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E融合:跨境电商生态圈耦合下物流产业链系统的优化

2023-01-10 11:44吴智峰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态圈跨境物流

吴智峰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3)

一、引言

跨境电商作为 “互联网+外贸” 的新型业态模式,在全球经济纵深发展及新冠疫情限制线下消费的时代背景下高速发展。其巨大经济体量及市场效益吸引众多产业群落集聚融合、共生发展,形成动态演绎的跨境电商生态圈,并通过圈内圈外数据流、物质流、价值流的结构互动、竞争运转,实现全产业综合性规模效益最大化。跨境物流作为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关键物种,伴随生态圈演化升级,在产业结构融合优化机制推动下快速增长,同时面临市场全球扩张及消费需求升级带来的诸多挑战。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构建国内物流干线通道网络,提升国际物流网络化服务水平,从国家战略高度正视跨境物流体系作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地位。因此,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研究跨境物流产业链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基于DICE模式的跨境电商生态圈

(一)生态学DICE模式

DICE模式源于生态学理论,研究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群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环境的互动演化关系,包含4种生态情境:分布(Distributoin)、互动(Interaction)、竞争(Competition)、演化(Evolutoinn)。分布是指生态圈中包含的生物种群种类、数量及地理空间分布情况;互动是指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竞争是指各生物种群因生存资源稀缺而产生的合作模式或冲突式的行为活动;演化是指在环境变动与物种竞争双重压力下,生物种群为适应生存而产生的调整进化行为。[1]在DICE模式中,生物种群的分布态势影响不同种群间的互动关系;互动关系在环境资源稀缺下引发种群间的竞争行为;而长期竞争压力促使生物种群为生存而进行演化;演化的结果则是形成新的种群态势,即一个生物群落会不断重复D-I-C-E-D生态循环,从而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长久平衡状态。[2]

(二)基于DICE模式的跨境电商生态圈

产业生态圈是指产业经济中各要素种群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源于多元化因素复杂交织融合的生态系统,其本质为产业结构动态调整的表现形式。[3]产业生态圈是大圈套小圈、圈内圈外双循环,共同推进产业系统更好地融合于社会经济生态圈,实现共生共存,多方共赢。[4]基于DICE模式的跨境电商生态圈运行机理包含要素分布、结构互动、竞争运转、发展演化四个层面,具体如下。

1.要素分布(D):跨境电商生态圈运转需要众多产业要素相互协调配合,如跨境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物流服务、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要素。按各要素作用不同,可分为核心物种、关键物种、支撑物种及生态环境四大类。核心物种为各类跨境电商平台,如速卖通、敦煌网、兰亭集势等,为整个生态圈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的汇合交流处,协调引导其他要素资源配置。关键物种是影响生态圈基本运营的共生产业要素种群,如跨境交易企业、物流服务、跨境支付等。支撑物种为生态圈运行提供重要保障与支持的种群,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信息技术公司等。生态环境包含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客观外在要素。

2.结构互动(I):跨境电商生态圈的结构互动主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市场供求关系为法则进行,可分为内部互动与外部互动。内部互动以跨境电商平台为核心,通过影响产业资源流向聚散,引导各要素机构交流互动。外部互动主要体现为跨境电商生态圈对外部有利环境的吸收应用及不利环境的规避反击,如先进科技的引进、多元文化的适应等。

3.竞争运转(C):生态位重叠是指生态系统中两个以上的生物种群在同一时空分享或争夺相同资源的现象。跨境电商生态圈内生态位重叠的企业为获取有限的资源必然会引发竞争,如递四方、燕文物流、众包物流主营业务中均有FBA物流服务,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竞争既有冲突式,也有合作双赢式,如:2021年2月,顺丰收购嘉里物流51.5%股份,强强联手,共同提升国际物流战略布局。

4.发展演化(E):在外部环境变迁发展及内部竞争优胜劣汰的双重推动下,跨境电商生态圈内各要素组织不断更新替换成长。整个生态圈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优化状态,历经量贩式微利发展阶段、嵌入式服务增值阶段,到现在的集成式综合服务阶段,不断创新服务功能,优化产业运行效率,日趋成熟完善。[5]DICE模式跨境电商生态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DICE模式跨境电商生态结构图

