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中体育深度学习的评价策略

2023-01-11 11:12郑斌
当代体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建构深度体育

郑斌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部分,起着激励、促进作用,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助力课堂提质增效。教师立足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建构全新课程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设计有深度的评价任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体育。本文将评价方式、评价体系和评价任务为入手点,详细阐述用评价促进高中生深度学习体育的策略。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刻阐述了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助力课堂教学增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等。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时期。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法宝”。教学评价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导。如当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相脱轨,学生难以进入良好的深度学习状态,影响课堂学习质量。有效应用教学评价,便于师生审视课堂教学活动,及时发现教学脱轨处,进而调整教学方案,实现教学活动与学生学情和需求密切联系,由此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深度学习状态中,为实现深度学习奠定基础。基于此,在实施高中体育教学时,教师把握核心素养培养时机,着力开展深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尤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用多样策略实施教学评价,逐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应用策略如下:

1 全面细化各个评价要点

纵观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评价要点,其实并不是十分完善。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体育教师就应该细化评价的各个要点。从每一个要点着手,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助推他们展开一系列的体育实践活动,实现深度学习。

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评价。知识主要是通过纸笔测试或者线上测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方面主要集中于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常见运动原理的了解。而这恰恰适合于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因为中小学的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不是十分深刻,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在高中阶段有必要对学生实施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测评。可以将其作为主题式测试,让学生通过主题内容,作出判断和分析原因的方式,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助推他们实现深度的体育学习;

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评价。在高中阶段,需要学生具备基础的运动能力以及专项的运动能力。而针对于这两项能力,也要有对应的评价标准。在高中阶段,教师可以确定“25+1”的评价标准,也就是以篮球和足球为主的25个专项运动能力评价标准和一个基本运动能力评价标准,借此来实现对高中阶段学生运动技能的综合性评价。通过对学生专项能力的评价来综合判断学生的体能技能及心智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手段及技巧,推动落实高质量的课程教学;

再者,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评价。这里所说的行为评价主要指的是对学生健康行为的评价。健康行为是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持身心健康进行的各项行为。所以说,教师在针对于这一方面进行评价的时候,就要从课堂练习行为、课外锻炼行为、学生的睡眠及饮食情况等多个方面着手来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这一评价推动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比如,他们在展开课外锻炼的同时,也不忘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以此便能够实现体育课程的生活化实践。而这一方面的评价更加注重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教师以这种行为范式的评价,既能够反映学生的锻炼情况,也能够反映学生的健康习惯,这其实是一种十分良好的评价模式,有助于推动学生的深层次学习;

最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评价。实施体育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在细化评价要点的时候,还应该从健康层面着手来实现评价。而这里的健康主要从三个方面作考量,分别是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以这样的评价细则来展开课堂教学,能够保证整个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科学性及合理性,也能够更加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更强的引导力。因为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心理难免会存在着各项问题。而教师以此为基准点来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教育学生放松身心的基本方法,带领学生展开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他们在生活中以体育运动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焦躁,这样便能够保证学生身与心的健康发展。以这种方式,也能够落实体育的有效教学,深化学生的核心思维。

2 挖掘课堂评价多个要素

教师在对学生展开课堂评价的时候,就要挖掘多个评价要素。从不同的观测点出发来对学生展开评价,推动学生做好相应的体育运动实践,借此来实现他们的深度学习。

首先,教师要从语言表达这一维度着手,对学生展开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描述、让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否能够说出自己学的是什么。换言之,教师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语言来阐述自己的学习内容,判断学生对这一体育运动的掌握程度。比如,教师在教学“乒乓球基本技术——正手近台攻球”时,在向学生讲解了正手近台攻球的基本操作方法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描述这一技术的主要内容。比如,正手近台攻球是我国近台快攻打法的主要技术之一。它的技术特点是站位进、动作小、球速快,能够借助来球反弹力进行反击。并且这一技术常常会与球落点的变化相结合,为自己的扣杀创造条件,让对方措手不及。而后再让学生描述这一基本技术的构成,比如它是由发球、推挡球、攻球技术以及出击战术构成。让学生以语言表达的方式来描述具体的学习内容,能够让他们掌握关键的技术环节,提高对该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

其次,教师要从行动表现这一维度着手对学生展开课堂评价。要看看学生的技术动作要领是否达到了动作规格的基本标准,要注重对学生动作表现的基本审判。比如,学生在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动作的时候,他们对这一技术的掌握程度有快慢之分。如果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动作表现,就很难掌握学生是处于何种水平。所以教师就要通过让学生展开单人展示、小组展示、全班集體展示的方式来关注不同学生的动作表现,准确地判断不同传球姿势的对与错、好与差,借此在心中对学生有一个全盘地考量,让接下来的课程练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保证学生的篮球传球技术动作有所突破;

