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程的实践优化研究

2023-01-10 17:59常俊勇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间舞蹈舞蹈

常俊勇

(江西赣州技师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舞蹈是幼儿教育专业必备的“五项全能”之一,民族民间舞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实践教学中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专业发展的逐步成熟,舞蹈教学实践越来越规范,这就要求技校培养方式与之相匹配的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范式走向正轨,而如何提高学生的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程的实践能力,是幼儿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拟据此展开研究,通过调研、毕业生就业反馈及教学实践等方面情况,提出要提高舞蹈教师的舞蹈实践与理论能力、增设民间舞蹈选修课或技校舞蹈艺术团、继续完善舞蹈教学环境与设备等三种路径,来提升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程的实践优化。

1 课程实践教学的调查研究

1.1 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1]课程是北京舞蹈学院潘志涛教授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对我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并不断尝试着对一些规律性、共通性的教学理念进行阐释后的成果,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大多是据此进行教学实践。刘红梅在《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对幼师素养的影响》[2]中认为,中职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可以提升自己的形态变化。因此,幼儿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学习,在理论学习中得到提升,才能调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师的内驱力,最终目的是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实践教学的工作中,从而提高幼儿专业的毕业生的实践和理论教学能力。

1.2 相关方面的实践教学研究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3]中对“实践教学”的定义是,相较于理论教学而言,包括实习、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王莲花在《初探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4]中认为,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广义上是由目标、内容、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管理等综合形成的体系,狭义上专指包括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的内容体系;樊晶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的研究》[5]中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应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诸要素;范丹红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6]中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上的实践教学。以上这些研究都确定了实践教学应该是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及见习、实习过程等内容的总称。

目前,我国的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大多集中在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实施、条件保障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提升;而且具体学校的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待完善,其中还存在许多的共性的现实问题,如幼儿教育理念目前需要转变,幼儿教育目标针对性需要加强,舞蹈实践课时不足,学生自觉学习性不高,舞蹈课程模块割裂,舞蹈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等。为此,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导,研究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程的实践优化策略[7]。

2 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言传身教”舞蹈课堂中发现问题

舞蹈课堂中的舞蹈教师示范讲解,学生通过模拟联想,将其表演出来,运用肢体语言模拟并表现出舞蹈教师的动作,这就是舞蹈课程的教与学。在这种情况下,舞蹈教师会随时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并逐步调整上课的内容难度、上课的进度与速度。通过记录发现,初学民族民间舞理论与实践的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理论与实践兴趣不足,舞蹈课堂较为安静或沉静、与舞蹈教师互动的频次较少,这跟学生未学习或接触过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有着一定关系。在舞蹈理论课堂上,前面的同学较后面的同学会更认真些,因此,课间前后同学位置的不断更换,会慢慢地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理论的学习兴趣;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课堂中,民间舞蹈开范儿是较为困难的,但通过反复的训练,也能逐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舞蹈作品欣赏课程中,学生追逐于对有故事、有情节、有剧情的民间舞蹈的热爱,能发问并激发浓厚的兴趣。因此,舞蹈课程中的问题可总结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文化、作品及实践学习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课归因于他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不了解或少有接触。当然,这也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鉴赏能力也不无关系。

2.2 “随机抽查”舞蹈作业中找出问题

舞蹈作业,即下节课堂采用随机抽查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舞蹈组合、舞蹈小结、舞蹈单个知识等,让学生口述回答或运用身体表演出来(模仿展现出来),进行现场展示。舞蹈课堂一般会在课前十分钟或下课前十分钟进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抽查,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民间舞实践课堂,如教完一个民间舞短句后,要给予学生练习的时间,随后再进行抽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是否掌握到了民间舞蹈短句的节奏、动作要点等。通过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发现中职生在模拟民族民间舞动作学习过程中,能简单掌握民族民间舞蹈表面的动作,也就是说“学会动作,丢失神态”,对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会更好时,学生很多时候会茫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民间舞蹈理论课堂,要根据实践授课的情况,把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会更好的问题逐步解决,当然,民间舞蹈课堂也会抽查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民间舞的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会更好的知识点,通过下课前十分钟或上课前十分钟的抽查,发现学生能讲出来为什么这样做及如何做更好的知识点,但要进一步深入下去,把个别的舞蹈作品如何展示民间舞理论课中的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会更好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这样既能把无趣、抽象民间舞蹈理论课予以活灵活现地具化,又能将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文化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中。舞蹈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体,专业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将舞蹈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教学,再通过现有的或编创的舞蹈作品进行展现的学习过程。

2.3 “多方交流”寻找问题

课堂下课后的与学生交流,不仅仅在民间舞蹈课程中体现,还在所有的教与学的课程教学中呈现,这种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师生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课堂的掌握情况、对学习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讲授与课堂示范;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通过思想的碰撞开拓自己的视野。而通过此类交流,可以发现,学生对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文化的求知欲强,而大部分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舞蹈教师的缺乏和师资参差不齐的情况。

3 课程实践教学问题的归因

3.1 学生舞蹈基础薄弱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通过对学校的调查研究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和乡镇,入学前少有接触过民族民间舞蹈的经历,对专业情况也大多不是很了解。因此,学生的舞蹈基础薄弱、基本功差,对民族民间舞的了解甚微。

3.2 软硬件设施的不足

同样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要顺利开展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就必要配备以足够的软硬件设施。本文中的硬件设施包括基础的舞蹈教室、辅助设备等,软件设施主要指的是师资。笔者所在的学校舞蹈教室数量不多,平均每6 个教学班级共用1 个舞蹈教室,教学空间太拥挤,舞蹈教室设备不够完备。而舞蹈教学的师生比是1:180,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急需引进一批具有高学历高技能的舞蹈教师。

4 课程实践教学优化的建议

4.1 提高舞蹈教师的舞蹈实践与理论能力

舞蹈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学习与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当然,有条件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寒暑假选派教师去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及社会团体举办的民族民间舞蹈交流进行学习。舞蹈教师的学历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升了,才可以因材施教,教导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4.2 多层面增设开设民族民间舞理论与实践课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课余时间充足,为了更好地学习民族民间舞,可以开设民族民间舞蹈实践选修课或舞蹈艺术团的课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实践学习。学校还可开设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民族文化等选修课程,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当然,完善舞蹈教学的教学环境与设备也是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间舞蹈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晋中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广西民间舞与旅游表演的链接现状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