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设计中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2023-01-14 04:23张丽娟贾林铭
灌溉排水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环境景观驳岸景观设计

张丽娟,张 博,贾林铭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济南 250103)

乡村灌溉技术及水利工程能够调节当地水情、改善农田状况、减少旱涝等灾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乡村基础设施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加强乡村景观建设,要在发挥农村灌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完善乡村的生态、文化以及游憩等景观价值,积极探索乡村景观设计的营造方式,使水利灌溉技术及其工程成为乡村景观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空间,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全面介绍最新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由水稻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以及旱作物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等。该书内容全面,通俗实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生活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当前,在农村一些地区,由于水利灌溉技术不足,导致农村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景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首先,乡村水体出现污染。由于化肥、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使用,乡村水生态系统出现较多的污染问题。还有一些农作物以及乡村废旧物随意堆放在河道旁边,不仅对农村土壤结构造成明显影响,而且会导致河流水系的生态系统出现混乱,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受到损坏。同时,在很多农村地区,受生活习惯的制约,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乡村生态系统失衡、水体污染严重,不仅损害了乡村景观系统,而且对村民的生活环境及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其次,河道驳岸遭到破坏。村民主要通过种植农作物来获得收入,大量农作物秸秆等被堆放在河岸或池塘周围,破坏了当地的水利灌溉设施,而且严重破坏河道景观。农村中还存在着自然式或人工式缓坡性驳岸,这些土质驳岸易于滋生杂草,且缺乏定期维护,植物生长蔓延,导致河流蓄水量减少,灌溉功能衰退,影响了乡村景观及视觉效果。最后,临水构筑物缺失。在传统社会中,农村水环境景观追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较为质朴,不仅能够满足村民改善生活环境的需要,而且体现出生态、自然等特征。当前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农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乡村生活出现新的面貌,但是,应该看到,当前农村地区仍然面临水环境景观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更加重视。乡村景观设计要重视发挥灌溉技术及水利工程的作用,注重水景观治理与修复,对水体进行优化,对驳岸进行生态修复,完善植物配置,以农为本,营造富有地域特色充分彰显文化韵味的农耕文化景观。

第一,对乡村水体进行优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注重对河流水系等灌溉排水工程开展修复,完善乡村水体形态。一方面,修复河流或者池塘等水体。一些农村的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景观面临污染,要对那些被垃圾占据或杂草丛生的池塘、河流进行清理,排除水体垃圾及杂草等。另一方面,完善水体形态。当前农村的水形态是长期自然演化而形成的,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及其相互适应的结果。河流不仅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灌溉,而且也是自然与生物之间开展物质、能量交换的主要场所。池塘不仅用于防洪排涝,而且可以调节局部气候。因此,对乡村水形态进行设计,要根据农村地形、农业生产需要等对河流或池塘的形体进行优化,构建整体统一而富有变化的农村水环境景观。

第二,对水流驳岸进行修复。驳岸是乡村中河流池塘的基本设施,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要重视对驳岸进行生态型修复。首先,要突出驳岸的“呼吸”性,保留驳岸土壤材质。很多农村河流等水环境中的驳岸使用的是土壤等自然材料,但是也有很多乡村采用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浇筑,采用浆砌石或者自然式凝土等方式来建造,主要是考虑到河流防洪的需要以及施工条件的便捷。但是,这些施工却忽略了对动植物生长及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了河道堤岸的自我修复能力,也损害了乡村水景观生态系统。因此,乡村水流驳岸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努力呈现出自然舒适的亲水样貌,满足人们亲水、乐水的情感需求。在建造水流驳岸的过程中,要根据场景需要、选择当地的土壤及其他材料,优化驳岸系统,重视植树种植和本地岩石堆砌,丰富驳岸周边植物体系,为鸟类、鱼类等动物的生活栖息创造良好环境。其次,注重驳岸与石材的搭配。驳岸作为乡村环境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对于乡村景观设计具有显著价值。因此,为丰富乡村景观的空间层次,可以选择当地石材进行堆砌。在建造过程中,根据地形地貌等条件,选择各种石块等地方常见材料修复和改造乡村河流驳岸,使乡村水环境景观空间更加丰富,产生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最后,合理种植植物。过多的人工景观不仅会破坏乡村环境景观的生态特性,而且阻碍地表径流的渗透,制约灌溉功能的发挥。增加植物种植,既能够稳固和保护驳岸土壤,又能丰富人们的视觉体验,提升乡村景观效果。要注重护生态设计,加强对天然泥滩的保护,适当种植具有喜水特征的植物、低矮花卉,与岸边的观赏性灌木相结合,形成疏密相隔的景观效果。

第三,对植物类型进行丰富。现代景观设计提出遵循自然的设计理念,在乡村景观的植物配置中,既要考虑到农业生产及灌溉的需要,又要注重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要根据乡村环境,对水环境景观进行系统化设计,改善植物种植,注重植物绿化。首先,栽种当地植被,推动植被多样性。在植物种植方面,要尽量选择本土树种,而以观赏性强、成活率高的树种作为点缀。要选择合适的卵石以及种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被,增强水环境景观的生物多样性。其中,驳岸植物应种植耐潮遮阴的树种,灌木及其他乡土植物要注意搭配,丰富植物种类,增强乡村景观的丰富性,提高植物的视觉体验效果,改善农村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其次,注重水区的植物配植。为提升乡村景观效果,要在合适区域建设植物群落以及各种动物的栖息场所,优化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岸堤区应当选种常绿乔木,而面坡区要注重灌木以及小乔木等的搭配,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可以提高驳岸景观效果,维护乡村生态体系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最后,完善植物空间营造。由于农村植物种类相对较多,景观体系比较丰富。要重视植物绿化,遵守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丰富植物类型与品种,拓展植被的空间层系,打造轻松自然的乡村景观体系。其中,乔木、灌木能使水环境景观更具层次感,季节变化明显,而灌木与草类搭配,能够使人们的视线变得更加开阔。同时,要注意植物季节的搭配,使得乡村水环境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第四,对临水构筑物进行打造。为完善乡村景观,改善乡村环境,应当根据实际需求,打造临水构筑物及相关设施,包括合适设置亲水平台、栈道及其他休闲游赏设施,努力为人们提供休闲场地与条件,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首先,根据需要修建凉亭等设施。为提升乡村生活质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方修建凉亭等设施,这样既能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满足遮风避雨等的需要,又能够丰富乡村生活状况。而凉亭等设施的修建,应当与乡村整体风格相统一,达到协调状态。其次,合理设置桥体。在很多农村地区,河流多、桥体少,由此给村民生活带来较多不便。根据需要修建桥体,这样便于村民通行、改善乡村出行条件;但不同村庄的水环境有较大区别,因此,桥体可以采用不同的造型,明显提升了乡村景观。最后,合理修建栈道及亲水平台等。木栈道与亲水平台是水环境景观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借助于修建木栈道和亲水平台,不仅可以保持驳岸区自然原貌,而且能够建成绿化走廊,对于改善乡村环境、保持农村物种多样性等具有重要价值。

总体来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一本较为实用的农业节水灌溉专业的教材,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不仅在推动农业灌溉技术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优化乡村景观设计改善乡村环境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环境景观驳岸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项目教学法在环境景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浅析人工湖驳岸类型在工程中的应用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城乡结合部环境景观规划与建设问题初探
浅谈竹文化在环境景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