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白沟通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2023-01-11 02:35唐玖江
中学语文 2022年7期
关键词:白话组词廉颇

■ 唐玖江 朱 林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理解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对文言词汇、句式、修辞等的理解和翻译又是重中之重。高中生之所以觉得文言文难学,往往是因为将文言文当成了与现代白话文不同的另外一门语言。其实,文言与白话在很多方面都是共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指出,“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本文围绕文白沟通的原理、理念、现象、教学策略作一点探讨,以期改进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

一、文白沟通的原理与理念

王力先生曾在《汉语史稿》中鲜明指出,“汉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具有高度的稳固性。”[1]作为汉语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文言与白话在语法、修辞、词汇等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沟通联系,有着诸多共同点。毕竟白话就是从文言发展演变而来的,这在成语中表现得尤为显著,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文白沟通”。

在语法和修辞方面,“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差异的那几条语法,其实在现代汉语里还有所保留。”[2]169-178

在词汇方面,“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上的沟通更是无处不在。……可以说,在常用词里,古义很少完全死亡,相当一部分单音词的古义,只是不再自由运用,而是保留在现代汉语双音词的不自由语素里。”[2]169-178据统计,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包含常用文言虚语素的503个词语中,分别包含“之”“而”“以”的词语各有134、99、93个,分别占26.64%、19.68%、18.48%[3]。其实,单音节词的古义不仅保留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中,如(“方志”“日志”中的“志”指古义记载、记录,“失声”“失态”中的“失”指本义纵[4]4),还大量保留在成语里。

总之,古代汉语的语义、词汇、语法、修辞等并非只存在于古诗文中,而是依然活在现代汉语里,甚至已然成了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论语》中孔子的话“不亦乐乎”如今已是成语,并被现代人当成了一句日常话语。

高中生之所以认为文言文深奥难懂,往往是因为将文言文当成了一门新语言。我们必须明白,白话脱胎继承于文言,是在文言的基础发展而来的,文言对白话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文言与白话是可以沟通也应该沟通的,二者之间并非隔着巨大的鸿沟,我们也不宜将其人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正如论者所言,文言的学习和现代汉语的学习不是“双轨”,而应当尽量做到“同轨”;学文言,不但不是在培养现代汉语能力之外增加的负担,而且是对培养现代汉语能力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2]207。

二、文白沟通现象梳理

1.语法修辞方面

通过梳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我们发现文言文的语法在现代汉语成语(主要是字面义或原始义)中有着大量的痕迹。

(1)词类活用

使动: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完璧归赵(完:使……完好);息事宁人(息:使平息;宁:使安宁)。

意动:不耻下问(耻:认为……可耻);甘之如饴(甘:认为……甘甜);草菅人命(草菅:把……视为野草)。

名作动:礼贤下士(礼:礼待);衣锦还乡(衣:穿);自食其果(食:吃)。

名作状:冰清玉洁(冰、玉:像冰、玉那样);狼吞虎咽(狼、虎:像狼、虎那样);瓦釜雷鸣(雷:像雷声那样)。

形作名:革故鼎新(故、新:故旧、崭新的事物);见微知著(微、著 :细微、显著的事物);披坚执锐(坚:坚韧的铠甲;锐:锐利的武器)。

动作名:起死回生(死:要死或将死的人);追奔逐北(奔、北:奔逃、败北的敌军)。

(2)文言句式

判断句:空空如也(也:表判断);言为心声(为:是);物极必反(必:必定,表肯定判断);四大皆空(皆,都,表肯定判断);答非所问(非,不是,表否定判断)。

被动句:束手就擒(就:被);鲜为人知(为:被);见笑于人(见:被);兔死狗烹(狗烹:猎狗被烹杀);弱肉强食(弱者的肉被强者吃掉)。

介词省略句:防患(于)未然(于:在);祸起(于)萧墙(于:从);运筹(于)帷幄(于:在)。

宾语省略句:习以(之)为常(之:代词);羞与(之)为伍(之:代词) 。

宾语前置倒装句:唯利是图(只贪图利益);马首是瞻(看马头的方向);人莫予毒(没有人能毒害我);时不我待(时间不等待我)。

状语后置倒装句:绳之以法(以法绳之);相濡以沫(以沫相濡);无济于事(于事无济)。

(3)修辞手法

互文:背信弃义(背弃信义);弹尽粮绝(弹粮尽绝);谨言慎行(谨慎言行)。

借代:巾帼英雄(巾帼:代指女子);大动干戈(干戈:代指战争)。

此外,还有大量双音节词和短语中也保存着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如名作状的“舌战(舌:用舌头)”“珠算(珠:用算盘珠)”,形作使动的“热饭(热:使……变热)”“松绑(松:使……松开)”。[4]6

