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心,孩子有我”

2023-01-11 08:01石海芹
工会博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家长疫情妈妈

□本刊记者 石海芹

疫情下的“临时妈妈”温暖在线

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行各业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一份力。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当被独留在家、被隔离的孩子需要陪伴、照料时,有一群人化身为“临时妈妈”,像周宏丽、张佩瑶、王慧博、祝飒一样,让那些或奔赴一线抗疫或被隔离的家长没有了顾虑。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善良、博爱,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于平凡之中蕴含伟大力量。

陪伴与守护 责任与担当

“14+7 已成过去,回归校园,卸去‘临时妈妈’的重任,我已整装再出发,回归教师本色。”在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聚美讲堂”上,周宏丽如是说。今年49 岁的周宏丽是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是学生们喜欢的“科学周老师”。从3 月23 日起,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临时妈妈”。

那天,周宏丽在回家路上接到领导电话:“有位学生新冠肺炎病愈出院,爸爸妈妈隔离期未结束,家中无人陪伴,为避免交叉感染需继续酒店隔离……”原来,3 月23 日下午,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的三个学生因感染新冠,经过入院治疗痊愈后获准出院,但其中的丽丽(化名)因为家人目前都处于集中隔离状态,暂时没有人能陪同孩子进行进一步健康监测。

有关丽丽的所有物品已经被医院收拾妥当,可丽丽何去何从,摆在家长、学校面前的这一紧急情况该如何应对?经过多方协调、慎重考虑,学校最终接下重托,负责照顾孩子接下来的健康监测生活,并将陪护人选聚焦在科任党员教师周宏丽身上。“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来不及想那么多,临危受命,陪伴小朋友酒店隔离……我始终觉得,和平年代,当国家、人民遇到困难时,党员就要冲锋在前,尽职尽责。”周宏丽说。从接到电话,到安抚家人情绪,收拾简单行装奔赴学校,周宏丽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奉命报到了。在从学校出发奔赴集中健康监测酒店的车上,周宏丽最担心的是,“怕小姑娘不能接受我这个‘临时妈妈’。”

14 天里,周宏丽和丽丽朝夕相处,她把每一天都安排得紧凑有序

在酒店门口,一辆120 救护车缓缓驶来,丽丽在“大白”护送下走下车。周宏丽迎上前,细心地给她换好N95 口罩,不自觉地伸展双臂,用怀抱欢迎她。“小姑娘情绪不错,开朗活泼,对我这个‘临时妈妈’也不认生,我的心一下放下了。”周宏丽表示。随后办理入住,一切从熟悉环境开始,她和丽丽一起学习“健康监测须知”并划出重点,将物品全面消毒,再一一摆放整齐。一套流程之后,周宏丽拨通了视频电话,“小姑娘自理能力、适应能力都很强……大家都放心,我们一切安好!”她把到达健康监测酒店后的点点滴滴跟家长、校领导逐一分享,让家长安心,让领导放心。

几天观察下来,周宏丽逐渐发现孩子注意力集中不够,关注时间短,极易受干扰;平时积累得少,阅读量少,对电子产品特别依赖;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规范……了解这了些情况以后,周宏丽决定伴读,适时提示她。随后与家长探讨孩子教育方法,尝试以尊重、鼓励孩子为主,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因为我觉得她就是一个识夸的孩子,夸对了点儿,她就特别有干劲儿。”周宏丽说。孩子妈妈表示:“您说的我也都发现了,还有没发现的您也提醒我了,真感谢您这么用心!”

