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小学课程思政中的“三全育人”

2023-01-14 04:23魏冰娥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全过程育人

立德树人应从娃娃抓起。近些年,中小学德育经历了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的转向。伴随这一转向,课程思政逐渐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自此,中小学课程思政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之态势,为青少年的成长成人保驾护航。

思想启迪与成人教育并非仅来自学科教师的课程教授,它还广泛地存在于学生的交往与实践中。因此,课程思政全员育人是指班主任、学科教师、非学科教师、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家长、学生实践活动参与者,甚至社会全体在班级引领、学科教学、学校活动、教育规划、家庭养育、社会实践、氛围营造中有意识、高能力、润物无声地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品质锤炼、心理健康、法治修养等内容教育引导于学生,切实实现学生身边所有人都是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可从纵横两方面着手。纵向上,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各有侧重地做好幼儿适应集体→小学启蒙德智→初中打牢基础→高中提升素养→大学增强担当各学段的衔接与贯通。横向上,同一学段一面在学科、活动、主题日及其他课程学习与参与中,依照课程规划→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教学研讨→教学反馈→教学总结进行切合学科特点与活动主题的思政教育;一面形成教育行政部门顶层设计→学校管理规划→年级主管执行→班主任全面陪同→学科及各教师亲身执行→学生全程参与的育人体系,纵横结合、分类有序地浸润学生思政。

学科课程与主题活动实是通过知识学习与能力锻炼,促成学生的世界认知与自我反思,继而付诸实践。学科教育与主题活动自带“思政”属性,全方位育人切实可行。学科课程中的文史类不自觉地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理科类自然引导学生严谨务实、创新求真品性的养成,艺术类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创造与真诚本性,而主題活动则或以劳动教育让学生体验生活艰辛与独立人格,或以生命教育让学生感受人生意义与珍惜当下,或以法治讲座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与懂得权责,或以各类表彰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与努力拼搏,或在研学旅行中让学生学会和睦相处与快乐沟通,甚至在置身其中的校园环境、言行仪式与建筑风格中感受自身与学校的命运连接与独特美韵,这些都是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应有之义。

戴圣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课程思政是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于一体的立体化、多层次、全过程的系统明德育人工程。

魏冰娥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珠”育人