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中国水利事业发展
——评《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23-01-14 04:23
灌溉排水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都江堰水利水资源

梁 乐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00)

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关乎国计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水利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利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要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服务,大力发展水利项目有利于国计民生,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水利,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着力节水生态经济的发展。“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中国水利事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都江堰灌区跨岷江、沱江、涪江3 条河流,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公元前256年前后,蜀郡守李冰带领人民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都江堰的修建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都江堰工程造就了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平原。新中国成立后,对都江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使都江堰已由最开始的防洪、航运和灌溉工程发展为集灌溉、城镇供水、防洪、发电、水产、旅游、种植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大型水利工程。但是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江堰灌区在水资源的利用、开发、管理和水环境保护上出现了诸多问题,所以必须要探索一条适合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主要针对都江堰灌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展开,全书共由10个报告组成,1 个总报告和9 个专题报告。总报告介绍了都江堰灌区的基本情况,总体阐述了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和实施对策。其余专题报告包括水利工程后评价报告、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灌区扩灌潜力分析、水利管理法制化分析、灌区供水价格改革、水利体制和机制创新、水利自动化管理系统构想、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专题报告结合历史与现实,整合灌区附近水资源,针对都江堰灌区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系列体现人、地、水和谐共生的发展建议。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自然界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界,但必须遵守和顺应自然界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一方面成为资本家获得财富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还出现了科学技术的异化状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反对这种异化状态,主张合理运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兼顾的发展方向。本书作者首先明确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基本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综合评估。这就是尊重和顺应自然的体现,摸清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避免盲目改造。本书作者还提出引进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做好都江堰的节水工作,借助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搭建水源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行政及工程管理自动化系统、灌区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与多媒体演示系统、灌区配水及发展规划决策支持系统。这是科学技术在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中合理运用的重要体现。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该书作者对都江堰灌区水利工程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国内外同类型水利工程的发展经验,提出了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思路。《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力求科学谋划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都江堰水利工程继续焕发光彩。兴水利,除水害,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中国水利事业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并根据实际情况和自然规律,提出有利水利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促进中国水利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都江堰水利水资源
拜水都江堰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