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知识管理的智能城市创新体系建设

2023-01-09 01:13刘庆云
大众标准化 2022年23期
关键词:知识库协同智能

刘庆云

(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500)

智能城市建设涉及到多专业学科的融合,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要将新理论、新技术应用到实践工作中,运用协同知识管理实现资源、技术、流程、目标的协同,各职能部门踊跃参与其中,形成整体合力,信息管理平台会给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巨大便利,共同讨论和解决智能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加快智能城市建设进程。知识经济时代下,协同知识管理理论的应用价值不可估量,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实施智能城市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知识库和知识协同网络,那么城市土地、交通、绿地等系统和资源的规划会得到优化,给大众创建绿色、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赋予城市无穷生命力。

1 智能城市与知识管理

1.1 智能城市的内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智能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一门多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性工程项目,智能城市的内涵极为丰富,明确智能城市特点和建设目标,具体工作实施阶段科学利用3S、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技术,促进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给城市增添知识属性,是新时期智能城市建设的新思路,墨尔本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一般来说,智能城市创新在于,运用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社区街道、产业园区、自然资源进行管理,协同知识管理理论在智能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知识库和协同知识网络的构建使得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减少了重复建设,节约了成本投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正确导向,城市方方面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1、图2)。

图1 云计算下的智慧社区

图2 智慧城市体系

纵观智能城市的主要特点,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软硬件设施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互联网、物联网实现了万物的互联互通,网络环境下数据信息得以高速传输和共享,给决策制定提供了有效依据。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应用于建设知识库和协同知识网络,便于知识信息的调用,提高信息利用率,管理决策的可操作性较强,能够得到贯彻落实。三是智能城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大力扶持知识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及配套产业的发展,构建完整产业链条,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四是鼓励社会培训机构、企业、高校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和传播,促进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五是利用新知识、新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城市环境,降低资源能源的损耗和浪费,城市环境会更加适宜人们居住。

2 智能城市的知识管理任务

现阶段,知识创新和应用水平高低是决定智能城市建设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传统知识管理模型大多适用于规模不大的组织中,对于系统结构复杂、集成度较高的智能城市并不适用。唯有充分明确智能城市的知识管理任务,利用先进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才能保证知识管理模型的实用性,在智能城市建设中起到指导作用。具体任务包括:第一,提高智能城市管理系统的集成程度,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各个子系统运行所生成的知识,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第二,建设知识库,专门服务于智能城市规划管理和运行管理,通过构建知识管理模型,提高知识应用水平,确保知识的有效应用;第三,建立协同知识网络,提供政策、制度、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知识的自动化共享和传播,激发各行各业创新意识,促进现代城市的创新发展;第四,强化知识创新及应用的管理,知识创新需要依靠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整合各方力量缩短知识创新周期,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提高知识利用率,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3 智能城市的知识协同模式

3.1 知识协同的必要性

wiki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是一项重大革命,给知识共享建立了良好环境,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在此环境下深入学习和研究知识,由此不断诞生新知识、新技术,服务于行业发展,创造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智能城市的知识协同应立足于多个层面,把握知识协同特性,实现智能子系统、社会机构、个体相互之间的协同,是协同知识管理理论在智能城市建设中应用的突出表现,具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智能城市由众多的智能子系统所构成,将数据格式予以统一,打破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确保知识的流畅传递,有利于实现智能系统平台的自动化管理。其次,知识创新主体包含有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构建知识协同机制,明确指出各主体责任及利益分配原则,调动其创新积极性,有利于产学研的密切联系,使得新知识能够尽快投入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最后,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对于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民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拓宽自身知识面,提高知识能力水平,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

3.2 知识协同模式构建

运用wiki技术进行知识创作可达到去芜存菁的效果,多主体参与创作,各主体处于平等地位,按照价值高低给知识分类,价值较低的自然而然的被筛除出去,价值高的知识则会被应用于解决各种实践问题。如今wiki技术通常与folksonomy进行结合,构建wiki—folksonomy知识协同模型,细化了知识创作过程,不仅可以评估知识价值,而且参与知识创作的个体可以自由进行标记,将标记内容公开并存储在专用数据库中,真正实现了知识协同。该模型的特点为:用户登录后可在界面上进行知识标记,这种行为是自发形成的,体现了知识创造的自由性;标记的知识将共享给所有用户,为知识协同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分类内容由标记词频决定,具有知识民主性。

