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竞争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2023-01-09 06:24魏晨如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分支机构竞争融资

魏晨如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 310018)

1 引言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企业投资有利于企业的未来经营行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根据MM 理论,在一个完美的资本世界中,公司的投资决策是不会受到其财务选择的影响。但现实世界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存在,使企业获取资金受到限制。而外部资源的短缺是导致企业投资决策扭曲的一个原因,且导致投资效率的低下[1],无法满足投资资金的需求,企业会错失市场上良好的投资机会,造成投资不足的问题。

部分学者从融资约束的角度来解释影响企业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的因素。李延喜等[2]实证发现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存在着制约作用,公司受到的融资约束越大,其投资支出越小。陈红兵等[3]认为财务弹性的企业投资效率高于财务无弹性企业的投资效率。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在获取外部资金时会优先考虑通过债券融资,之后便是股权融资。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即使是在股权市场发展的情况下,金融体系是由银行业占主导地位[4]。金融发展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5],银行业的发展更是在企业投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银行的分支机构设置是银行发展的重要环节,其设置程度影响了银行的效率和竞争力[6]。银监会于2009 年印发的《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降低了银行的准入门槛,使银行网点覆盖范围更广,那么扩大了银行分支机构的覆盖面对于企业投资行为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呢?企业的投资效率的影响是否显著呢?这些都有待讨论,因此研究银行的网点分布对企业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的影响有着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银行机构的地理分布来衡量银行的发展情况,探讨银行竞争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2.1 银行竞争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关于银行竞争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大致存在着两方的观点。一方立于信息成本减免的角度论述:鲁丹等[7]认为银行间的竞争促使大型银行降低信息成本,信息生产专业化将为中小银行降低信息转换成本,中小银行市场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提供者。姜付秀等[8]发现银行竞争激励了银行主动搜集企业信息,通过掌握更多的“软信息”,降低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另一方立于银行的市场集中度的角度进行论述,基于采用勒纳指数论证下的市场力量假说,即市场垄断程度越高,中小企业融资越困难。许坤[9]认为不论是从信息假说角度来说,还是市场力量的角度来说,都应该大力发展银行类中小金融机构。

也有部分学者存在不同的意见,胡国晖等[10]认为从中小企业融资角度来看,银行竞争并不是必然会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在以大型银行为主导的银行体系,对中小企业的信息投资较低,此时银行竞争程度的加剧是不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曲文俏等[11]利用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认为银行竞争水平的提高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在不同阶段有相反的影响:在银行业股份制改革的初期,银行竞争通过增加资金供给,增加了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但到了股份制改革的成熟期,过度的银行竞争加剧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

假设1a: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水平。

假设1b: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增加,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水平。

2.2 银企距离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企业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企业的投资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投资效率的提高。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会使得企业投资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导致企业过度投资[12],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融资困难,即便有较好的投资机会,也会因资金不足而放弃,导致投资不足[13]。银行竞争水平的提高,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第一,银行竞争通过提高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来缓解企业投资不足的问题。在竞争性的环境下,银行会有动力去主动搜集企业的信息,在得到的信息越多,对于企业的了解越深,企业获得贷款的概率也就越大,并且在竞争的环境下,银行为了能够增加市场份额,也会降低贷款利率,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融资的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企业投资。

第二,对于过度投资的企业,银行竞争在增加信贷可得性的同时,也增强了银行的监督作用。贷款契约能够让银行获得企业的内部有效信息,并且限制性条款的执行也缓解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程度[14],从而也限制了企业过度投资的行为,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然而,银行在扩大信贷供给的同时,也会加剧承担的风险,因此银行竞争会让银行增强对企业监督力度[15],以让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资金的配置达到最优,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假设2:企业周边分支机构越多,企业的投资效率越高。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21 年沪深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并做了处理:①剔除ST、ST*、PT 上市公司;②剔除存在严重缺失值的企业样本,数据为非平衡面板,数据来源为国泰安数据库。为了消除样本中极端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对样本中主要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

3.2 模型设计和变量定义

为了研究银行竞争对企业投资规模和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如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①被解释变量。企业投资Inv 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利用企业构建固定资产的净额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作为代理变量。企业非效率投资Absinv,借鉴Richardson 的研究方法,模型残差的绝对值作为企业非效率投资的代理变量,残差的绝对值越大,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越大。

②银行竞争。根据银保监会的金融许可证信息查询获得银行的机构位置,利用百度地图对应银行分支机构的经纬度,并基于空间坐标距离公式计算企业与周边银行分支机构的距离,统计企业周边10 公里范围内、20 公里范围内、30 公里范围内的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作为银行竞争水平的代理变量,即Bank_10、Bank_20、Bank_30,并经过对数处理进行模型回归。

③控制变量。参考已有文献,控制了净资产收益率(Roa),表示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Tat),用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来度量;股权集中度(Top),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度量;企业规模(Size),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度量。

4 实证结果分析

利用式(1)和式(2)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发现,企业周边10 公里范围内、20 公里范围内、30 公里范围内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回归系数均大于0且在1%或5%统计水平下显著。以Bank_10 的回归结果为例,意味着在10 公里范围内,每增加一家银行分支机构,企业的投资规模会增加0.308 个百分点,假设1a 成立。表明以增加银行分支机构覆盖面方式的银行竞争是会促进企业的投资规模增加。而在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增加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上,Bank_10,即10 公里范围内的银行分支机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结果支持假设2,表明企业周边的银行分支机构的增加,可以减少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但20 公里范围内和30 公里范围内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可能意味着企业会更倾向于与更临近的银行融资,并且银行可能会对临近企业的“软信息”了解更加全面,当超过一定的范围,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因此统计范围越大,银行竞争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越小,在一定的范围内,银行竞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的。

表1 主分析回归结果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使用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中披露的银行机构地址以及在国泰安数据库中得到的企业地址,得到的经纬度距离,统计企业周边一定范围内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作为银行竞争的度量指标,探究银行竞争水平对企业投资规模和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企业面对的银行竞争水平增加,企业的投资规模扩大,并且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下降,说明银行竞争是有助于改善企业投资的。并且随着计量的空间范围变大,银行竞争水平对企业投资规模和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也说明了在银企距离上,距离越近对企业的影响也越大,侧面论证了银企之间距离越近,银行对企业的经营信息、信用情况等“软信息”更为了解,因此增加企业贷款,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增加企业的投资规模。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银行业发展和企业投融资环境的改善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在一定范围内的银行机构覆盖率增加有利于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帮助企业把握市场中的投资机会,促进企业投资,并且能够减少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有效使用。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以及银行业发展,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加大银行对企业的覆盖面,给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调节,促进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分支机构竞争融资
承德银行分支机构反洗钱工作实施细则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感谢竞争
劳埃德银行拟开数百家自助式分支机构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