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的游戏化发展策略

2023-01-11 21:00宫斐
当代体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小学生游戏体育

宫斐

近日,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双减”活动,旨在减轻学生负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顺应天性发展,切实提高综合素质。但双减并不意味着单向缩短学习时间、允许学生蹉跎光阴,在学校内,教师应采取配套教育教学措施,致力于提高校内教学质量,扩充学生在校时间内所学知识与技能、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高效利用时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双减,同时应深刻认识到双减政策的真正含义,注重体育、美育等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是广大小学生成长与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增强体魄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作为教师,应充分尊重二年级小学生的天性与成长规律,深入考虑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兴趣为指引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玩耍中得到锻炼。将小学体育活动进行游戏化,能够充分满足双减教育理念的要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联系实际,探讨双减政策下实现小学体育活动游戏化的有效措施。

1 体育课程游戏化的重要形式:区域活动

小学生教育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石,近年来,国家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并在双减政策的一系列纲领中指出小学生教育必须严格遵循学生心理、身体发展客观规律,注重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常规的体育教学方式缺少吸引力,不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因此收效甚微。广大教师应审视如今小学体育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多样化策略,促成体育活动游戏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为响应双减政策,我国小学纷纷采用区域活动形式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的重要产物,但同样也适用于小学低年级教学。其指的是教师在考虑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思维方式等,允许其跟随本心自由选择体育活动方式,并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寻找教育契机、传授对应知识的新颖教育方法。其种类多样,形式丰富,对小学生有着莫大吸引力,还能在开展体育活动之余锻炼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区域活动包含集体、小组、个人活动,又可分为角色扮演、建构活动、美工等类型,能够恰如其分地满足小学生发展需求,最大化调动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学习各领域知识的积极性,给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大幅提高教学效果。

2 小学体育活动游戏化教学综述与现状

2.1 小学体育活动游戏化综述

二年级小学生通常情况下是接受能力较弱、尚未形成一套独特学习方法、不适宜开展正规教学活动的孩童,但年龄小并非不需要学习文化知识与生活技能。二年级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不具备自主学习、思考能力,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心智不够成熟,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无法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但贵在好奇心胜,对外界充满强烈的探索欲望,且活泼多动,对体育活动有着天然的兴趣。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段特征,选取适宜的方法,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安排适宜活动。游戏化教学乃教育行业公认的最佳小学生体育教育模式,指的是通过改变教学活动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耍过程中得到锻炼,获得强健的体魄,并在此过程中学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变被动接受灌输和指令为主动参与,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游戏化教学可牢牢吸引小学生兴趣与注意力,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消除畏难情绪,在兴趣指引下,教师可在不伤及小学生天性的同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更好效果。

2.2 小学体育活动游戏化现状

目前大部分小学已经能够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的强大作用并积极引进,将其应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但也有少部分二年级体育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成绩,枉顾低龄小学生的天性,采用强硬手段对学生提出要求,甚至使用高年级、中学体育课堂模式,带领小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锻炼,伤害小学生兴趣,也不符合“双减”中减轻学生负担的宗旨;也有一部分小学未能抓住“游戏化”的实质,偏重一方,或过于侧重游戏形式,本末倒置,小学生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却不能从中受到良好教益,将体育活动完全当成游戏,纪律散漫、未进行充足锻炼;或过于注重教学任务,所选用的形式单一死板,如教师带领小学生进行跳皮筋、跳绳等,并不能充分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未能体现“游戏化”优势。起初小学生或许会觉得有趣,但若长久实施,随着年龄增长与心智的成熟,极有可能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愿参加此类活动。

3 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活动游戏化的有效策略

想要实现体育活动游戏化,可采用区域活动形式展开体育教学,完美地融合游戏形式与体育活动,并在其中添加更多教育意义。具体可采用如下方式:

3.1 了解小学生特征,选用适当形式

由于天赋、基因、家庭教育、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大相径庭,有些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各种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有些则显得十分笨拙,最基础、最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作为教师,固然应当在尊重学生人格方面做到一视同仁、绝不偏私,而在布置任务、提出要求、选择活动时却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为满足不同小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对每个小学生建立起深入的了解,根据其体力、运动技巧、性格、兴趣偏好等特征将小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层,为不同学生布置各异的活动。例如运动能力差、缺少体育天赋的小学生可以进行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等民間游戏,而运动能力强、具备一定体育技巧的则可以举办简易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随着小学生体质的增强与运动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难度和复杂程度,以适应小学生变化,促使其不断成长、进步。

