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如何推进与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机制

2023-01-11 11:46项敏玉
当代体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常赛教会体育锻炼

项敏玉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体育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就初中体育如何推进与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机制进行讨论。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该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随着教育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我们必须重视初中体育教育,推进与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机制,完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好习惯,增强学生体质。

1 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受到教学课程目标的影响,课堂安排都是以教师为主,安排了大量的理论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束缚了中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进行专业的课程设计,以传统的放养式教学为主,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无法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1.2 体育教学意识的薄弱

在初中教学中,家长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时候无法关注到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诉求,并且会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学生主要文化课的关注上,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关注力度明显不够。对于教师来说,学校和政策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导致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在很多考前突击的时刻,甚至还要给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让出课时。而对于学生来说,往往要应对学校的各种大小考试,大多数学生将精力都放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除了在体育课上活动下身体,课下很少进行体育锻炼。

1.3 体育教学资源的缺乏

体育教学资源包含标准化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械和体育教师的人力资源。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很多学校由于对体育课程的忽视,导致学校体育教育经费不足,无法建立完善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械。学校的体育器材要么没有,要么缺乏维护和管理,设备损坏或者闲置的情况比较常见。并且研究发现,95%以上的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等)和田径类(跑、跳、投等),新兴体育项目缺乏。

2 “教会、勤练、常赛”理念分析

体育课程的设置是以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发展为基础,并要求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几项目标。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实现在课内、课外体育锻炼的相互结合,同时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更好地利用基本运动技能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在课程学习上也要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练习,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加强体育运动。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竞赛之中,更好地在比赛运动中提高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开展体育运动过程中感受运动文化,提升综合素养。最终,通过长时间的体育锻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

2.1 教会

教会,不是简单地掌握了运动知识与技能,传授了运动动作,而是理解、掌握和能用的综合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会,要从学习运动知识和技术,到掌握运动技能,再到形成运动能力的系统推进。

2.2 勤练

勤练,也不只是量的堆积,还应注意质的保障。一味地追求强度高、密度大的训练,甚至会危害学生的健康。勤练要求体育教学不拘泥于课堂,坚持做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联合开展练习活动。勤练的目的在于掌握技能,养成习惯,增强体能。

2.3 常赛

常赛,并非只是高水平的正规比赛,还有小组比赛、课堂比赛。组织比赛,可以以赛导学,以赛代练,激发学生的斗志,从而更积极地参加课堂练习或课后训练。利用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获取更好的成绩,也可以挖掘体育好苗子,为上一级单位和学校输送人才。

3 新课程理念对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提示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促进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养成。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基础,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使学生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做好时间的分配,不仅要提升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知识的形成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在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只有充分重视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进一步加强教育改革,真正“教会、勤练、常赛”机制的推进与落实。

初中階段的学生大致年龄在13到16岁,此阶段是学生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营养,因此也需要更多的身体锻炼。在体育课程教授中,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责任,因此教师需要注重体育课程的改革,不断创新课程目标。按照国家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深入结合每位学生的特点,开展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进而有效践行国家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促进当前我国初中体育课程的全面发展。

4 落实推进“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机制

初中体育落实与推进“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机制创新并非易事,只有一方面的推动难以达到效果,需要从思想到行动同步展开,全面规划与协同,采取一体化推进措施。

4.1 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学生运动特点

蔡元培曾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体育教育不仅致力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更在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等。我们要摒弃原有的体育不重要、体育是副科等说法,鼓励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反应灵敏度的提升。在进行体育理论与文化课程时,不要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进行体育理论与文化知识教学,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也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实际的体育运动。

体育教师在授课环节,需要结合每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在举办大型志愿活动之前,学校可以增设与活动相关的知识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作为志愿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同时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打造有效课堂,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前,便能够对活动中需要具备的能力有所了解。

4.2 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深入推进专业技能发展,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推动学校多元体育教学特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发展体育活动过程中,要深入推进篮球、足球、田径、游泳等多元化项目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更好地在体育中享受体育带给自身的快乐,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健全人格素养。

新课标指出,体育教学需要从以知识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在课上做好示范作用,重點讲解与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体育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会”的目的。