三、DICE融合:跨境电商与物流产业链的共生耦合

(一)要素分布融合,万亿跨境电商市场拉动跨境物流持续增长

新冠疫情加速全球电商消费渗透,拥有稳定供应链的中国跨境电商抓住中国国力向全球迁移和溢出的时代契机,迅猛发展。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7]。商流物流相辅相成,万亿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带动我国跨境物流市场持续增长。以国家邮政局披露的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快递件量为例,2016—2020年国际及地区邮件量从6.3亿件增至18.4亿件,5年间增长192.06%。[8]跨境电商生态圈内物流相关要素数量、种类全方位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新注册 “集装箱” 相关企业54710家,同比增长65.88%;注册 “仓储” 相关企业543009家,同比增长101.4%。作为跨境电商的关键支持产业,跨境物流企业及其网点空间布局也围绕外贸卖家地域分布而设置。我国出口跨境电商卖家主要聚集在有着良好外贸基础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尤其以广东、浙江、江苏最为集中,对应跨境物流企业及网点分布也最为密集。以燕文物流为例,其在境内41个揽货网点覆盖范围与外贸出货体量的主要省份基本匹配。跨境电商与物流产业的要素融合,是跨境电商生态圈对物流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也是物流产业链优化升级的基础。

(二)互动融合:跨境电商多样化需求推促物流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我国跨境电商可分为B2B与B2C两大类,对跨境物流的需求不尽相同。B2B跨境电商物流类似传统外贸,以批量大、频次低的大额订单方式呈现,大多采用海运干线运输模式。B2C跨境电商物流因直接面对C端消费群体,其小批量、多频次、订单碎片化特征对跨境物流服务的宽度、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为满足跨境电商不同种类物品性质差异及不同类别客户多样化需求,跨境物流演化出多种服务模式,如:邮政小包、商业快递、海外仓、物流专线、中欧班列等。不同跨境物流服务模式各有优劣,邮政小包价格低廉信息难以跟踪、商业快递时效快价格昂贵、海外仓退换货便捷存在市场风险、物流专线与中欧班列综合效益均衡等。不同跨境物流服务模式较之境内物流,普遍存在环节多、链条长、成本高、时效不确定等问题,成为业界公认的跨境电商发展痛点。跨境物流应主动适应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浪潮,优化物流环节链接运转方式,创新完善多样化物流服务功能,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

(三)竞争融合:生态位重叠激发物流产业链品牌差异化战略

当前我国跨境电商生态圈经济体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跨境物流市场庞大,但业务流程复杂、环节繁多。众多小众物流企业只需参与其中某一环节业务,卡位核心资源,服务特定企业,即可享受行业膨胀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跨境物流市场进入壁垒低下,集中度不高,生态圈局部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服务竞争现象。随着进入生态圈的物流企业数量增长,行业市场动态演进趋向规范化,在社会资源相对有限情境下,生态位重叠企业之间必然引发激烈市场竞争,类似于境内物流市场的价格战演绎,并不利于生态圈资源充分利用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跨境物流与境内物流存在客观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各异,导致各地物流市场的通关政策、尾程配送、支付模式等存在显著差异,要求跨境物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差异化运营。跨境物流产业链存在生态位分离,避免过度同质竞争的市场空间,如UPS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区域优势明显,而DHL在欧洲市场认可度较高。[9]跨境物流企业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合理规划生态位布局,开展错位经营,形成错落有致、相辅相成的产业生态系统,避免价格战、广告战等同质恶性竞争,寻求共同发展。同时在差异化运营基础上,努力在客户市场端形成独特的被认可的品牌,区别于竞争对手。如福建纵腾集团打造海外仓 “谷仓” 名牌,2020年12月成功入选商务部 “首批优秀海外仓实践案例” ,获得市场、行业、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10]