3.2 创设良好环境,渲染愉悦氛围

和谐良好的游戏环境是体育活动游戏化教学得以开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为此,小学应当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环境,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心理需求,创设符合其审美与兴趣爱好的环境。例如,二年级小学生在第一学期刚刚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不久,面对还未完全熟悉的教师和同学,可能会产生恐慌感与无助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得十分被动,不具有活力,为了帮助其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放松心情、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教师可将开展活动的环境布置成类似“家庭”的样式,用和谐温馨的环境帮助小学生消除恐惧,使其能够释放天性、表现出最为纯真质朴的一面,能够毫无顾虑地投入到各类体育活动中,起到强健体魄的效果;而在下学期,小学生已经能够适应整体环境,也习惯了各类型的体育活动,便可根据小学生爱好布置各类主题环境,如超人主题环境、动物园主题环境等,使小学生能够在多样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发展一到两种特长、爱好;第二学期期末阶段,学生在体育课上相对已经较为成熟,可得心应手地应对各项体育活动,肢体协调能力、语言能力、创造能力都大幅提升,且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思维与创造力,因此,教师可将布置教室、创设游戏环境的权利下放,邀请学生自主设计与建设,以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使其充分感受来自教师的尊重与善意。在适当的环境与氛围中,小学生可彻底放松心情,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使学习效果倍增。

3.3 采用角色扮演,丰富情感体验

角色扮演是区域活动的重要形式,如若能够将其应用到体育活动中,使小学生分别代入不同角色,就能使体育活动变得更具趣味,也能充分激发小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使小学生扩大知识面、增长见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例如,教师可在体育活动中组织小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活动,提前准备仿真道具并布置贴近各种职业真实工作的环境,请小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同职业,模仿其工作过程,指导小学生体验多种成人角色,了解职业特征,并锻炼各种技巧。例如,在消防员体验课程中,可先通过播放纪录片、采访片段等展示消防员的工作内容与实际工作状态,要求小学生仔细观察消防员在工作中的动作与技巧;之后,请小学生自由分组,并在每个小组中发放仿真消防道具,进行简单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再让小学生模拟一个从打电话报案到时间解决的完整过程,教师做好安全指导工作即可,不必过多干涉活动具体内容。

3.4 结合建构活动,锻炼综合能力

建构活动也是区域活动中的重要类型,指的是为学生提供诸如积木、土、细沙等材料,供其根据个人喜好与兴趣进行建筑和构造的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建构活动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先提供各类材料,学生自行设计和布置运动环境,再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锻炼动手能力,并在自己创设的环境中完成体育锻炼,获得更多乐趣。采用原始且简单的材料进行建构活动,允许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形式,能够最大程度地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其跟随内心指引、凭借想象完成创作设计,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各方面品质、素养、能力,使体育活动的教育意义更为丰满。

3.5 引入民间游戏,丰富活动形式

我国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且内涵深刻,包含方方面面的道理。与球类运动、举重、投掷铅球等各类活动相比,民间游戏具有多种优势:第一,其动作简单易学,且自由程度高,专业性低,学生不需要尝试着学习规范动作,只需了解玩法便能够投入到运动当中;第二,民间游戏趣味性极高,且其中团队游戏居多,能够使学生以小组、班级为单位开展体育活动,在运动过程中增进感情、学习团队合作的方法,并培养共享精神、规则精神等,更好地开展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民间游戏对于体育器材和场地的要求很低,几乎不需要任何专业器材和大面积场地,在缺少材料时,许多生活中常用的材料和道具都能够作为代替,例如丢沙包游戏,若没有沙包,可以使用皮球、毽子等替代,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们自制道具来进行运动;第四,民间游戏自由度高、灵活性强,其规则与形式都能够进行调整与修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将民间游戏引入到小学体育活动中,一方面能够顺利完成体育活动游戏化的过渡,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内在动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民间游戏的多样性充分锻炼学生不同的身体部位与运动技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6 建立深入了解,开展因材施教

双减教育讲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深入了解则是“因材”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摸底调查,先确定学生的数量与每个人的问题所在。升入二年级时,学校和教师应举办体育摸底测试,考察项目难度不宜过高,但考察范围一定要广、类型要全面,具体成绩也不用公布,教师需要根据本次摸底测试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初步分层,并根据实际表现情况标注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薄弱点和强项,对其身体素质进行初步评价,判断学生丢分是丢在跳跃能力、奔跑能力还是协调能力等。之后,教师应要求班级中每一位学生介绍自己身体方面的情况,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将学生自我评价的结果与测验结果进行比对,判断学生是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清晰且深刻的认知,便于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以及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课堂活动内容和评价方式。

3.7 适当布置作业,延伸教学活动

作業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延伸,是校内体育向课外体育的拓展,能够给予学生更充分的体育锻炼时间,并帮助其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作为体育教师,不能将体育当作副科对待,而是应认真负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其分层布置运动量适宜、趣味性较强的体育作业,并做好家校互联工作,请家长陪伴和监督学生完成锻炼。

4 结论与展望

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如今,改革势在必行,唯有审视当前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恰当方式加以整改,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在教育教学中,双减绝不意味着放纵,作为教师,必须承担起相应职责、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适应双减环境。将小学体育活动进行游戏化,能够使体育锻炼过程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全面培养各方面能力、素质、技巧,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大幅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潜心学习研究体育课程游戏化的先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将其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小学生游戏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6体育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我是小学生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