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月轩”湖笔制作技艺:让传统手工艺“活”起来

2023-01-11 02:45李盛通讯员钟宁
工会博览 2022年23期
关键词:制笔王后毛笔

□本刊记者 李盛 通讯员 钟宁

笔、墨、纸、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毛笔作为文房四宝之首,拥有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历史情怀和审美情趣,笔尖的墨汁书写着中国人自己的“道”,而其中佼佼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湖笔。本期就来了解一下以制作、经营湖笔为主的百年老字号——“戴月轩”。

“戴月轩”的前世今生

“戴月轩湖笔店”(以下简称:“戴月轩”) 作为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唯一一家以人名为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916 年,其创始人戴斌为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人,自幼学习掌握湖笔制作技术,技艺超群,年轻便来到北京贺连青笔庄制作毛笔,后自立门户,创立笔庄。“戴月轩”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使客人可看到制笔工艺,也称为与其他字号最大的创新。

开店伊始,戴斌先生便十分强调制笔的质量,要求制笔原料均从浙江进料,每一道工艺力求精益求精,保证每支笔内优外美,支支有锋,做到“尖、齐、圆、健”之“四德”——这亦是至今“戴月轩”湖笔的特点。其制造的湖笔不但继承了湖笔“提而不散、铺下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的品质特征,也保持了羊毫湖笔“配锋”这一独有的工艺,而且融合了北派狼毫制作技法刚力充足的制作优点,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毛笔制作的品种类型,为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推动民族湖笔行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戴斌先生坚持宁可烧掉也不能出售不合格毛笔的经营理念,并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笔杆上,使得“戴月轩”三字成为毛笔质量的鉴证,深受书法家和画家的信赖,“戴月轩”也因此声名大振。因此,也有了“戴月轩”毛笔“一万”的说法,即每支毛笔上毛的数量,都不少于一万根,而这一万根毛的每一根都是万里挑一。一般一位制笔师傅,一天只能完整筛选出一个笔头的毛,可谓“万千毛中选一毫”。

王后显正在制作毛笔笔头

戴斌先生共收徒19 人,亲身传授技艺,才使“戴月轩”毛笔制作代代相传。其晚年时,由其长子戴树元掌管店铺。1956 年公私合营,由徒弟王魁刚、胡芹杭接管负责笔店工作。

1959 年,时年85 岁的戴斌先生去世。他的得意弟子郑存宗继承其技艺,使“戴月轩”继续以经营湖笔为主,也兼售其他的各种名笔,同时还销售纸、墨、砚等文具。从而又将这所百年老店的经营范围扩大到“文房四宝”,不仅深受喜爱书画人士的赞誉,更提高了“戴月轩”的品位。

如今的“戴月轩”,仍然是一座享誉京城,荟萃全国各地优质书画用笔的名店。但同时,在传承技艺毛笔制作技艺中,“戴月轩”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与挑战。

万千毛中选一毫

王后显是“戴月轩”湖笔制作技艺第五代非遗传承人,他专注湖笔制作近30 年,其每一道工序都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而刻在他心里的是对湖笔制作的执着与信念。

“毛笔分为很多种,都是根据地区来划定的技艺。无论哪种毛笔,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湖笔以精湛的制作工艺和高质量的书写效果,成为了毛笔的代名词,深受文人墨客和书画家的喜爱。”王后显介绍说,“戴月轩”湖笔的制作工序复杂多样,大体分为设计、选料、配料、拔毛、水盆、结头、蒲墩、装套、择笔、刻字……在每道大工序里又分为若干道小工序,做一支毛笔大小工序要达到百余道。

而在这上百道工序中,挑毛又是最重要的。以羊毫笔为例,不直的不行,没有锋的不行,粗细不均的也不行,没有一只羊身上的毛发长得一样长一样直,而且一样粗细。但羊毫笔要求的却是每根毛必须一模一样。于是,师傅们就要一根一根地精挑,紧盯着灯光下几乎呈纯白色的羊毛,瞅准不透明的,小镊子一夹,一抽,把废毛一根根地挑出来。这还得是有极大耐心和好眼神的人。

