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视角

2023-01-11 12:42吉子明
当代体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学科体育课程

吉子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中也要能够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的改革创新。通过体育课程的落实,不仅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也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本文重点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措施,以此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做好相应的铺垫。

实践表明,只有提升国民素质,才能够提升综合国力。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接班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要重视其身体素质的提升,但是对当前大部分学生群体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现状,主要是因为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高校体育学习只是学生人生当中的一个阶段,要想让学生具备终身体育意识,需要做好体育的推广,以此让学生能够具备终身体育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1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1.1 不夠深入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了多元化的课程,在课程的开设中,往往会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事实上,过于复杂的课程知识内容并不能真正的满足学生在体育方面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其兴趣。高校学生的思维已经有所成熟,更多的时候受理性思维的支配,如果开展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反而会让学生受到约束,产生应付的心里状态。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准确的定位学生需求,导致学生的兴趣不足,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特长,最终不能达到体育学科教学的目的。

1.2 教学方法单一

高校体育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会采用较为统一的方式,教师主导,但很难突出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导致课程过于机械化、强制化,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够灵活,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指令,习得知识和技巧,但是对体育锻炼并不感兴趣,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之中,最终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偏弱。

1.3 考核方法有待科学化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但是这种测试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并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好,不用练习就能够通过考试,但是有的学生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偏弱,经过训练之后,可能也仍然没有达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改善。换个角度来思考单纯的使用标准考察的方式,并不能真正的满足学生在成长中的需求,为此,要注重制定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有所收获,提升其身体素质。

2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为此,这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的兴趣,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同时,通过开设不同的课程,也能够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和锻炼。要着重创新相关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强化身心素质,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而在各种活动的参与中,也强化其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其竞争意识,具备团结协作以及忧患的意识。在当前体育课程教学中,更加注重突出以人为本,基于学生差异和需求,保障学生能够在体育课程中有所收获,促进学生积极的成长。另外,丰富教学资源,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为此,高校体育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对教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更多的感受到体育学科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在习得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成长做好相应的铺垫。为此,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在结合内容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设置科学、明确的目标,丰富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在体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措施

3.1 丰富和创新形式,

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要着重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创新和优化,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所具有的乐趣,并强化其主观能动性,在习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在热身环节,可以为学生融入比较熟悉的音乐元素,在节奏感的驱使下激发兴趣,消除疲劳感。在一些延伸活动之中,可以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真正的做到放松身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够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技能。另外,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将室内的一些活动搬到室外,将理论和知识相互结合起来,为学生开展更加有活力的、多样化的室外活动。如让学生参与到攀岩活动当中,开阔视野。在真实的环境氛围当中,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体力,培养学生具备更加坚毅的品格,激发自主探究精神,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到体育活动之中,掌握相关技能,养成良好习惯。

在各种活动的开展中,要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采用的形式,才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主动性。考虑到高校学生的特点,设置活动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之中,并基于自己以往的经验参与其中。在活动的开展中,还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小组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更多的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将所学习的知识融入自身知识框架,促进体育素养的提升。同时,在相互学习之中,学生也能够准确定位自我,学习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不足,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另外,也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即使是高校学生,对于游戏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在多样化的游戏中,习得体育知识、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也可以基于体育课程教学的需求,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情景,情景的设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熟悉的氛围中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强化体育学习效果,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更多的助力。为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能够在结合内容以及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创新、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从而更好的发挥体育学科的作用,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3.2 提升教师素质,落实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与其他课程性质相比,体育课程教学中更需要发挥教师在其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在相对比较安全的环境氛围内习得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着重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可以聘请国家级或者是省级的教练员作为体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以此能够引导学生以更加规范的标准融入到各种各样的运动之中,避免弯路。学习、借鉴他人相对比较优秀的经验,这样能够为学生开展更加多元化、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另外,也要为在职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关注教师队伍的数量以及质量,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对于已有的培训流程,也要不断地完善。要能够保证教师不仅在理论层面,而且还要在实践层面不断的优化学习,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能够对体育项目当中包含的侧重点进行相应的讲解,采用相互评价以及学习的方式对体育教学进行完善,优化体育教育教学效果。

高校體育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合格的人才,要注重提升其专业化,这样才能够使得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学科的发展,但是相对轻视综合学科。另外,也是因为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创新性的方式方法。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人才的培养。要着重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要能够认识到教师素质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要着重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教师自身的自觉性、自律性以及责任意识,强化其专业修养,做到为人师。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真正的做到关爱学生,挖掘体育教学内容,并将其落实到位,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3.3 制定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满足学生需求

为了更好的保障学生在体育学习当中具有良好的体验,强化其安全系数。要着重对其中的内容不断的规范和更新,对其中的安全管理机制,不断细化,以此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体育课学习环境氛围之中。另外,针对于当前已经制定好的安全措施,也要能够基于体育教学开展的时机,不断地完善并落实到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制定出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措施,做好专业化的演练,要始终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首先,可以聘请专业的体育教研员为学生讲解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内容,能够让学生掌握其要点,进而保障学生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保障生命安全。另外,也可以成立救援小组,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救援小组准备开展相关的救援工作。另外,学校还要准备相关的药箱或者是药材,以便学生在体育运动当中的需求。

3.4 区别体育和竞技,培养竞争意识

高校体育与竞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是,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现状来看,明显存在不能加以认真区分的情况,概念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对相关的概念认知理解不够。体育教学开展的目的是为能够挖掘学生在人格、体能、运动等方面的潜能,为了保障其能够取得较优异的成绩,要进行科学、系统化的训练。竞技体育是所有运动项目当中最高的一种运动水平,目的是为了在比赛当中能够获得一定的奖项,开展的一系列的专业化的技术训练。高校体育则是教育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所开展的一种有目的、循序渐进的体育活动形式,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也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道德品质。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遵守相关规则进行公平公正的竞争。通过相关的实践经验证明,通过这种科学、公正的竞争,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也能够让人们具备正确的竞争意识。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不断地重视对体育进行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之所以进行改革,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培养目标,这就导致不可避免的会削弱体育当中的某一部分,但是这有可能导致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不完整,会影响到体育学科整体效果的发挥。为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能够意识到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竞争更多的是人的一种天性,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通过良性的竞争也是其所需要必备的一种素质。但是在人的持续生存发展中,如果仅仅拥有竞争中的天性,则不利于其长期发展。为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能够意识到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还要结合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结合相关的理念,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相关的研究中也指出,要着重将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要着重发挥高校体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提升。

3.5 优化教学结构,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要能够对教学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针对不同专业以及学科的设置,要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以此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学科的落实,对人才进行培养。当前高校体育各个学科的功能所涉及到的范畴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能够更好的提升对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更多的发挥其功能作用,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更多的关注教学实际,而不是形式。要不断的优化课程结构,采用创新新颖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科课程之中,也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体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高校体育本身实践性比较强,这也是与其他课程相区别的标志,但是也需要相关的理论作为支持。如果没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持,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落实到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之中。为此,要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相互促进,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落实高校体育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中要不断的改革创新,以此更好的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要着重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创新和优化。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体能,培养学生具备更加坚毅的品格,激发自主探究精神。要着重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教师自身的自觉性、自律性以及责任意识,强化其专业修养。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良好的体验,强化其安全系数。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也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道德品质。要能够意识到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着重发挥高校体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相关的措施,以此优化改革,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体育学科的作用和价值,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科体育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超学科”来啦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