最后,教师应该从能力体现这一维度着手实现对学生的课堂评价。针对于这一评价,主要检查的是学生是否会用。依旧是以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为基础,来考查学生运动能力的强弱,检验学生的不同运动能力水平。比如,学生在学习体操技巧的前滚翻时,很多学生很难在一堂课内就能够对前滚翻的技巧或者技能有全面的掌握。所以教师在展开评价的时候,就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体现,要让他们在自己最大的能力范围内实现进步和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在摔倒的时候,能够使用滚翻技术来进行自我保护,这其实就是学生对这一技术的一种创造性使用。而教师也应该从这一方面着手对学生展开科学的评价,表扬学生的随机应变,对技能的创造性迁移及运用,使得学生能够对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有更为深入的研究,而后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尽量做到对这一技巧的全盘掌握。总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就要着重于学生对这一能力的学会与否展开评价。只要学生能够达到对这一技术的综合运用,便能够基本判断学生是否学会了,由此也能够展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力,凸显深度教学。

3 建构全新课程评价方式

纵观传统高中体育课堂评价方式,大部分教师习惯于先整理教学内容,随后借助语言讲述、PPT等方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如此做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剥夺学生学习权利,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将深度学习“束之高阁”,影响体育学习效果,不利于发展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工具”。于是,教师打破传统课堂评价方式,以学习过程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建构全新课程评价方式。

以“足球:脚内侧踢球、停球技术”为例,教师以智能化设备平台为载体,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先向学生发送预习内容,辅助学生在线自学,初步认知所学。与此同时,教师在智能化平台上,预先设定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在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后,将任务成果上传于智能化平台,生成报告单,初步了解自学情况。教师则获取教学依据,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契合学生学情,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奠定基础。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创设系列活动,如玩中学活动,学中练活动等,并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们进行自评、互评,了解彼此学习情况,发现学习不足,及时指出,自觉地扬长补短。同时,学生们填写课堂学习评价表,根据具体标准进行打分,并上传于智能化设备平台。此时,教师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练习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驱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完善学习所得。之后,教师组织赛中练活动,引导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我,同时练习动作技术。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将结果上传于智能化设备平台。此时,教师综合本节课教学成果、学生自学情况、课堂学、练、赛情况,了解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给予每个学生指导,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内容,达成教学预期,实现深度学习。

由此可见,全新的课程评价方式,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逐步体验深度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深度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4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较为“自由”。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了深度学习。对此,教师立足体育课特点,以学生注意力为要点,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深度学习状态中。

4.1 建立建构性学习评价

深度学习过程是学生有意义建构的过程。有意义建构,便于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深入理解所学,提高学习效果。建构性学习评价恰好指引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重要手段,驱使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认知所学,掌握相应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达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比如,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有意义建构的方法,也是了解学生学情,及时指导学生的方法。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用提问“替代”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实现深度学习。以“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为例,在课堂上,教师依次创设徒手模仿练习、持球模仿练习活动、原地自抛自传活动、原地传抛来的球活动。在练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如“抛球的高度和落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当十指触球时,要怎样击球?”等。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们积极思考,认真作答。教师了解练习情况,并给出问题答案,同时进行亲身示范,使学生们增强学习深度,建构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动作要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4.2 建立结构性学习评价

结构性学习评价是以教学评价驱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意识的活动。主动学习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已有经验是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关键。体育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都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依据。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体育时,教师打破课时、学科限制,建立结构性学习评价,驱动学生迁移学习经验,深入探究体育知识,加深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同时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拓宽个人学习空间与能力。

仍以“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为例,抛球的高度和落点的关系涉及到物理、数学内容。对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用结构性学习评价,引导学生迁移学习经验,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究抛球的高度和落点的关系。在学生探究后,教师鼓励他们毛遂自荐,利用相关软件演示过程,讲述抛球的高度和落点的关系,总结正确抛球的动作要点。如此评价,实现了学科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打造出了立体化的课堂,助推了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设计有深度的评价任务

一般来说,高中体育课堂的评价任务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尽管可以在多样教学评价的作用下,有效掌握本节课内容,但无法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深度学习是学生把握知识联系,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有深度的学习任务是驱动学生梳理知识,建构知识联系的“工具”。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以知识联系为基础,设计有深度的评价任务,指引学生从单一知识中跳出来,宏观地认知体育内容。

以“篮球:多种传接球方法”为例,在课堂上,教师用练习方式展现评价任务,组织学生进行运球+移动传接球+防守+投篮的比赛这些组合练习活动。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觉迁移动作技术经验,综合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传接球。立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还增加防守练习,驱动学生继续探究,获取新方法。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教师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尤其通过不断的练习,将动作技术转化为动作技能,提高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在实施高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有策略地建构全新课程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设计有深度的评价任务,将教学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推动该课堂教学发展,促使学生深度学习体育,实现体育学习提质增效。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基于不同练习组合的高中男生上肢力量发展策略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KCA2022232。”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建构深度体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建构游戏玩不够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