突然出现呕吐,并且有急剧的水样腹泻,观察其粪便呈现黄绿色或者是灰色,个别会呈白色,其中含有凝乳块并且会散发出恶臭的气味。病猪的体温在病初升高,出现腹泻症状后体温会迅速下降。生产中断奶猪、育肥猪和成年猪感染之后的症状比较轻微,可见出现几天的减食和腹泻症状,个别病猪会有呕吐以及水样腹泻的症状,通常会呈喷射状,粪水主要是黄绿色或者灰白色。泌乳母猪发生感染之后的泌乳量会严重减少甚至停止泌乳,育肥猪和成年猪发病1周内可以好转康复,极少有死亡的病例。

2.2 预防应该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并且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始终保持饲养舍内的卫生环境,重视饲养舍的防寒保暖工作,此外还需要保持饲养舍内的空气始终新鲜,从而有效将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同时提高猪的抗病力。实际生产中还应该始终坚持执行“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2.3 治疗可用痢绝杀(主要成分为白头翁)、止痢120(主要成分为恩诺沙星),剂量为0.1mL/kg.bw,1次/d,连用3d。还可用穿心莲、苦参配合西药环丙沙星,剂量为0.1mL/kg.bw,1次/d,连用3d。

3 猪流感

3.1 患病表现其潜伏期为1~3d。全群几乎同时发病,病猪体温会急剧升高至40.5℃,可见病猪出现厌食,表现迟钝,喜欢挤堆,呈现倦怠衰竭等状态。个别病猪可见表现为张口呼吸、急促和腹式呼吸等呼吸困难的症状,还会伴随流鼻涕,观察发现其眼结膜潮红,排泄的尿液深黄。

3.2 预防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定期开展消毒处理,要注意保温,保持生产环境的稳定。特别是每年春季要重视饲养舍的通风,注意防贼风以及防潮。定期在猪饲料中添加利巴韦林,以有效预防发病。

3.3 治疗可按0.2mL/kg.bw给病猪肌肉注射用药,1次/d,连用3d。

4 链球菌病

4.1 患病症状(1)败血症型:各种类型的猪都可感染,但以架子猪和母猪为主要的发病群体。最急性的病例不表现明显的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病例的体温会升高至40~42℃,食欲不振,观察可见其眼结膜潮红,在其耳尖和四肢下端等处的皮肤都有紫红色或者是出血性的红斑存在,还可见从口鼻处流出红色的泡沫液体。

(2)脑膜炎型:生产中以哺乳和断奶仔猪发病比较多见,病猪的体温会升高至41~42℃,拒绝采食,可见鼻有分泌物,继而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并且有抽搐、转圈、磨牙以及尖叫的情况,病猪的四肢呈现出游泳状的划动,最后会出现昏迷死亡的情况。

(3)关节炎型:仔猪和架子猪发病较多,可见病猪的关节出现肿胀,表现出疼痛感,呈现跛行或者直接卧地不起。

(4)淋巴结型:大多病猪的颌下以及股前淋巴结肿胀和热痛以及破溃,还可见其耳、颈和四肢内侧会出现大面积的紫色变化。

4.2 预防要保持饲养舍内外的环境卫生,严格消毒处理,严防猪受到外伤,公猪阉割后要用酒精或青霉素对其伤口加以清洗。仔猪14日龄给其接种链球菌疫苗,2周后要加强免疫。

4.3 治疗方案按0.1mL/kg.bw使用10%的磺胺嘧啶与磺胺间甲氧嘧啶,1次/d,连用3d。

还可按0.2mL/kg.bw肌肉注射多西环素配合磺胺甲唑,1次/d,连用2~3d。

5 猪圆环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

5.1 患病表现临床单一感染圆环病毒,通常母猪大多会呈隐性感染,常见有流产,会产出死胎、弱胎或木乃伊胎。生产后会出现不发情症状,即使发情也不能成功配种;如果并发支原体感染,母猪产后会呈现虚脱,呼吸非常困难,不愿活动,食欲降低,产奶量降低或不产奶;观察皮肤有渗出的血斑,及时治疗死亡率较低。新生仔猪并发感染可见其肌肉震颤,机体消瘦且出现腹泻和共济失调。保育猪和育肥猪并发感染表现多种肺炎症状,还出现呼吸道疾病感染的症状。

