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

2023-01-10 03:43王锋峰
山西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隆德县功能区生态

杨 敏,王锋峰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0 引言

隆德县生态功能区承担着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态功能,而近年来粗放、过度的开发模式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导致西部地区环境状况总体恶化,对当地居民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该地区生态功能的保护和建设,增强该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一举措响应了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新要求,推进了主体功能区保护和建设。

1 隆德县生态功能区现状与分析

1.1 生态环境状况与分析

隆德县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按照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得出其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50,生态环境状况为“一般”。隆德县生态功能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不完整,相对破碎,纵横交错,降水较少且雨热同季,植被稀少,土质疏松,易引发水土流失,加之农田过度开垦,林地草原退化,湿地面积萎缩,加剧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使得其生态功能分指数、生态结构分指数、生态扰动分指数均偏低。另外该区域具有较为丰富的砖瓦黏土、石英砂岩、砂砾石、泥炭岩及石膏等矿产资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带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该生态功能区既面临着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也面临着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还面临着旱作农作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多种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1]。

1.2 社会经济状况与分析

隆德县设10个乡,3个镇,10个居委会,113个行政村。截止2019年底,隆德县年平均人口157 290人,其中,农业人口113 436人,占总人口的73%。2019年底,全县地区总产值317 070万元,比上年增长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 414元。农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 020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 02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344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 157元[2],城乡发展居民收入不断稳步快速增长,但仍处于中下水平。经济发展中制约因素较多,产业结构亟待升级,经济发展还面对一定的困境[3]。

2 隆德县生态功能区规划与建设

2.1 主要生态功能保护规划

2.1.1 六盘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

六盘山水源涵养生态区包含范围为: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城关镇、山河乡、好水乡、奠安乡、陈靳乡等部分地区,面积3.31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3.3%。该区域承担着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为当地居民生活、农业、工业生产提供用水,是隆德县特色林产业建设基地。其中包含三个子区,分别为六盘山水源涵养区块、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块和生态旅游区块。

水土流失和人为破坏是六盘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该功能区的问题进行制定相关保护规划。

1)守住林地红线,保护和发展现有天然林,增加森林资源,提升水源涵养生态功能。

2)强化护林防火措施,全面封山禁牧,加强森林的经营管理和林木管护;严格保护天然次生林。继续建设大六盘水源涵养林基地,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以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为依托,实行封育与建设相结合。乔、灌、草结合,保护每一寸绿色。

3)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冷凉型花卉、中药材、优质蚕豆特色产业,走精品之路。

4)实施绿化工程。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实施水源林、水土保持林种植保护工程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2.1.2 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

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区主要范围包括杨河乡、张程乡、凤岭乡、温堡乡等部分地区,总面积为5.47万hm2。其中分为两个子区,分别为退耕还林及生态移民区、旱作节水农业区。

该生态功能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纵横交错,降水少且集中,使得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流失以水力浸蚀为主,流失面积达5.2万hm2,年侵蚀强度平均为3 300 t/(a·km2)~4 000 t/(a·km2),大部分坡度在7°~25°之间,其中坡度大于15°耕地面积1.16万hm2,占旱地面积36%。针对该生态功能区的主要规划方向为:

1)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蓄积量,避免水土流失。

2)采取微环境治理措施,增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生态经济林,恢复生态,改善环境。

3)通过开挖回填、修建堤坝等工程措施,种植植被毯、绿格网等生物措施,改善水土流失状况。

4)推广林草间作、林药间作的退耕还林模式;大力发展以山杏、仁用杏、沙棘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人工种草和舍饲畜牧业。

5)优化种植结构、推广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推广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2.1.3 河谷高效农业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

河谷高效农业生态功能区范围包括城关镇部分地区、沙塘镇、神林乡、联财镇等部分地区,总面积为1.04万hm2。该区域为流水侵蚀后形成的河谷,地平土厚,适于种植。其中分为3个子区:特色花卉产业功能区、设施农业功能区、工业开发功能区。

发展目标: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壮大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以林业为特色经济体系。

1)壮大甜樱桃等特色水果基地,发展苹果、梨、杏等庭院经济林,培育优质高档绿化苗木,做大做强花卉种植基地,带动花卉产业发展。

2)通过各种渠道,建设一批林业科技园,以设施林业建设为基础,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拓宽林业产业领域,示范带动林业产业快速高效。

2.2 产业结构及布局调整规划

2.2.1 文化旅游产业规划

科学规划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对隆德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先进行“一盘棋”的总体规划,再完善各个景区景点详细性规划,分步分期开发建设,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目标定位和总体思路。凭借隆德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淳朴、文化传承纯正、高原绿岛、书画之乡、长征胜利、千年古城、伏羲氏孕生地、广成子得道处等九大资源,探索旅游业市场运作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旅游资源,建设文化旅游生态县,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分步分期开发环境建设,加大企业宣传推广力度,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使隆德县自然、人文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着力将隆德打造成西部独具特色的集观光、休闲、体验、避暑、养生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绿岛中心,红色隆德”旅游品牌,着力建成独具魅力的现代人科学生活的示范区。

