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3-01-09 16:47唐为国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肠炎雏鸡鸡群

唐为国

(宿迁市宿城区埠子畜牧兽医站,江苏 宿迁 223831)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同时也是鸡肠道的常在菌群,当外界环境因素以及鸡群自身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病。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是大肠杆菌病的一种,具有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同时防治难度大,影响鸡的健康生长发育,不利于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应该结合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科学的诊断,并且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1 发病经过

某地区规模化养殖场从外地非疫区购买了5000多只雏鸡,购买之后进行隔离观察,并且严格的进行了规范化的疫苗免疫接种。当雏鸡到14日龄之后有部分的雏鸡出现腹泻的症状,发病一周后死亡率明显提升,并且在鸡群中扩散和蔓延,发病概率增加。养殖户将病鸡隔离并对鸡舍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选择链霉素、青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进行综合治疗,效果较差。遂直接上报当地的兽医管理部门。接到求诊之后兽医赶往养殖场,对养殖场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包括饲养档案管理和养殖环境等,发现该养殖场的饲养密度较大,卫生条件差,粪便没有及时清理,鸡舍内的湿度较大和温度较高,没有做好日常的通风管理工作。结合养殖场的发病经过和养殖情况怀疑是病原菌引起的肠道性疾病,初步诊断后对病例采集了病料,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并且对患病的雏鸡针对性的治疗,有效控制了病情的传播和扩散降低了经济损失。

2 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性的致病菌,在鸡肠道系统内也大量的存在,也存在于饲料、饮水、孵化场地和孵化器等,任何年龄和品种的鸡都能染病,患病之后的临床症状会因为饲养管理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异,如果鸡群的整体抗病能力比较强,致病菌不会有明显的致病性。如果饲养管理粗放和鸡群的抵抗能力差会导致发病,该病的发生和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受到鸡日龄大小的影响雏鸡发病的概率较高。该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尤以寒冷多雨的潮湿季节多发,并呈现地方流行特点。

3 发病原因

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环境应激因素有很大关系,在每年的5~7月份是高发期,这时的气温高和降水量多,早晚的温差大,通风不良和采光条件差,并且鸡舍的温湿度高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加之鸡群的整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也会增加发病的概率。如果鸡的体质较弱和免疫力低,会增加病菌感染的概率,尤其是应激反应也是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病的传染速度快,随着患病鸡的增多,可能在鸡群内迅速的扩散和蔓延,形成规模发病的特点。为此,平时加强环境管理,做好通风和采光工作,通过人工调节养殖场内的温度和湿度,能够减少应激反应,可以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

4 临床症状

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对雏鸡的危害较大,常能突然发病,迅速传播和扩散,在发病初期,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佳和精神不振,喜欢睡觉,饮水量明显增加,雏鸡的翅膀下垂,有时站立发呆,不愿意走动,出现明显腹泻的症状。有些患病鸡呼吸困难和咳嗽,病初期排出的粪便为黄白色粥样稀便,之后排出黄白色的水样粪便,因为腹泻会导致患病期的身体逐渐消瘦,脱水严重。在发病的中后期阶段,腹泻的症状明显加重,患病鸡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严重,导致病鸡不能正常的排便,最终因为脱水死亡。临床可将该病分为以下几种,如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败血症、眼炎、卵黄性腹膜炎等,不同的炎症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不同。其中的心包炎和肝周炎主要危害5~12周龄的雏鸡,尤其是6~9周的雏鸡很容易发病,常伴有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和咳嗽,排出稀便。在发病的初期如果症状较为明显死亡率增高,主要发生在2~4周内的雏鸡,死亡率为20%~30%。

5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鸡发现,胃肠道和呼吸道部位的病变比较明显,患病鸡还会有气管出血,切开气管后会发现里面有许多泡沫状的黏液,也可能存在部分器官堵塞。另外,患病鸡的气囊、腹部和胸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脾脏有坏死灶,并且伴有许多的出血点,有些患病鸡的脏器组织有明显的纤维素性渗出,肠道出血比较明显,尤其是小肠出血严重,水肿明显,肠道内壁呈鲜红色,肠黏膜出现扩张或者脱落。另外,雏鸡的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脐孔,周围皮肤会出现水肿或皮下出血,对病变分析发现,水肿的液体为淡黄色,卵囊也有出血和吸收不良等症状。卵巢中的液体为黄绿色。有些患病鸡的肠道内会出现疙瘩性的炎症,严重的会导致组织器官坏死。

6 科学诊断

6.1 观察诊断根据患病的临床症状与鸡苗进行对比,能够判断是否会有大肠杆菌病,初步诊断后要对患病鸡及时隔离,以减少传染的概率。

6.2 病原分离为了提高诊断的效果,选择普通的营养琼脂平板,然后无菌采集病死雏鸡的肝脏、脾脏、肠道作为检测的对象,将采集到的病料于37℃培养24h,如果琼脂平板上长出致病性的菌落,然后再将致命性的菌落放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持续培养24h,若长出粉红色的致病菌,能够确诊。

6.3 动物试验无菌采取病死鸡的肝脏,粉碎后放在器皿中培养24h,如果发现组织长出红色菌落,需要对部分的菌落进行离心法提取病菌。将其注射到小白鼠的腹腔内,观察小白鼠的生长状态,如果发现小白鼠死亡需解剖,要结合鸡肠炎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变化判断是否感染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