14 天时间,周宏丽和丽丽朝夕相处,她把每一天都安排得紧凑有序。一起学习,培养孩子养成预习、复习好习惯;一起绘画,记录疫情防控期间的点点滴滴,展现阳光心态;一起跳绳,做互动操,锻炼身体……“隔空不隔爱,既要安抚孩子不能与家长团聚的失落情绪,予以特殊的关心和问候,让她感受妈妈般的呵护,又要担负起全科教师24 小时一对一的课业辅导。同时,保证孩子一日生活既要充实有趣又要劳逸结合,让酒店的隔离生活做到‘停课不停学’ ……”周宏丽回想陪伴孩子在酒店的14 个日日夜夜,说起把“爱融于教育之中,落实于实践之行”仿佛就在昨天。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从最初“我只和我妈妈好”的生疏,丽丽渐渐敞开心扉,她与家人、同学视频连线时会说“老师可好了……”“我们的距离与隔阂渐渐缩短,亲情悄然滋长,心里话不住地说,再到最后两天已是深深的依恋,我们还相约一起去郊游呢。”周宏丽开心地表示。非常之时担非常之责,当疫情吹响了冲锋号,周宏丽选择了做前行者,用安全的臂弯护学生周全、解家长燃眉之急。她说:“我做了一名人民教师,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以生命赴使命 用大爱践初心

6 月5 日清晨,北京妇产医院派出支援地坛医院的6 名医护人员完成为期三周的援助任务,返回家中进行隔离。20 多个日日夜夜,她们坚守在首都疫情防控一线,守护着首都人民的生命健康,张佩瑶是其中一分子。作为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的一名护士,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新生儿的“临时妈妈”。

“5 月5 日晚,得知我们医院将选派医疗队支援地坛医院抗疫工作时,我第一时间就向护士长报名,参加医疗队,到战疫一线出一份力!”张佩瑶说。5 月7 日一早,带着医院、支部和科室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关心和嘱托,她们一行6 人集结出发。

到达地坛医院,在经过几轮严格的考核后,张佩瑶进入隔离筛查病区工作。为避免新生儿感染,宝宝在出生后就要立即和妈妈分开,转到隔离筛查病房进行观察。病区为此调配了多名儿科医生和护士对新生儿进行24 小时持续观察和精心照顾,年轻的张佩瑶就这样做起了这些小宝宝们的“临时妈妈”。

“只有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些一出生就和妈妈分开的小宝宝们,才能让他们的妈妈更加安心地治疗,早日康复。”张佩瑶表示。此后,为宝宝们喂奶、拍嗝、换尿布、洗澡和做抚触等这些工作成了张佩瑶每天的日常工作。“每当有宝宝哭闹的时候,我会抱抱他,跟他聊聊天,互动安抚,而我每当看到宝宝吃饱奶甜甜睡着的模样,看到宝宝洗澡时候舒舒服服的模样,看到宝宝露出微微一笑可爱的模样,自己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真心盼望着这些宝宝们能尽早和自己的妈妈团聚,早日回到自己温暖的家。”说起当“临时妈妈”的那段时光,张佩瑶满脸笑容。

和张佩瑶一样当起“临时妈妈”的还有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七病房护士祝飒。她在执行此次任务前刚刚参加了医院5·12 护士节五项全能护理技能竞赛,获得了二等奖。凭借着出色的护理能力,在地坛医院转运28 天最小阳性患者的任务中,祝飒协助同组医生在凌晨2 点将孩子顺利转运到医院。一路上由于孩子哭闹得厉害,祝飒当起了“临时妈妈”。“当时很心疼,她在我怀里紧紧地抓住防护服不停地撕扯,我便尽最大努力安抚孩子。”祝飒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刚刚支援完丰台区的核酸采样任务,“我接到任务时没和他商量,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同意的。”

为宝宝们喂奶、拍嗝、换尿布、洗澡和做抚触,成了张佩瑶每天的日常工作

在地坛医院的抗疫核心区,张佩瑶感受到了非常状态下的人间大爱,体会到善良与乐观的医患情谊,锻炼了自己在大考面前的信心与能力,更被每一位平凡人坚信战疫必胜的决心所感动。她表示,今年的5月12 日,是她最难忘的一个护士节。这一天,她收到了北京妇产医院科室领导的问候和节日祝福,收到了新生儿科医护姐妹们在科室微信群里暖暖的赞扬和鼓励,地坛医院也为每一名一线战疫护士准备了蛋糕、鲜花、暖心的贺卡等精美礼物。“看着卡片上的字语,字里行间流露出院领导对我们一线工作人员深深的关心和爱护,也让我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张佩瑶表示,与病毒短兵相接的日子已经结束,最难忘记的还是送小宝宝与妈妈团聚时心中的喜悦与欣慰,“我会永远记得她们说过的每一声‘谢谢’ ‘辛苦了’。医患之间的守望相助,是共同击退病毒的力量所在,更是我们医护人员坚守一线的信心之源。”

