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打造优质农村小学复合型教师队伍

2023-01-12 03:26武丽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管理队伍建设

武丽芳

[摘    要]新课改教育思想的全面推进,让优质教师队伍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农村,如何缩小与城镇之间的差距,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会,也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扰。对此,學校可以积极地依托专业院校,建立培训基地;加大教育的投入,创造良好条件;打破学科界限,承担跨学科责任;形成高尚师德,彰显人格魅力;定期参与培训,学习教育新技能;转变教师角色,提供辅助作用;形成互助小组,实现共同进步。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创建优质的农村小学复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小学管理;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活动的开端,在整个人生历程中,小学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品德素养,往往会伴随学生的一生。教师的教育指导模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形式和学习体验,对此,在农村小学创建优质复合型教师队伍中,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学习新课改的教育思想,积极地对现有的教育体系进行调整、革新,以便推动高品质课堂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依托专业院校,建立培训基地

目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教师的流动性较大,部分教师在遇到离开农村学校的机会后,会选择离开农村。同时,许多在校教师本身的教育水平有限,也难以为学生打造优质课堂,让农村孩子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此外,农村的教育培训体系仍旧不完善,难以为教师提供持续培养的机会,促使农村教师的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专业性的师范院校具有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许多专业院校也紧跟时代的潮流,能够为未来的人才渗透新颖的教育理念,让这些人才在毕业之际就具备成为“复合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对此,在农村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时,学校也应当主动地与专业院校建立联系,借助专业院校创建师资培养的基地。

农村小学向专业院校寻求帮助,可以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专业院校可以创建专门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基地,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与农村小学内部的教研组相比,专业师范院校拥有的教育理论更加先进,培养体系也更加成熟,农村小学可以直接组织教师到师范院校学习、聆听专家讲座,以便在汲取专业理论中,逐步成长为复合型教师。另一方面,邀请专业院校在农村小学建立实习基地。师范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高涨的职业热情,能够调动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为农村小学教师带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同时,农村教师也可以向实习教师请教、学习,化解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缓解现有的教育矛盾,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师范院校是复合型教师成长的“摇篮”。在农村建设优质复合型教师队伍时,学校也应当主动地与专业院校建立联系,积极地寻求专业院校的帮助,从而为农村教师提供新颖的教育理论、实用性的教育经验,以便农村教师在不断学习中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加大教育投入,创造良好条件

现代城市就业压力逐步加大,而农村具有许多空缺的岗位,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栖息之地”。因此,农村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的地方。但是,农村的教育环境相对较“差”,教育资源也较为薄弱,经过一段时间后,部分大学生会相继离开农村,导致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而真正在农村教育岗位中做到“乐业”“敬业”的人不多。所以,农村应当加大小学教育的投入,为教师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生存环境,增加大学生对农村教育岗位的“黏性”,从而为农村教育体系注入新鲜活力,推动优质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农村小学加大教育投入,为复合型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制定利于农村教师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农村教师展开终身学习的活动,积极学习新颖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等,让农村教师真正地将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二是提升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优秀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展开教育工作。三是合理地改进教师管理结构,对农村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四是借助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支持,创建现代化的农村教育环境,让农村教师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丰富教学的结构。五是采用多元化渠道,提升现有教师的学历,增加现有教师的收入。六是为农村教师建设周转房,让农村教师的生活获得保障。这样,农村教师也可以拥有较好的教育、生活环境,从而基于实践的过程,塑造一支优秀的农村复合型教师队伍。

留不住优秀的教师,已经成为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障碍。因此,在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之余,学校也应当积极寻求教育部门的帮助,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并为小学教师提高薪资待遇,从而增加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让小学教师在“敬业”的同时,也可以做到“乐业”,更主动地在小学开展教育工作。

三、打破学科界限,承担跨学科责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不断渗透,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逐步成长为健全的人,已经成为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重心”。目前农村小学中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农村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可以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但是,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很少有专门的音体美教师为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发展审美创造等素养。如果放弃音体美的教学,那么素质教育理念也难以在农村教育中得到落实。所以,小学教师应当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地展开跨学科专业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并基于本学科的特点,寻找跨学科教学的机会,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

语文教师除了做好诗词歌赋的教学外,也可以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有意识地打破学科的界限,为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渗透。具体来说,文字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能够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而绘画活动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对此,在组织学生学习阅读文本、诗词歌赋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想象文本中的画面,并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头脑中想象的场景,促使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绘画能力,都获得有效地发展。而透过学生的绘画内容,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进行判断,从而在调整学生的绘画作品中,让学生精准把握文本内容。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画作,引导学生对画作上的内容进行解读,以便学生在描述图画之余,也可以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创建小学复合型教师队伍时,农村教师主动地“身兼数职”,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结合点,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发展智力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审美素养、音乐素养、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落实。

四、形成高尚师德,彰显人格魅力

小学生都是模仿的“天才”,会对周围人的行为举止进行学习,逐步塑造自身的言行举止,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大多数学生也会对教师的一言一行进行模仿,因此,当教师自身的德行有亏时,会对学生形成不良影响。所以,复合型教师也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素养,用自身的魅力来影响学生,使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形成高尚的人格素养。在创建优质农村复合型教师队伍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让教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高尚的职业品德和人格情操,从而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可以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爱生如子”。