(四)演化融合:跨境电商集成式服务驱动物流产业链综合型一体化演进

跨境电商生态圈在内部竞争动力与外界交流互动的不断循环中演化发展。当外界的经济环境、技术革新、政策法规等出现足以影响现有平衡的巨大变化时,跨境电商生态圈通过优化内部结构布局、更新要素分布、调整功能定位等方式,演化形成新的有序均衡。[11]工业4.0时代,数字科技及智能制造加速全球产业链要素交互融合,新冠疫情限制出行提升各国网购渗透率,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跨境电商及跨境物流发展。外界环境剧烈变迁驱动生态圈内核心物种跨境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及平台资源流动调配场所优势,整合产业生态资源,逐渐向服务集成商转变,推动跨境电商生态圈向集成式综合服务阶段演进。集成式综合服务包含现代智慧物流服务机制,要求跨境物流具备安全、时效、稳定、可视化及系列特色增值服务等,以满足消费市场升级需求。跨境电商生态圈演化驱动物流产业链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整合各环节要素资源,全方位提升产业资源组织与应用效率,向综合型一体化的 “智慧供应链” 演进。跨境电商生态圈中物流产业链演化升级机理如图2所示。

图2 跨境电商生态圈中物流产业链演化升级机理

四、跨境物流产业链优化的运营对策

(一)对接平台机构,网络效应协同带动跨境物流规模经济效益

平台机构作为跨境电商生态圈的核心物种,掌握核心数据资源、制定相应平台交易规则,具有显著市场影响力。梅特卡夫定律指出: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速度增长。跨境电商平台规模越大,吸引入驻用户数量越多,网络价值将以指数级速率增长,并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机制。平台经济强大的网络效应及市场影响力协同带动生态圈内相关种群要素规模收益递增。目前亚马逊、eBay、速卖通、Wish等头部跨境电商在网络效应加持下,占据生态圈交易量及货流量的主体份额。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平台对接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物流货源市场规模及数量。另外,跨境电商平台作为生态圈及跨境交易的主导者,其制定的相关平台规则,如平台入驻条件、营销活动期限、评价反馈机制、退出封杀措施等,通过引导电商交易进而间接影响跨境物流企业的货源市场变动趋势。

跨境物流企业应积极主动对接平台机构,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交流,借助平台网络效应开拓企业货源市场及提升行业知名度。如:泛鼎国际供应链服务亚马逊、eBay、Shopee等大平台,运去哪、出口易、递四方速递等跨境物流企业积极与阿里巴巴、Wish等大平台协同合作,获取更大市场红利。货源量大小是跨境物流企业启动规模经济效应的基础,跨境物流多个环节,如仓储、运输、配送等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即货源量越大,单位物品跨境物流成本越低。随着大型仓储、分拣等智能设施设备推广,物流产业链固定资产比重增大,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降低效益更加显著。跨境物流应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网络效应激发物流产业链规模经济效应,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产能效益。

(二)大数据赋能,信息网络优化提升跨境物流运营效率

跨境物流因价格昂贵、信息跟踪不到位、尾程配送不稳定、退换货困难等问题成为制衡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瓶颈。跨境物流系列痛点与业务环节繁多、链条冗长直接相关,如:海关清关流程影响物流时效,目的国物流服务能力影响尾程配送效率,中途多次转运风险影响跨境物流安全率及稳定性等。当今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时代,科技应用大规模普及,物流产业可通过条形码、巴枪、RFID等终端技术采集跨境物流业务各环节原始数据,录入OMS、TMS、WMS、BMS等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集成平台,链接订单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成本结算等不同系统模块,汇集全流程业务信息,形成可视化报表,实现从全局视角掌控协调跨境物流业务。

大数据集成平台可有效提升数据信息应用程度,通过对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预警,提前部署干预,有效降低跨境物流的不稳定性。同时以大数据信息为基础资源,应用各种算法模型,对实际业务进行仿真模拟,通过评估仿真系统自动修正优化原方案或者选择最佳方案。如:根据订单数量、货物属性、客户需求等信息,对不同运输线路、物流网点、运输工具进行仿真调度,系统自动决策最优方案,提升跨境物流运营效率。作为信息密集型行业,大数据赋能跨境物流企业疏通理清全流程业务环节,实现运营过程及成本效益可视化、可控化管理,助力跨境物流及时发现隐患,挖掘市场需求,创新业务模式,实现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转型升级。