4.3 加强课程内容设计

明确课程目标和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在最新版的新课标要求中,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体育锻炼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不能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不低于50%。同时国家也对课程中体能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每节课拥有十分钟左右的多样化体能训练,以保证学生在每节体育课能够产生足量的运动负荷,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在初中体育课程的内容设计要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重视系统安排多种运动项目的学练,协调发展运动能力;关注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能与技能、学练与比赛的有机融合。初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经常化地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能不仅仅是跑步、跑操,还要训练专项的运动项目,这就使勤练变成现实。

初中体育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尽量做到精讲多练,不要占用学生的练习时间,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做到学生边练自己边讲,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密度。我们在课堂中要尽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学练,习得运动技能,体验成功的感觉,起到健身健心的效果。

4.4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初中时期学生发展呈现多样化,体育教学应按照各年级特点,“教会、勤练、常赛”内容与形式要呈现进阶性,不可搞一刀切,大统一。教学内容上的递进,教师要确定好哪个年级学什么、练什么、赛什么,达到什么程度;教学方式上的递进,要能够把握住哪个年级怎么学、怎么练、怎么赛,学练赛达成什么样。

每位学生都具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与其进行紧密沟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体育教师也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将班级中素质较好与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分类,开展差异化的体育项目,通过日常鼓励与表扬的方式,更好地激发不同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体育项目的兴趣,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达到教学预期的目标。

4.5 加大体育教育投入

学校需要不断加强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扩展体育场地、增设体育器材等方式,提高学校的整体体育教学水平,为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足量的保障。同时,还需要提升对于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的管理能力,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增加考核体系等方式,强化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管理能力,为体育教学的开展和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提供完备的条件。

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柳鸣毅提出,场馆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关键。“现在学校体育已经不仅仅是在学校内部,学校可以加强与周边公共体育场馆、体育部门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合作,充分整合校内外体育场馆资源、俱乐部资源,加强交流合作,这样才有助于打造区别于语文、数学、英语的,更加个性、符合体育规律的教学课程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4.6 完善赛事体系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关本课学习项目的比赛,利用情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练习效率,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比赛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交流、进步、展示。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结合立定跳远的项目特征采取分组比赛,请组长记录和拍摄下组员完整动作和立定跳远的远度,比一比每一组的最佳远度、最佳动作奖和最佳进步奖,奖励每一组跳的最远的同学、动作最标准的同学、进步最大的同学,学生踊跃参与,练的积极,练的有效。

当前,初中体育竞赛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一是校内校际层面,二是省级层面,三是国家层面。首先,学校可以根据本学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体育竞赛。例如校级足球比赛,校级篮球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比赛能够有效带动学生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提升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能够为学校运动队输入更多高质量的体育人才。其次。学校也可以结合其他学校共同组建运动队,开展校际之间的体育竞赛,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身体育能力的平台。最后,学校可以针对于体育竞赛中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重点培养,邀请专业教练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化训练,更好地让学生们参与到省级和国家级别的体育赛事之中。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国家体育赛事要按照级别进行全面划分,分区域、分类别开展。同时,赛事的举办要以青少年的年龄和特点为基础,避免出现不公平的体育赛事。并且,在赛事组织过程中,需要开展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通过不断完善竞赛体系,使竞赛活动更为丰富,能够在活动中促进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

4.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和教育部门要注重教师岗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特别是职后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新的教学思想与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有效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水平。

另外,相关部门还可以考虑为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校园当体育教师、体育教练打通通道,先入职再培训。二是在学校里设立教练员岗位,让他们的体育专业的特长能够更好的在学校体育里面得到发挥。

4.8 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

在新课标要求下,初中体育课程需要重视评价的多元化发展,发挥激励和反馈功能,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在多元化体育教学评价发展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构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为一体的多样化体育评价模式,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发挥主体作用,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二是注重评价结果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不仅要注重年终的体育考核,同时对于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表现也要进入其中。三是进行差异化评价模式。教师在评价环节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身体素质以及年龄层次开展不同的考核方法,使评价管理更为科学化、人性化,最终推动初中体育课程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发展。

5 结束语

在初中校园体育教学中落实推进“教会、勤练、常赛”机制,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教会、勤练、常赛”的创新机制有助于实现学校体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价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常赛教会体育锻炼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初恋教会我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