毛笔中的毛是评判一支毛笔价值的重要因素。王后显说,毛主要以羊、紫、狼、獾为主,最为常见的是羊毫,羊毛是湖笔制作技艺中最擅长的一种,采用江南地区的羊作为原材料。整只羊身上的毛都能拿来做毛笔,但是会按照部位来区分优劣,羊毫主要看锋颖,锋颖是根据毛尖半透明状的长短来分辨羊毫的好与坏,最高级别的是细嫩光锋的羊毫。

王后显(左二) 经常和其他师傅一起探讨

说到这,王后显拿来一个处理过后的羊毫。他边指边说:“这就是细嫩光锋的羊毫,锋颖长且细腻、弹性大、耐磨,这样的一支笔若保养好的话能用一辈子。它最高的制作技艺是配锋颖,不光笔尖要细,锋颖也要配齐,挑选粗细一样的羊毛,处理完后要达到笔头的尖度要自然,不能像扫帚一样。虽然看着工作量不大,但是需要很高的专注度,学徒若没有10 年以上的功夫是不许学这一技艺的。”随后,他又拿了一把黄色的毛:“这是狼毫,也就是黄鼠狼的尾毛,在北方制作中比较常见,主要以东北吉林、辽宁地区冬天的黄鼠狼尾毛最佳,冬天的狼毫颜色比较纯正,毛条直、锋尖犀利、弹性大,适合于书写。”

“大家都知道,‘笔有四德,尖齐圆健’。尖,指毛笔收起锋来之后像锥子一样尖锐;齐,指散开这支笔之后,这支笔的锋尖是整齐的,没有虚锋;圆,意为从笔杆笔斗笔肚到笔尖,在使转期间一定要保持同一个圆度,不会散锋、开差或是发扁;健,指的是所有的毫质会向着一个方向用力,达到万毫齐力。”王后显补充道:“这里面还有一层寓意就是所有的毛一定是健康的,没有受过伤害。”他表示,所谓的好笔就是适合自己的,它没有一个固定的一个标准,根据每个人的学识的不同,技术的理解程度,做出不同的毛笔,这也是毛笔的思想和生命力。

培养人才生生不息

“‘戴月轩’是靠数代人的坚守,才保存了这项国人引以为豪的湖笔制作工艺,其最大最突出的优势便是坚持‘守正’,坚持千百年来先民工匠的道地材料、纯正工艺,凝结了无数先辈的汗水和智慧。这么多年,有很多人找过来,愿意投资采用现代工业设备来扩大生产规模,经过我们反复研究对比后都放弃了,就是因为我们甘于和自信戴月轩的手工技法,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坚持坚守传承下去。”王后显感慨道,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与众多老字号一样,“戴月轩”也面临制笔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面对技艺可能失传的困境,“戴月轩”曾经尝试通过社招的方式,储备培养制笔这方面的人才,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戴月轩”的老师傅们对徒弟制作工艺每道工序要求都十分严格,毛笔上每一根毛都必须是万中挑一,精挑细选,而且还有一个“苛刻”的环节就是“一万”,这个不是价格,而是要求匠人在制作每一根毛笔时都不能少于一万根毛。这作为制笔工艺的第一步“挑毛”,便会让起初怀着热情的新徒弟望而却步。而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加强,动物毛的来源成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王后显说:“毛的采集受限,对我们行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我们没有放松选毛的要求,每一道工序都依旧严格把关。”

为确保制笔工艺能传承下去,“戴月轩”转变思路,“我们每个暑期都会举办夏令营活动,走进大中小学,带领机关团体参观,甚至走出国门,弘扬湖笔文化。希望更多有抱负的青年加入到我们队伍中,不光要传承技艺还要传承文化思想。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选择有天赋的兴趣爱好者,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可以传承技艺的人才。”王后显介绍,目前,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戴月轩制笔工有8人,其中1 人还被评为市级非遗传承人,2 人为区级非遗传承人。“我们这8 位师傅里有一人就是联合街道开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中吸收培养的,她的父母都是书法字画爱好者,从小便耳濡目染,对毛笔很了解,活动中她体验了‘戴月轩’的制笔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经过数月的培训和考察后,最终成功留了下来。”

猜你喜欢
制笔王后毛笔
毛笔的由来
红心王后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2019年上半年制笔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2019年1月~2月制笔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2018年1月~11月制笔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王后躺枪
医者
2017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4~1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