(三)错位经营,品牌差异化助力跨境物流多方共赢

错位经营源于生态位分离,跨境物流企业充分组织利用自身及周边资源,形成特色优势,选择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市场重点错位发展,如:客户群体选择错位、业务经营模式错位、企业规模类别错位等;或者物流企业根据目标市场需求采取多种经营业态相结合的布局格式,不同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规划的合理布局。由此,整个跨境物流产业链形成错落有致的生态位分布,不同组织机构相互促进、多方共赢,避免生态位完全重叠的过度竞争,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跨境物流市场容量庞大,不同国家地区市场行情各异,物流服务需求多元化,行业发展呈现差异化竞争格局,为跨境物流产业链开展错位经营提供基础性生态空间。

部分跨境物流企业错位经营以特定地域为目标市场,通过开展海外本土化服务,形成品牌特色。如:俄速通国际物流,专注俄语系国家跨境电商业务,开展包括航空、陆运、铁运、海运全渠道物流方式,成为行业内公认的对俄跨境电商服务第一品牌;iMile物流以阿联酋、沙特、埃及、以色列等中东地区为服务对象;西邮寄以德国为主体目标市场等。此部分跨境物流企业成功的差异化经营在形成独特品牌竞争优势,获得市场认可的同时,也促进物流产业链结构布局优化,实现生态位互惠共存。跨境物流业务环节繁多,不同企业侧重于不同业务环节,可形成错位经营,如:出口易、嘉诚国际物流以国际仓储服务为核心业务,飞特物流、华贸物流以跨境运输为主体业务,纵腾集团、万邑通以物流专线、海外仓为主营业务,不同服务功能定位带动跨境物流生态位分离。当前跨境物流产业呈现错位经营与同质化竞争并存现象,差异化发展高质量品牌服务,实现多方共赢,是跨境物流产业链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四)综合一体化,资源整合推促跨境物流产业链优化升级

跨境电商物流由境内揽货、集货仓储、国内清关、跨境运输、境外报关、分拣转运、尾程配送7个环节组成,涉及商家、平台、政府等多方参与主体。单一跨境物流企业难以实现跨境业务全链条自营,一般采用总包—分包模式,由跨境物流企业协同多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共同完成。在多方协同作业中,跨境物流企业对不同来源层次、结构内容的多元资源进行配置融合的资源整合能力尤为重要。资源整合能力可用资源组织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两个指标来衡量。资源组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企业能够组织的可用资源占理论上相同时间段可组织资源数量比重。跨境物流可通过横向协同、纵向耦合的综合一体化发展提升资源组织效率。跨境物流横向协同一般通过企业间战略联盟、收购合并等方式实现物流网点布局与流通渠道扩张,形成互联互通、范围广泛的跨境物流网络体系。资源使用效率是指企业能够利用某项资源的产能占该项资源相同时间段内全部产能的比率。跨境物流企业通过掌控产业链核心资源及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业界普遍认为仓拣、通关汇集三流信息关键点且利润率较高,为跨境物流业务链条的核心节点。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设备等技术应用使得跨境物流趋向全链路可视化、可控化发展,大幅提升产业资源使用效率。

五、结语

综上,跨境电商物流应关注并掌握核心资源,积累通关经验,提升海外仓布局及末端物流把控能力,加强干线运力合作资源,优化头程资源整合,实现纵横两维综合一体化发展。同时积极对接跨境电商平台,充分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平台网络效应激发多方合作协同效应,实现资源整合优化、物流网络共建共享,助推产业链向数字物流、智能物流方向优化升级。

猜你喜欢
生态圈跨境物流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新区制造生态圈
跑步生态圈
“中国创造”首开裸眼3D 超多维SuperD携梦工厂建生态圈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