温情守护 有爱相伴

今年以来,疫情不断反复,在学生居家学习期间,首钢矿业子弟学校教师王慧博给自己的定位是:“充当孩子们的‘临时妈妈’,他们的父母在抗疫一线,后方由我们来护佑。”她表示,面对严峻的疫情,很多学生的父母坚守在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我能做的就是引导照顾好居家的孩子们,让奋战在一线的父母们放心。

连续两天上网课时,王慧博都注意到学生鑫鑫的英语书旁边摆着方便面袋。她知道孩子的爸爸在生产单位保产驻厂,妈妈是工作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独自一人在家。课后她便主动和鑫鑫聊天,了解到这两天鑫鑫把家里的饭菜吃完了,便用方便面填饱肚子。

王慧博心疼极了,也自责没有照顾好孩子,于是,便问鑫鑫最想吃什么。当得知鑫鑫最想吃豆角炒肉时,为了锻炼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王慧博立即从网上选定了蔬菜包,邮寄到鑫鑫家里,同时决定组织一场班级厨艺大赛,鼓励他和同学们都参与进来。厨艺大赛的通知一发出,班级学习群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在群里分享各种美食的做法。美食大赛那天,王慧博看到了各类面条:青菜面、肉丝面、排骨面、炸酱面,还有创意方便面和火鸡面,以及孜然羊肉、芝士蛋糕、炒米饭、土豆煎烤肠等美食。当然,还有鑫鑫做的一盘“黑乎乎”的豆角炒肉。在美食分享环节,同学们大快朵颐,微信群里充满欢快的气氛。鑫鑫激动地说:“菜炒好的时候,我特别兴奋,原来炒菜没有那么难。几天没吃炒菜了,配着自己蒸的米饭吃特别香!”王慧博听后欣慰地笑了。

王慧博每日询问孩子们吃饭睡觉等生活问题,提醒家里的水电煤气安全问题

这件事后,王慧博特意建了一个“自主独立模范群”。作为班级中独居孩子的“临时妈妈”,她每日询问孩子们吃饭睡觉等生活问题,提醒家里的水电煤气安全问题。当有学生问到疫情何时能结束时,王慧博知道孩子们想爸爸妈妈了,她就引导孩子给坚守岗位的父母写颁奖词、录制“有爱大声说出来”的视频。

学生们看到的是班主任随时在线陪伴,其实王慧博家里还有上二年级和还未上幼儿园的两个女儿需要照顾。前几天,小女儿在客厅骑平衡车摔倒磕到鼻子,大女儿先发现了急着叫妈妈。王慧博着急上课没有及时查看,下课后发现大女儿搂着小女儿在沙发的角落里睡着了,小女儿鼻子上横竖粘了两个创可贴,她们的脸上、手上都是血,旁边的垃圾桶里装着被血染红的纸巾。看着眼前的情景,作为妈妈的王慧博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又是心疼又是自责。现在,大女儿下课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照看妹妹,给妹妹洗切水果、讲故事、帮妹妹洗手、梳头发……大女儿好像突然间长大了,学着像妈妈一样照顾妹妹。

线上工作交流时,王慧博说:“当学生的‘临时妈妈’ 我很有成就感,但面对自己的两个女儿,我很惭愧!想到学校领导多次说,矿山的家长不易,矿山的孩子们不易。老师们要尽最大努力,做矿山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关键时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立足育人岗位,为家长们防疫保产尽自己一份力。”

猜你喜欢
家长疫情妈妈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我心中的好家长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