以“高尚师德,爱生如子”的主题活动为例,学校就可以透过主题活动,逐步提升教师的品德素养。首先,学校可以请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分享自己对“师德”的看法,让教师在相互讨论中,增强对“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荣誉”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师德是责任,教师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对于学生的意义,才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有的教师认为“师德是一种态度,不只是对待职业的态度,也是对待学生、对待家长的态度”。其次,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以便基于实例的探讨,真正地将高尚的师德融入自身的教育观念。最后,教师对自身的品德素养发展水平进行反思,并进行及时的补足,从而在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生对教师有着莫名的信任,也会主动地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创建复合型教师队伍时,学校也应当意识到师德发挥的重要作用,主动地做好师德培训的工作,以便学生在高尚品格的熏陶下约束自身的行为,在爱师、敬师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五、定期参与培训,学习教育新技能

课程改革理念是“与时俱进”的,教师的教育能力也应当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为学生提供持续的教育服务。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现代化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从当前的教育情况能够看到,许多教师的现代教育能力较弱,难以真正地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为学生呈现一场“炫彩纷呈”的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创建优质农村小学复合型教师队伍时,学校也应当定期展开培训工作,引导教师开发教育新技能,以便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农村小学教研组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展开现代化教育方法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首先,教研组从网络中搜索教师培训的资料,为培训活动奠定基础。其后,教研组合理地安排培训的时间,让全体教师都可以定期参与培训工作,从而在观看网络资源中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方法。最后,各學科教师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实践工作,以便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完善农村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提升现代教育能力。

学校定期为教师创建教育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跟上时代的潮流,提升现代教育能力,能够让农村教师缩小与城镇教师的差距,使农村的学生也可以基于现代教育资源的支持,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透过精彩纷呈的画面,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真正地实现综合发展。

六、转变教师角色,提供辅助作用

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不具备丰富的学习经验,因此,在直接为学生安排了学习任务后,教师依然“忍不住”为学生灌输知识,期望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也无法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不同,“复合型教师”更加强调教师的辅助作用,倡导教师以旁观者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辅助。所以,在搭建复合型的教师队伍中,农村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转变自身的角色,主动地将自己定位为“辅助者”“引导者”。

德育是素质教育下的“重头戏”,在以往的德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直接为学生渗透做人的道理,解说高尚的人格内涵。但是,学生往往呈现出“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难以对道德品质内涵留有深刻的印象。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实践活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则以“辅助者”的身份,旁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并及时地介入学生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正向引导使学生基于教师的鼓舞,坚持完成实践活动,逐步锻炼坚韧的品格。

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影响着教师发挥的价值。在小学教育中,要想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本位性,主动地将自己置于学习活动中的客体位置,以便在辅助学生、引导学生中,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七、形成互助小组,实现共同进步

每个教师的受教育经历不同,具备的教育素养也不同,在围绕相同的内容展开授课活动时,教师的想法和教育设计也带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如果教师之间仍旧是相互独立的关系,那么教师也会陷入“故步自封”的境地,难以持续地发展自身的教育能力。而不同教师之间能够形成互助的关系,在相互指导、相互辅助中共同探究教育问题,设计出更加新颖、更符合学情的教育方案。所以,在打造农村复合型教师队伍中,学校也可以根据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创建互助学习小组,从而在集中教师的集体力量中,最大化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能力。

学校可以从多个方面出发,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分析,逐步做好互助小组的搭建。首先,学校对教师的学习经历进行分析,了解每个教师的受教育经验。其次,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分析,明确每个教师的教育特色。再次,学校采取互补的原则,进行互助小组人员的安排,使得各个小组中既有学历较高的教师,也有教育能力较为突出的教师。最后,在组建小组后,组内可以定期展开交流讨论的活动,围绕教育中的突出问题“集思广益”,共同协商解决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此外,小组中的新教师和正在成长期的教师,也可以单独向组内的其他教师进行请教,解决自己的疑惑,以便在获得其他教师的帮助中,逐步提升教育能力。

教师之间的差距,已经影响了“教育公平”理念的落实,也阻碍了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创建。所以,学校先对教师的履历进行分析,再基于科学的原则,恰当地搭建合作学习的小组,能够保持组内教师之间的互补性,以便教师在集中分享教育经验、共同探讨教育问题中提升教育能力。

总而言之,为农村教师“充电”,拓展农村教师的知识面,并为农村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能够促进农村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让教师在精通教育理论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主动地承担跨学科教学的任务。从而在有效把握教育规律中,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农村学生也能够迎来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元国.根植“内循环”范式 助推教师队伍品质提升[J].中小学校长,2021(04):42-44.

[2]王华斌.新时代小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21(14):28-29.

[3]钟绍春,钟卓,张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途径与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06):60-68.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小学管理队伍建设
谈素质教育理念与小学管理工作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小学学校管理中的“三度”管理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