2.2.2 拓展商贸物流业规划

隆德县农产品交易以零售批发为主,且较为分散,以内购内销为主。农产品缺乏特色,物流滞后,销路狭窄,市场不成体系。基于此,应加强政府引导,支持企业投资,鼓励公众参与,合理布局商贸物流区,加大建设基础设施,打造功能先进、运行规范的商贸物流生态园区,形成互联网+贸易平台,培育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2.2.3 发展技能劳务业规划

以劳动力开发与转移为目标,建设农村劳动力市场,按照党建引领、政府监督、信息共享、市场运作的模式,开展劳务用工、信息发布、就业咨询等工作,同步承接和发布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资源,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援助活动。市场内建设培训教室,瞄准建筑建材、餐饮娱乐、蔬菜栽培、农林科技开发等行业,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切实提高就业转化率,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由体力-打工型向技能-创业型转变。

2.2.4 开发现代服务业规划

大力发展金融、商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创建农村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并建设银行-企业-农民合作平台,解决资金问题,拓展贷款规模。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优质供应等各种资源集聚,鼓励发展电商新业态,为电商企业在证照办理、市场监管推进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组建流通配送管理公司,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商贸形式,促进贸易流通,改善居民生活消费方式及环境,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性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经济化和高品质转变。

2.2.5 生态农业工程规划

生态农业是物流、能流、信息流、劳力流和财流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的最优组合。达到绿色覆盖最密,生物产量最高,农副产品利用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大,生态环境最优美和社会效益最好。推广集约式生态农业模式,建设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和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发展“畜牧养殖-沼气-农作物”种养模式和生态花卉园等,形成生态循环农业。

2.3 污染防治及节能减排规划

2.3.1 沿流域环境治理

以渝河、甘渭河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为依托对人口集中的千人以上村庄配套建设污水管网、对规模养殖企业支持建设治污设施,改善水环境质量和流域生态环境。

改善渝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消除乱挖乱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加强生态修复,流域自然岸线得到严格保护,污染负荷消减量:总氮203.94 t/a,总磷27.82 t/a,氨氮156.47 t/a,化学需氧量1 751.48 t/a。

通过“抓保水、治污水、保洪水、促节水”[4]等一系列系统治理措施的实施,利用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措施有效净化水质、修复河道生态环境,渝河下游及出境断面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渝河水质得到提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质量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项目实施后,可以改善渝河水质,美化区域生态景观,优化河流沿线生态环境,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排污河道整治和水污染防治提供借鉴经验,具有区域河道整治和环境保护的示范性意义。

2.3.2 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

加强污染源排放监管,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监测,应定期排查,杜绝污染隐患;严禁污染防治一刀切,号召企业合法合规进行生产活动;规范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环境违法处罚力度,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滥作为;改变物料,改进工艺流程,进行设备升级,从源头进行污染预防。

水环境污染防治应侧重于用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废水排放的稳定达标。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以治理工业污染源为主,重点控制氮氧化物、二氧化硫、TSP、工业粉尘等排放量。根据国家方针政策或地方法规相关要求,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产能,采取预防控制的同时加大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达标排放。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以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抓好全县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立不同产业之间的生态链,形成闭合循环系统,实现循环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产生。

2.3.3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对于生活垃圾,从源头上控制其产生量;全面规划收集、运输和处置设施,开展综合利用。

对于工业固废,制定并执行具有地区、行业特色的污染防治政策、标准规范;从源头控制,减少固废产生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资源消耗产业,提升工业废物利用率;加强安全处置。

对于危险废物,确定危险废物的名称和种类;危险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率;完善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和贮存。

2.3.4 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加强水环境保护,特别是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遏制重点地区河段和重点湖泊水体质量恶化趋势。合理进行开发企业利用水资源,加强工业用水的统一关系管理。采取“挖潜、开源、配置资源”等措施,提高供水能力,保障经济发展。

全面规划、统筹管理,发挥总量控制作用,做好用水需求调查,调节水资源配置。政府层面应加强管理、加大治污力度,做好浓度控制;企业层面,应从源头改造工艺,改进设备,做到少排放、高利用;个人层面,应节约用水,改善生活习惯,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重复利用生活用水。

2.3.5 大气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采取集中控制措施,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关停整合居民区小火炉、取暖锅炉、中小工厂的窑炉等,推广清洁能源和燃煤固硫技术,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污染物处理率,减少废气排放;加强农村新能源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建设小水电、小火电,开发太阳能、地热能,利用秸秆,发展沼气,种植薪炭林,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废气污染,减轻治理成本。

