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文化浸润童心

2023-01-14 10:31◆程
新少年 2022年12期
关键词:锦州市辽西木偶

◆程 宏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多年来,锦州市凌河区各学校充分利用课后看护时间,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充分体会了“非遗”传承的魅力,对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

我是妙手葫芦娃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福伦小学在“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童心”主题教育活动引领下,将本地特色非遗项目“葫芦雕”引入课堂。老师引领学生在制作中了解葫芦雕的起源、发展、种类等相关内容,学生耳濡目染感受葫芦雕这一民间传统技艺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利用每天的课后看护时间,以画、刻、镂、烙、镶嵌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用一双双灵巧的小手给葫芦刮皮、起稿、烙制,将中国古典诗词、山水花鸟等刻画在葫芦上。从最开始的描画到如今笔刀并用,从心慌手乱到心平气和、刀法娴熟,学生们进步飞快,真正体验到了参与其中的乐趣。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起源于中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北湖小学于2017 年成立“鹞鸢坊”风筝制作美工坊,成为锦州市首批“非遗项目传承活动基地”。学校聘请“东北风筝王”吴铁铎老先生为活动辅导员,向师生传授传统风筝制作技艺。每周三下午,社团内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工开展风筝工坊活动,老师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不同难度的风筝技艺传授。学做三角风筝、八卦风筝、沙燕风筝,学习扎、糊、画、放等传统风筝玩法,学生们在玩儿的过程中既了解了风筝的历史、种类,又锻炼了身体、保护了视力,如此一举多得的社团活动,更是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与支持。

童趣人偶情

宝地小学“辽西木偶”剧团创建于2019年。“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利用课后看护、队组活动、午休时间进行非遗传承项目社团活动。从了解木偶知识到学习持偶表演、学做立体人偶,学生们从中体验了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全过程。在锦州市木偶剧团高鸣鹤团长指导下,学生们排演了传统剧目《鸡斗》、新编剧目《闪闪的红星》等,他们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说唱表演,手上的大公鸡、毛毛虫活灵活现,木偶小红军队伍整齐、英姿飒爽,剧团董斌老师还将川剧“变脸”绝活儿融入木偶表演。这种“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的戏剧形式深受师生们的喜爱,木偶社团也多次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上进行表演。

截至目前,“辽西糖画”“辽西皮影”“辽西面塑”“满族剪纸”“辽西布老虎”等十余项锦州地域非遗文化已经走进凌河区多所校园,非遗项目17 个,社团、美工坊68 个,万余名学生参与其中,纷纷形成了“一校多品”的美育特色。

猜你喜欢
锦州市辽西木偶
木偶和木偶戏
锦州市第八中学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假如古代也有手机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锦州市凌南市民休闲广场设计
走近木偶传承人
长白松在辽西地区引种试验
黑果枸杞在辽西地区的栽培技术
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