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课间活动的初中创新体育教学探究

2023-01-11 16:00张艳燕
当代体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课间体育锻炼

张艳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在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体育与健康的课时总量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12门课程中占比达到了11%-12%,成为继语文数学之后的第三大主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五个维度落实体育教学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才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进而培育学生的良好品格,塑造身心健康的完整人格。以大课间活动为契机开展创新体育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1 大课间活动概述

在教学常规安排中,每节课下课后会有10分钟的课间活动时间,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间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以便于下一节课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要求教师课前2-3分钟进行候课,加之教学场所距离活动地点距离较远,很难实现课间锻炼的目的,课间10分钟成为学生的“放风”时间,学生无法做到劳逸结合,不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课间体育锻炼的热潮,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能够有效的实现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深得学生的喜爱。大课间是指将学生课间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整合,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体育活动的一种课间体育锻炼方式。大课间活动可以将早操和课间操有效整合,选取学生喜欢的内容,可以是集体操,也可以是动感的韵律类项目,还可以是传统体育项目,或者篮球操、足球操等等,内容时尚动感,深得学生喜欢,同时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大课间活动不但可以与早操、课间操整合开展,还可以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创新性体育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对常规体育教学活动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2 大课间活动的特点

和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基于大课间活动开展创新性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做为体育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容,增加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1 大课间活动时间安排灵活多样,与教学常规的粘合度强

作为大众体育的重要形式,大课间活动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可以和教学常规中的早操、课间操有效的整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锻炼项目,还可以根据国家双减政策的要求,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体育锻炼时长的要求。这种灵活的体育锻炼项目,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校锻炼一小时,在家锻炼一小时”的锻炼目标的实现,进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基于大课间活动与教学常规的高粘合度,很多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了相应的大课间活动项目,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日常生活,而且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起到了积极的体育教育作用。

2.2 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的参与度高

和常规体育教学不同,大课间活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锻炼身体,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这就为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基于大课间活动的创新体育教学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室内大课间活动和室外大课间活动,室外大课间活动适合学生人数较多、易于大规模开展的项目,例如足球操、篮球操、五步拳表演等。室内大课间活动适合需要空间不多、时间相对较短的活动,适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例如桌操、手语操等灵活多样的小型体育项目。无论是室外大课间活动还是室内大课间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伴随有背景音乐,这种创新性体育活动能够有效的和舞蹈、武术等其他美育形式相融合,衍生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锻炼样式,同时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审美要求,同时适合多人参与,属于集体性体育项目,学生具有很高的参与度。

2.3 大课间活动趣味性强,适合集体组织开展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广场、小区等地随处可见锻炼身体的人们。在这种全民健身热潮下,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也受其影响,呼吁适合少年儿童的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样式的出现,而大课间活动能够有效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在大课间活动中,学生可以选取适合进校园开展的韵律操,配合积极向上的背景音乐,开展集体锻炼,也可以在教室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桌操的練习。在这种集体体育项目中,不但可以让学生身心得到愉悦,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意识、团队意识,能够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达到了课程思政的效果。

3 基于大课间活动的初中体育创新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样式,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效的促成了课间体育锻炼目标的达成,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这一新兴体育教学样式也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注意,在2020年甘肃省教育厅举办了首届全省中小学校大课间竞赛活动,掀起了全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热潮。结合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性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教师要转变观念,深入研读课程标准

和其他学科教学相比,体育教学有其独特性,它没有专门的教材,属于实践性的课程,如何上好这一实践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体育教学课程标准,明确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义务教学阶段学生体育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水平一至水平四,每个阶段列举了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达到的相关要求。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体育教学的依据,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体育教学随意性、盲目性的教学陋习,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将教学目标细化,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研读理解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新版课程标准与旧版课程标准的区别之处,全面理解两者的不同,注意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目标的实现。同时注意不同学段对于学生训练水平的不同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促进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五个维度目标的同步提高。