3 隆德县生态功能区规划与建设的效益分析

3.1 环境效益

生态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开展环境治理、治污减排,开发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资源化治理废弃物,循环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养护森林植被,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1)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隆德县总体生态环境一般,生态功能区的建设,能够改善隆德县生态环境状况,增强生态功能。生态功能区建设完成,隆德县的各项环境指标将达到甚至高于生态县的标准。噪声环境质量达标;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降低。改善后COD与SO2两项指标均不超过一个国家经济总量控制能力指标。

2)改善村容村貌。生态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生态乡镇(村)建设、洁净乡村工程建设、“三改一建”工程,卫生厕所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开发环境清洁生产能源,减少薪柴消耗,保护国家森林植被;通过实施农业生态链,最大化利用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沼气等,提高废物转化利用率,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居环境。生态区建设后,人畜粪便转化利用率提升,并至少达到70%,化肥使用减少70%,新能源使用比重50%以上,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率达90%以上。

3)城镇污染得到控制。通过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工业“三废”治理的落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优质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城市和农村环境质量,美化人民生活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减轻自然环境的负荷。生态区建设后,工业生产用水二次利用率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60%以上;年处理垃圾352 t;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可以达到20 m2/人。

4)坚固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积极开展国土资源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主要农产品产区、六盘山林业基地保护区和湖泊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使其国土面积不低于15%,以确保发挥相应生态功效。

3.2 经济效益

隆德县的生态功能区建设主要涉及生态规划、城市绿化、环境污染治理、工企业污染物达标治理、水资源的管理与城市河道的整治、住宅建设、受保护地区国土面积的保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农村新能源利用技术开发等方面。因此而产生的人均收入增加、商品生产力提高等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1)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危险废物和土壤污染控制等环保技术,开发了环保材料、环保化学品等环保产品,使末端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市场化、社会化,完善了融资、咨询、评估等服务体系,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增长。

2)环境投资上升。生态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开展环境治理和治污减排联合行动,对工企业实行“取缔非法污染企业、停产治理高污染、高耗能及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企业”等方式,加强对企业环境治理的监督并增加企业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的投资。环境投资上升增加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储备资金。

3)旅游效益增加。为达到打造文化旅游城市的生态区建设目标,完善了六盘山、北象山、老巷子、白莲池等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加大了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推广力度,形成隆德县的特色旅游业。通过开发老巷子等项目,搭建吸引游客的有效平台,实现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收入的快速增长。

4)就业机会增加。生态功能区建设过程中,新增建设项目增加了就业机会,新增就业机会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因此产生。

5)农业人口年人均收入增加。生态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发展高效现代生态农业,促使农业结构升级,促进农产品流通,生产无害化农产品,完成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3 社会效益

1)居住适宜度提高。隆德县总体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区建设过程中对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环境质量等进行调节保护,使得隆德县原有的气候要素配置更好、环境指标达标,植树造林,降温保湿,区人居环境质量提升,达到适宜居住城区的环境标准。

2)促进文明建设。生态功能区建设同时推进了生态文化建设,通过对生态区建设的宣传和公民亲身参与互动,形成生态保护意识,普及环境知识,同时农村新能源利用技术的开发和生态村的建设,一方面改变和改善了农民的传统文化生活学习方式,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也促进了农村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3)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时消灭了疫病传染源,切断了传播渠道,减少发病率,维护人体健康,提高农村生活质量。隆德县生态功能区建设带来的农村经济发展,可吸纳部分剩余劳动力在家创业,减轻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生态区建设,全面整治环境污染,加强区基础建设,增强环境质量各项指标,提高了环境承载力,使隆德县独有的园林城市特色为人居环境锦上添花,助推隆德县成为生态环境良好、整洁、优美、文明的园林城市。同时在生态区建设的带动下,国民经济提升,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促进新农村建设、走向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了公民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经济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4 结语

2015年以来,隆德县进行精准造林,扎实推进“四个一”林草产业结构试验发展示范项目工程,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加,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优质蚕豆、草畜、冷凉蔬菜、花卉、中药材等,力求能够达到“山绿”与“民富”。对渝河进行综合治理,建设渝河出境断面生态治理一期、二期等环保工程,利用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措施有效净化水质、修复河道生态环境,渝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并达到Ⅳ类及以上标准。隆德县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所取得的成效,增强了隆德县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及环境承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对于隆德县生态功能区的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应从政府层面加强管理,完善管理体制,通过问责机制督促各相关部门开展工作;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引进先进污染治理技术及工艺,提高生产率,减少环境负担;对本地区实施税收政策、生态补偿等措施,促进地区发展;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转变群众观念,加强公众参与,最终完成规划任务,达到规划目标。

猜你喜欢
隆德县功能区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记一次写生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连片特困地区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隆德县县属国有企业发展现状浅析
隆德县渝河北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