基于wiki和folksonomy技术构建知识协同模式,打破了传统知识管理模型的局限性,可对智能城市建设进行有效指导,体现了协同知识管理理论的应用价值。登录智能城市管理系统后会看到wiki页面,用户可以凭借自身需求编辑、浏览查询、标记知识,用户的操作会保存在城市公共知识库中,经过系统集成、数据挖掘、标记聚类等一系列处理,与子系统数据库建立连接,得到高质量的知识分类信息,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研究和讨论,不知不觉就牢固记忆了相关知识,激烈的思维碰撞还能激发用户的知识创新灵感,促进知识协同创新。将网站、图书馆等渠道的知识整合到城市公共知识库中,给组织和个人创造专业化知识协同平台,能够大大加速知识传播和创新进程。

4 基于协同知识管理的智能城市创新体系建设思路

经由上文分析可知,以wiki和folksonomy技术为基础构建的知识协同模式专门面向于智能城市,是传统知识管理模型无法比拟的,开放式的网络环境给所有公众创建了参与知识协同管理的机会,集合公众智慧进行知识更新,将新技术、新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及环境改造等工作中,为智能城市建设提供了先进理论和技术支持。智能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中应用wiki—folksonomy知识协同模式,需要格外关注模型结构及流程设计,要对模型整体框架加强科学设计,细化协同知识创新过程,为知识创新提供必要保证。

4.1 模型框架设计

(1)基础设施层:运用物联网、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技术和系统构建而成,顾名思义是智能城市管理系统的基础层次,主要为智能要素层服务,该层次建设时要使用质量较好、性能可靠的软硬件设施,以便为其他层次功能发挥及系统稳定运行给予强力支撑,给知识协同创新创造优质环境。

(2)智能要素层:包括智能电网(图3)、智能建筑、智能金融、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智能子系统,围绕城市公共知识库进行子系统建设和管理,加强了协同知识管理水平,以知识协作的方式辅助决策制定,解决城市运营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此平台上进行知识创新,激发了技术和知识的创新活力,可以预见的是城市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图3 智能电网

(3)创新动力层:给知识创新注入动力源泉,将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有机联系到了一起,政府出台大量政策引导知识创新,提供充足的经费,企业、高校、社会科研机构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还能协同进行知识创新,以期获得丰厚的效益回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得到了充分重视,将有更多新技术、新知识应运而生。

4.2 协同知识创新过程

知识创新过程可以认为是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移过程,创新单位、创新个体、科研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对知识进行共享、编辑、研究、讨论和创新,基于wiki—folksonomy知识协同模式的知识创新包括下面几个过程:

(1)社会化:明确科研人员在协同知识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把握创新机制,利用现有城市公共知识库和协同知识网络,加强与其他组织机构和个人的交流,将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予以共享,帮助创新单位和个人获取隐性知识。

(2)外化:是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更是决定知识能否得到创新和科学利用的必要前提,用户通过wiki页面和协同知识网络进行知识创作,构建wiki知识单元,协同知识网络给用户之间的互动创造了有利契机,显著提高了协同知识管理效率。

(3)整合:wiki—folksonomy知识协同模型的知识创作和标记功能,可以将以往按照约定俗成惯例分类好的知识重新打乱,依据全新的标准进行重新分类整合,用户对新知识进行补充、讨论和评价。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folksonomy标记将wiki知识单元划归到新的类别中,不断细化和完善知识,使wiki知识单元更加趋于完整。

(4)内化:创新主体开展广泛协作,对wiki知识单元进行深入的学习、讨论和研究,使得显性知识再次转换为隐性知识,创新主体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跳出了传统思维模式,能够立足于发展全面的视野看待问题,为知识创新做好了充分准备,有效缩短了知识创新周期,促进了创新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由此诞生了更多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扩大了高新科技产物的应用范围。

5 结语

总而言之,协同知识管理理论在智能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应用是时代社会进步发展及科学技术不断提升的大势所趋,基于对协同知识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充分了解该理论在知识创新中应用的必要性,利用wiki和folksonomy技术构建协同知识模型,做好模型框架设计,明确协同知识创新各个环节的要点,同时加强城市公共知识库和协同知识网络建设,给知识创新创造有利条件,为子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保障,助力智能城市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知识库协同智能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汉语近义词辨析知识库构建研究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