5.2 预防应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加强实施消毒措施以及必要的隔离工作。母猪应该尽量采取单圈饲养,而断奶仔猪也需要按窝采取相应的隔离处理,并进行集中育肥;育肥猪和架子猪也应该采取分舍饲养,同时配合开展定期的检疫措施,将饲养场内出现的病猪以及可疑患猪进行清除,从而有效实现猪群的净化措施,对病猪要采取集中隔离饲养。

5.3 治疗未发病猪群饲料可添加15%的金霉素、支原净或氟苯尼考粉,配合采用聚维铜碘进行消毒处理,1次/3d。患病猪群按0.1mL/kg.bw注射左旋米唑、多西环素,1次/d,连用3~5d。对治愈后食欲不振的病猪,可注射牛磺酸,2次/d。

6 综合防控措施

6.1 保持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在气温回暖之前,应该保持饲养场周围及饲养舍内的环境卫生。对焚烧场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整个冬季留下的垃圾废物以及粪便开展彻底的清理。对饲养舍进行彻底的清扫游艺机冲洗处理,清理干净饲养舍、料槽和工具以及场地和设施后配合必要的消毒措施。饲养舍定期开展消毒措施,将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彻底破坏是春季养猪生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日常采取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以及化学消毒法三种。在开展消毒工作之前应该充分的进行清扫和冲洗处理,将其表面的有机物清除彻底,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消毒效果。生产中如果采用化学消毒法,必须保证物体表面被消毒液彻底浸湿,并且均匀喷洒,使消毒剂与病原体尽量延长接触时间,因为接触时间越长则消毒效果越理想。平时消毒工作要落实到位,在饲养场的门口设置相应的消毒室以及消毒池,针对进出的车辆都要进行消毒池之后才可入场,每个饲养舍门口都应该配备消毒盆,进入饲养场的人员要换工作服和胶鞋,并且进行洗手之后,接受紫外消毒处理程序后才可进入生产场区,进入饲养舍之前要经过消毒盆,针对消毒盆以及池内的消毒液应该定期的进行更换。

6.2 科学的饲养管理,注重猪群营养每年的春季要更加严格的实行规范的饲养生产制度,提高猪群机体免疫力是最基础最有效的防病方式。春季要保持饲养舍内、干燥温度适宜,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给猪群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要保持生产环境的相对稳定,尽量控制或减少外界因素对猪群产生的应激刺激。日常投喂给猪群的饲料应该保证品种固定,减少或避免随意更换饲料而造成猪群的不适。严格禁止给猪群投喂发霉或变质的饲料。投喂饲料应根据生猪的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并且确保其营养全面且均衡。春季青绿饲料比较缺乏,所以可以有目的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以确保摄入的营养不缺失。

6.3 适时、适龄进行免疫春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且流行季节,所以要给猪群采取疫苗注射的方式,确保猪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确保在有效时间内不被感染。如果饲养场周围有疫情暴发,切实要将饲养舍的消毒工作做好,还应该严格禁止外来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饲养场。规模化饲养场的免疫程序主要是根据实际的防疫环境、母源抗体水平以及猪生长阶段和机体状况的指标而加以综合的制定。为提高猪群的免疫效果,就需要确保使用疫苗的质量,并且加以妥善的保存。建议规模化猪场于春季3~4月份开展一次常规的抗体监测,主要检测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的抗体水平,然后根据实际的检测结果,调整执行的免疫计划,并开展相应的补免措施。

6.4 定期驱虫春季是寄生虫病的高发期,所以春季也是开展驱虫工作的重要阶段。采取正确的驱虫处理能够减少病原的扩散,同时可以治疗感染寄生虫病的患猪。驱虫工作的实施能够预防猪群感染寄生虫病,还可以促进生猪体重的增长同时降低饲料成本,从而提高养猪生产效益。建议规模化猪场在每年的春秋季对所有猪群分别进行一次驱虫。选择高效和低价且使用方便的广谱驱虫药物,而且药品应该从正规的厂家购买。在猪日粮中添加驱虫药剂,均匀搅拌后给猪群投喂。驱虫工作应该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段开展,并且在驱虫之前应该针对猪群排泄的粪便开展相应的虫卵检查,确保针对性的用药,而且全面开展驱虫工作。对驱出的虫体要采取深埋或焚烧的处理。

猜你喜欢
饲养场驱虫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生猪驱虫正当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驱虫产品怎么选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浅谈动物饲养场标准化生产
夏季猪群驱虫抓好五点
猫和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