2.词汇方面

以下成语是我们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整理的一部分,其中部分字的意义仍是古义。

(1)实词

登峰造极(造:到);诚惶诚恐(诚:确实);不知所云(云:说);赴汤蹈火(汤:沸水);和衷共济(济:渡河);既往不咎(咎:责备);老少咸宜(咸:都);聊以卒岁(卒:完毕,结束);屡试不爽(爽:差错);民不聊生(聊:聊赖,依赖);念兹在兹(兹:此);披沙拣金(披:打开,拨开);岂有此理(岂:哪,难道);浅尝辄止(辄:就);罄竹难书(罄:尽,完);人浮于事(浮:超过);三缄其口(缄:封闭);死有余辜(辜:罪);细大不捐(捐:捐弃,抛弃);欲盖弥彰(弥:更加);运斤成风(斤:斧斤,斧子);正襟危坐(危:端正)。

(2)人称代词

出尔反尔(尔:你);尔虞我诈(尔:你);予取予求(予:我);知己知彼(彼:对方,他人);大放厥词(厥:其);卿卿我我(卿:古时夫妻情人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

(3)通假字

匪夷所思(匪:通“非”);流言蜚语(蜚:通“飞”);信口开河(河:通“合”)。

(4)兼词

反求诸己(诸:之于);习焉不察(焉:于之);居心叵测(叵:不可)。

(5)虚词

不胫而走(而:却);出其不意(其:代指对方);不了了之(之:代指它);何去何从(何:哪里);神乎其神(乎:表感叹,啊);得过且过(且:暂且);泰然自若(若:像);众望所归(所: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名词结构);语焉不详(焉:语助词,无实义);溜之乎也(也: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因噎废食(因:因为);寓教于乐(于:在);与虎谋皮(与:跟);不平则鸣(则:就);始作俑者(者:……的人);惟妙惟肖(惟:用在用首,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呜呼哀哉(哉:表示感叹的语气);下车伊始(伊:用于词语的前面,加强语气或感情色彩)。

另外“以”的各种含义在成语中几乎都保存着,例如,嗤之以鼻(用,拿);以人废言(因为);聊以自慰(以便,用来);拭目以待(表修饰,来);物以类聚(凭借,根据)。

三、基于文白沟通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如今,通过成语中的古义学习文言文已经成了普遍共识,甚至还产生了一些专门的学习用书,例如《文言快易通:从成语学古汉语》。若能有效做到文白沟通,学生就不会认为文言陌生难懂,反而会觉得它亲如故人,用法瞬间就激活了,毕竟文言仍然活在我们现代人的言语中。例如,“兵不血刃”中的“兵”指兵器,“走马观花”中的“走”指跑,一旦熟悉这两个成语,再读到“弃甲曳兵而走”这句就不会犯难了。因此,学生就能积累更丰富的词汇,掌握更多样的表达方法,增强词汇和语法迁移能力,在自己的书面写作中广泛运用,使自己的用词更简洁有力、文章更典雅含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文言文就是学习更丰富多元的表达形式,在自己的写作中变换同义或近义的表达,从而避免显得呆板单调。例如,既可以说“这个时候”“怎样”“为什么”“动不动就”,也可以说“此时”“如何”“为何或何以”“动辄”;不仅可以说“换句话说”“也就是说”“对某某来说”“有什么错”,还可以说“换言之”“即”“就某某而言”“何错之有”。

在我们看来,最理想的文言文学习是直抵词义而不是借助翻译,换言之,最重要的是理解文言语句的意义,而不在于这种意义是如何传达的。例如,在理解“置若罔闻”的含义后,我们就明白“没有,无”的意义可以用“罔”来表达,以后见到“罔顾”,对其含义也就心领神会了,而不必硬将其翻译成“没有,无”了。因此可以说,将文言翻译成白话仅仅是文言文学习的副产品,而不是主要目的。正如学者蒋绍愚所言,“白话翻译是一个拐棍,当对文章不太了解的时候,有白话翻译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读下来。但是,学习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个拐棍就要丢掉;否则总看别人的翻译,说明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是不够。到了高中阶段,基本上应该丢掉这个拐棍,借助注释应该能够读懂。”