6.4 分离鉴定试验无菌采集病死鸡的肝脏,制作成切片,用14%的生理盐水和74%的酒精对切片清洗处理,再使用革兰氏染色剂染色,放在38℃的水中加热24h,会产生酸以及其他的气体,分离处理后将沉淀物提取,进行鉴别诊断。选择低倍的显微镜观察检测肝脏部位的切片的颜色,如果有革兰氏小杆菌,同时为阴性并且纤毛比较长,荚膜两端为钝圆卵的状态,是圆形的杆菌。

6.5 药敏试验无菌采集病死鸡的肝脏组织,然后使用14%的生理盐水和74%的酒精清洗处理,将肝脏剪碎之后离心处理,将70%的生盐水放入离心液中,添加适量的组织液,经过24h后放在设置的试管上,经过检查结果发现革兰氏小杆菌对克拉霉素药物、硫酸粘霉素药物等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结合临床症状、发病特点以药敏试验可以做出诊断。

7 防治方法

7.1 针对性药物治疗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对肠炎性大肠杆菌病,应该结合临床症状、分析发病的原因、选择科学的诊断方法和药敏实验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1)可以选择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搭配双黄连可溶性粉,兑水之后喂服患病鸡,1次/d,连用3d,效果很好。(2)可以选择硫酸氢钠霉素注射液,给患病鸡肌肉注射,要结合患病鸡的体重控制好剂量,2次/d,连用3d,3d后患病鸡的症状能够改善,之后可更换成硫酸新霉素溶液,用药250mL兑水100kg,让鸡群自由的饮水,针对不能自行饮水的患病鸡,可以灌服5mL/只,连用1周,3次/d,用药1周之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如果健康鸡生长发育停止,需要进行淘汰处理。(3)可以选择中药治疗,如果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出现炎症表现,可以选择中药秦皮、黄柏、白头翁、黄连若干,然后均匀的碾碎之后放入饲料中,连续饲喂不少于5d,并且要控制好剂量,该方具有清热燥湿和凉血止痢的作用,对治疗鸡肠炎性大肠杆菌病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7.2 增强鸡群的免疫能力(1)可以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利用微生物制剂能够帮助鸡群改善肠道系统,保证肠道内的生物菌群类型和种类数量平衡,改善鸡群的整体运营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添加3次/d,至少添加7d。(2)可以选择中药来提高鸡群的整体免疫能力,将碾碎的中药放在饲料中具体的搅拌,可以选择的中药包括黄芪、党参、金银花、黄芩、麦冬、山楂、神曲等,能够有效的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实现健脾养胃的作用。有些中药材也能够改善患病鸡采食量下降的问题,可以增强患病期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3)科学合理的搭配日粮。科学合理的搭配热量能够减少鸡肠炎性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概率,因为有些肠炎性大肠杆菌病主要是由应激反应造成免疫力下降导致,为此,要做好日常的饲料搭配管理工作,保证日粮的充足和营养的均衡,满足鸡群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此外,应该为不同生长阶段的鸡群搭配适合的营养物质,除了补充必要的能量物质之外,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也可在饲料中直接使用生物制剂,或使用谷物饲料替代,都能减少患病概率。

7.3 加强环境的清洁管理对养殖场内的粪便要及时的清理,对病死鸡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避免病菌的扩散和蔓延。发现患病鸡后要及时的隔离,并且做好消毒工作,保证消毒药品按照一定的比例稀释之后使用,能够有效的灭杀病毒,可以选择的消毒药品包括过氧乙酸和氢氧化钠。在冬季消毒1次/7d,夏季消毒1次/2d。此外,还要做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工作,能减少患病概率。养殖人员也要加强对养殖场的通风管理,结合发病情况适当的增加消毒的频率和次数,控制养殖场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当的通风,防止鸡群因为温度和湿度不适合出现应激反应,也能够减少发病概率。

7.4 定期注射疫苗对鸡肠炎性大肠杆菌病,除了采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之外,还通过科学的苗接种提高预防效果,为此,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疫苗的注射,定期为鸡群注射疫苗,提高抗病能力。可以为雏鸡注射鸡新城疫疫苗,能够增强鸡群的抗病能力。在鸡120d后,注射多价油乳剂灭活苗,能够提高预防的效果。

7.5 规范管理选择优质的全价饲料喂养,禁止喂养发喂变质的饲料,然鸡群健康的生长。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病菌的数量,要控制好饲养的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饲料运输保存工作,避免饲料发霉变质,能够减少大肠杆菌的发病概率。定期检查饲料和饮水,做好水质管理,能够定期的消毒,为了减少发病的概率,可以在水中添加维生素,补充鸡群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减少发病概率。

7.6 树立正确的养殖观念鸡肠炎性大肠杆菌对鸡的健康生长影响比较大,应该引导养殖户树立正确的防治理念,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疫苗的免疫工作,提高免疫效果。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工作来提高鸡群的整体抗病能力,也能够减少肠炎性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概率。

7.7 做好检疫工作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该坚持自繁自养,减少从外地引进鸡的概率,严禁之后就要隔离喂养,经过观察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混合喂养。针对病死鸡,应该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减少病菌的传播。

猜你喜欢
肠炎雏鸡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画里有话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