3.2 教师要精心设计,确保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活动样式,大课间活动以其动感、活力的特点深得学生的喜爱,那么但凡动感、活力的韵律类项目都适合做大课间的内容吗?显然不是。教师在设计大课间活动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甄选出适合在校园开展的项目,作为大课间的学习内容。首先,大课间的内容要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求。一个集体活动项目,如果能够促進学生的身体健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同时表达的内容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才是符合进校园要求的体育项目。近年来,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热舞”,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甚至有些学生也在模仿,但是这些项目并不适合学生表演,更不适合进校园成为校园大课间的内容,作为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其明白“火”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好的,引导学生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其次,大课间的开展形式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机会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教师在设计大课间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本学校的特点,如果能够将课间操、早操进行整合,就可以集中开展室外大课间活动,如果时间紧张,就可以在课间10分钟展开桌操、手语操等活动,或者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集中大课间活动,从而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体育锻炼时长的要求。

3.3 教师要整合学科资源,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项目开展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活动除了体育教学相关内容外,还涉及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例如舞蹈、武术、音乐等相关学科,教师在开展大课间体育项目的同时,要注意整合教育资源,和其他科任教师做好协调、配合。在大课间项目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选取相关内容开展大课间活动: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记载了许多传统的体育项目,例如在《史记》《礼记》等古典文献中,都有关于古代人们开展体育活动的记载。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可以选取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展开活动。例如在传统踢毽子的基础上,可以创新踢毽子的方式,采取多人花式踢毽子,既有趣,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平衡性和身体的协调能力。蹴鞠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体育项目之一,蹴鞠不但是古人的体育娱乐项目,而且是古代军队中士兵体能训练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现代足球的起源,教师可以在古代蹴鞠方式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校园开展的创新型蹴鞠规则,作为大课间活动的项目之一,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每个地方都会出现一些特有的体育样式,或者体育优势项目,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时,教师可以以这些地域特色项目为基础,设计相关的大课间活动。例如笔者所在的甘肃省定西市,近年来轮滑逐渐成为本地一个很有特色的体育项目,而且在全国各个比赛中多次获奖,教师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时可以考虑设计相关的活动项目,把轮滑项目设计成本校甚至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项目,成为本地区大课间体育项目的代表。又如,还可以以本地成绩较好的排球为基础,设计适合大课间活动的创新性体育项目,在宣传本地排球的同时,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从而进一步强化本地的优势项目。

3.4 教师要有序组织,完善大课间活动的评价体系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缺少了评价的教学活动是不完整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候,要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一方面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让活动能够持续开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在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时,体育教师牵头,首先应该在学校各部门的配合下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目的以及具体开展的方式方法,其次分班级、年级组分别开展相应的大课间活动。如果学校规模比较大,可以分年级组开展,如果学校规模较小,可以按照班级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后,根据大课间实施方案,学校对大课间实施情况进行考核,作为大课间活动的评价方式。考核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学生展演的形式进行考核,可以通过竞技的形式进行考核,也可以通过举办艺体节等相关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以及双减成果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将大课间的相关活动拍摄制作成视频资料,在学校公众号、本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推送,还可以用来参加相关部门的比赛,让大课间活动成为展示学校教育成果的窗口。

3.5 教师要分清主次,正确处理大课间活动与常规体育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

大课间活动虽然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它不能替代常规体育教学,大课间活动只是常规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大课间活动与常规体育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切不可用大课间活动代替常规体育教学活动。常规教学活动是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考体育测试标准》《全国中学生体育测试标准》等相关规范为依据,分别从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几个方面对学生体能的全面训练,以及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五个维度目标的同步训练,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大课间活动虽然在某一方面也具有训练的作用,但是它不是《中考体育测试标准》《全国中学生体育测试标准》等相关规范的测试范围,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比较单一,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常规体育教学为主,在常规体育教学的基础上,用大课间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劳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面对大课间活动这种新兴的体育教学样式,只有全面了解大课间活动的有关内容,充分认识大课间活动的相关特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新体育教学样式,将大课间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有效补充,从而丰富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容,增加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其次要精心设计,确保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同时从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两个维度充分挖掘大课间活动的相关内容,甄选适合学生参与的项目作为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最后在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同时,要设计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注重结果性评价,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教学成果展示的有效窗口。同时,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大课间活动与常规体育教学活动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多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效落实”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课间体育锻炼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