当然,由于高考语文科有文言文翻译的考查要求,在现实中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翻译仍是一大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甚至文言文因此成了中学生的“三怕”之一。下面我们主要从联想组词释义的角度阐述基于文白沟通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理解翻译之所以难,很多时候是因为单个字词的含义不明白,甚至非常陌生。众所周知,文言文以单音节词居多,发展演变到现代白话文,则双音节词及多音节词居多。“文言单音节词在在现代汉语中充当语素是常见现象,文言单音节词的意义,相当于一个以它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以文言单音节词为线索可以找到合适的现代双音节词对它进行解释,寻找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做学生从小就不断进行的组词游戏。”[9]也就是说,很多文言单音节词的含义就是现代白话中以它们为语素的双音节词,只是平时我们没意识到而已。将文言单音节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联系起来,这正是文白沟通的核心要义。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册教材中的文言文字词按三类进行联想组词释义。

1.直接联想组词

指直接在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组成双音节词或短语来解释该字的含义,这类双音节词或短语现在仍很常见,尽管有一定的文言气息,如下所例。

朝:朝见。相如每朝时(《廉颇蔺相如列传》)。

辞:推辞。辞不就职(《陈情表》)。

得:得意,满足。暂得于己(《兰亭集序》)。

非:非议。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解:解除。可以解燕国之患(《荆轲刺秦王》)。

举:举荐。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请:请求。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

穷:穷尽。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善:亲善,交好。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年:年少。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使:出使。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数:数次。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

素:素来,向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

徒:徒然,白白地。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称王,统治。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微:卑微。至微至陋(《陈情表》)。

信:信物。今行而无信(《荆轲刺秦王》)。

卒:兵卒。率疲弊之卒(《过秦论》)。

2.间接联想组词

指先直接联想组词,再用该双音节词或短语中的另一个字组成另外一个双音节词或短语(绝大多数是这样),后者即为该字的释义,前者相当于语义之间的桥梁,以引出最终的释义。相比而言,前者文言味更浓,后者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如下所例。

除:阶除,台阶。扶辇下除(《苏武传》)。

当:正当,正在。当是时也(《过秦论》)。

顾:回顾,回头。荆轲顾笑武阳(《荆轲刺秦王》)。

患:忧患,忧虑。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假:假借,凭借。假舆马者(《劝学》)。

及:涉及,牵连。此必及我(《苏武传》)。

就:就近,靠近。金就砺则利(《劝学》)。

期:期望,希望。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

劝:劝勉,勤勉。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

亡:逃亡,逃跑。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修:修整,整理。退将复修吾初服(《离骚》)。

易:交易,交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多义联想组词

指针对含义较多的字,综合运用直接联想组词和间接联想组词,如下所例。

兵:①兵器。诸郎中执兵。②兵卒,军队。秦兵旦暮渡易水(《荆轲刺秦王》)。

从:①听从。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跟从,跟随。张良是时从沛公(《鸿门宴》)。

道:①取道。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②道理,事理。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度:①法度,规范。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②揣度,估计。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复:①回复。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②恢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负:①背负。肉袒负荆(《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辜负,背弃。自痛负汉(《苏武传》)③担负,承受。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故:①缘故,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旧。豫章故郡(《滕王阁序》)。

归:①归附。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②回归,返回。眷然有归欤之情(《归去来兮辞》)。③归还。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过:①超过。何以过陵(《苏武传》)。②过分。过蒙拔擢(《陈情表》)。③过错。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见:①拜见,谒见。未尝见天子。②接见。秦王必喜而善见臣。③会见,见面。乃遂私见樊于期(《荆轲刺秦王》)。

绝:①断绝。而绝秦赵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灭绝,灭亡。我命绝今日(《孔雀东南飞》)。

迁:①迁移,搬动。以我贿迁(《诗经·氓》)。②升迁。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去:①离去,离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去掉,除去。雨具先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却:①退却,退回。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②使……退却。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②书写。秦御史前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谢:①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②谢绝。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

兴:①兴起,起来。夙兴夜寐(《诗经·氓》)。②兴致。兴尽悲来(《滕王阁序》)。

行:①前行,前往。赵王遂行(《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行走。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③行为。士贰其行(《诗经·氓》)。④行动。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⑤践行。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幸:①宠幸。妇女无所幸(《鸿门宴》)。②幸亏,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侥幸。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致:①招致,招来。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②情致,情趣。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当然,联想组词释义法只是文言文字词释义方法的一种。事实上,它也只适用于能准确联想组词的文言字词,即古今含义基本相同或变化不大的词。如碰上其他字词,就只能用别的词语解释了。例如,《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中的“是”只能解释成“这”,显然无法用“是”来组词。

尽管如此,通过广泛阅读充分积累大量的现代汉语词汇,甚至直接将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当成与诗歌、散文、小说等一样的课外读物来阅读,扩大个人的词汇库,在文言与白话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无疑能更好地促进对文言文的学习。

猜你喜欢
白话组词廉颇
家乡的土白话
白话寄生虫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Kiss and Ride
怎样正确组词
我会组词
负荆请罪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乌云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