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水利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探索
——评《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研究》

2023-01-14 04:23冯秀环
灌溉排水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风景区吸引力康养

冯秀环

(唐山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法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水利旅游,是指依托水利行业管理范围内的水工程、水域及水文化景观开展的旅游、度假、娱乐等活动,或由社会各界组织的教育、科学、文化等利用活动的总称。根据水利部印发的《关于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增加建立100 家以上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到2025年末将超过1 000 家,到2035年,进一步完善水利风景区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总体布局,增强综合效益。近年来,主要水利风景区不断加强保护与利用,同时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成为传播水文化的重要载体。

截止国家第19 批水利风景区名单公布,已建成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902 家,分布于31 个省份。由北向南,形成了水利旅游吸引力较强的3 个组团,分别是:第一个组团包括江苏、山东、湖北、浙江、河南、湖南和北京等9 省,分布于华中及东部沿海地区;第二个包括安徽、辽宁、四川、上海、河北和甘肃等8 个省,分布于华北地区;第三个组团包括陕西和云南等13 个省,主要分布于在西部地区。我国水利旅游吸引力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其中第一组团是吸引力最旺盛的地区,多处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其旅游业供需旺盛、交通便利、经济基础优良。发展水利旅游应根据旅游消费者需要进行宣传和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形式,积极培育和建设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增强吸引力,促进其快速发展,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赞誉。对水利旅游吸引力大小进行科学评价,进而创建其吸引力系统,不但有助于相关部门正确开发水利旅游,而且有利于水利行政部门合理规划水利旅游资源和布局。因而,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河北应该抓住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能动性,发展水利康养旅游,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旅游的优势。

《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研究》将学科理论结合,从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统计学等角度,定性研究的同时,通过具体数据整理,分析水利旅游吸引力系统的现状及特征。该书共有8 章,第一章阐明了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界定了水利旅游、旅游吸引力等相关概念;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国内外水利旅游研究进展和中国水利旅游发展历程,从水利和旅游条件两方面回顾总结了我国水利旅游从1998年到2010年萌芽及发展的相关经验,介绍了水利旅游相关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与创新点;第二章说明了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的概念,介绍了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的内部关系和系统测算的基本思路;第三章到第六章展开阐释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的测算过程,对水利旅游的吸引量、吸引半径和吸引对象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第七章和第八章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的提升策略。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日渐到来,加之人们对健康消费关注度的提高,大健康产业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之一,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推进了水利旅游的发展,特别是依托水域、水利工程、水文化景观等资源发展康养旅游,更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和利好形势下,以河北省的水利风景区资源为基础,融入康养服务内容,促成河北水利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提高其水利康养旅游的吸引力是当务之急。

河北水利康养旅游资源丰富,一方面,目前河北省的水利旅游大多是依托水利工程、天然河道、人工湖等水利资源开发的。河北已累计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 多家,包括位于唐山市的潘家口水库、滦县滦河水利风景区、迁安市滦河生态防洪水利风景区,位于秦皇岛的燕塞湖景区、桃林口水库风景区等;另一方面,水利康养旅游资源丰富。如永年广府城国家水利风景区是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是开展武术养生的重要资源;滦河水利风景区沿河道打造了6.6 km 长的滨水文化生态绿廊景观带,是开展体育康养的重要资源;抚宁温泉堡水库的温泉资源,是温泉疗养的重要资源;平山县沕沕水生态风景区为河北省级森林公园,是开展森林康养的重要资源,这些都为河北省的水利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是创建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研究》一书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河北省的水利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开发水利康养旅游的意识淡薄。首先,未充分结合水利资源所在地的发展特点,难以真正因地制宜地发展水利康养旅游业;其次,在水利工程与康养旅游之间的关系的考虑上有缺,应该加大科学合理规划,增加环保措施,否则会对水利工程的后期养护及其附近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阻碍水利康养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第二,旅游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水利工程一般都是社会公益性项目,投资程度有限,加上旅游业回本周期相对较长,导致依托水利工程资源建设的康养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不足,如此会严重影响水利康养旅游建设质量。第三,水利康养旅游管理化水平偏低。水利工程风景区的经营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他们既具备水利工程专业知识,又熟悉康养旅游管理理论;随着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旅游景区的互联网配套设施未能得到及时同步完善。第四,水利旅游景区康养服务吸引力不足。旅游吸引以旅游目的地为中心,对周围地区旅游经济起到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水利康养旅游是水利经济体制迭代更新下的产物,是水利经济的新兴增长点,也是新兴的旅游业的吸引物。

河北的水利康养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强开发意识。首先,增强水利风景区旅游功能多元化开发意识。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依托水利工程或景观,结合大数据、5G 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整合区域资源,连接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相关商家,开发集观光疗养、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旅游项目,结合旅游演艺、夜经济,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其次,树立水利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意识。打造文旅融合康养项目,打造水利康养旅游度假区,提高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康养服务水平,意识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最后,加强生态环保意识。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往往建设在山水风景比较好的地方,且水文化是其核心资源,将水利文化资源作为康养旅游开发要素,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尤为重要,必须树立水资源及环境不被破坏的意识,否则将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甚至产生水利工程发展的负效益,造成不能持续性发展的恶果。第二,构建水利康养旅游吸引力系统。据《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研究》一书,旅游吸引应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因时而异,旅游地吸引力的强弱决定着旅游消费者的数量和范围。对旅游吸引的科学研究,可以确定旅游供需概况和旅游目标客源地市场的范围,随后对其展开恰当的促销宣传活动,更有助于有效满足游客的精准需求。这样才能在充分了解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既避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弊端,又能使地区发展与合作实现共赢。首先,发掘水利文化内涵。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是水利工程旅游管理面临的一大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水文化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且在旅游产品中体现不足。一般来说,水利旅游资源具有独特之处,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旅游资源,既有当代工程项目的特点,又与自然界水环境有密切关系,显示人类对大自然馈赠的充分利用,而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水文化元素和健康养生元素,也是吸引游客的关键要素。为此,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紧扣与“水”和康养相关主题,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广泛收集与水利旅游资源相关的民间传说、诗词歌赋、人类功绩等;或可以通过建设水利文化博物馆、水文化广场、水景景观等;开发与武术、温泉、森林、体育等相关的康养旅游项目,从而让游客在游览景区的同时,感受到景区文化内涵的丰富,享受到舒适的康养服务,具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实现旅客停驻时间和复游率的提升。其次,加大协调联动力度。面对当前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管理面临的考验,景区管理人员应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多元化的资本注入,注重培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推进景区形象营销,有序提升景区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最后,创立品牌增加吸引力。应将长线型水利旅游作为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项目,不断提升水利旅游区域性品牌,形成集聚规模优势;对河北水利康养旅游相对滞后的地区进行政策倾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具有康养旅游开发潜力的水利工程资源进行文化创意开发及衍生品研发,重视多途径营销宣传,扩大客源市场,创建水利文化康养旅游示范区、著名旅游康养目的地,扩大品牌影响力,推动河北地区水利康养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水利康养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开发意识不足、管理粗放、投入不够、环保措施不到位、信息化水平低等弊端。相关从业者通过拓宽融资途径、增强开发意识、注重信息化旅游管理、合理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措施,进一步推动水利康养旅游发展。熟悉和利用《水利旅游吸引系统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河北水利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发挥京津冀地区优势,增强河北水利康养旅游融合发展吸引力,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风景区吸引力康养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赤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吸引力1
吸引力2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跟踪导练(三)4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议如何平衡风景区建设再投入和收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